天天看點

當“社會資本”遇見“農田水利”……

作者:中國水事

當“社會資本”遇見“農田水利”

會産生怎樣的“火花”?

農田水利

“誰來投”“誰來建”“誰來管”

一直是農田水利改革的焦點

3月初

水利部決定

開展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工作

進一步引導社會資本等多管道

投入灌區建設與管護

雲南

作為“兩手發力”

推進農田水利改革的“探路者”

成為此次試點建設的“先行榜樣”

當“社會資本”遇見“農田水利”……

圖檔源自網絡

2016年以來

雲南推進實施859個

農田水利改革項目

引入社會資本投入106億元

占項目總投資的56%

典型案例——陸良

2014年,水利部在陸良縣恨虎壩中型灌區開展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建設營運管護的試點。項目總投資2712萬元,骨幹工程由政府投入,田間工程由大禹節水集團與當地農民用水專業合作社以7∶3的比例共同出資646萬元,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008萬畝。

當“社會資本”遇見“農田水利”……

陸良縣小百戶鎮炒鐵村西蘭花種植地

典型案例——元謀

2016年,元謀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投資建設營運,實施了元謀大型灌區丙間片11.4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項目總投資3.08億元,其中,大禹節水集團及農民用水合作社等社會資本投資占比達61%。

典型案例——賓川

賓川縣成立潤民灌溉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村民以入股的方式融資參與,真正實作了村民“自建、自用、自管”。截至目前,潤民合作社先後投資7870.83萬元,累計實施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19萬畝。

群衆增收得實惠

社會資本有收益

政府管理有效能

雲南“兩手發力”進行農田水利改革

實作了三方共赢

當“社會資本”遇見“農田水利”……

01

雲南農田水利改革為什麼能成功?

王樹鵬

雲南省水利廳農水處副處長

雲南總結出“水權配置設定、水價形成、社會資本進入、群衆參與、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工程管護”六大機制,探索出可推廣可持續的農田水利改革經驗。

當“社會資本”遇見“農田水利”……

元謀縣農民自主上交水費

雲南把改革機制建設

作為工程建設的前置條件

抓住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這一關鍵

不斷總結改革經驗并分類分區推廣

02

“雲南經驗”如何推廣?

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相關負責人

各地在借鑒“兩手發力”經驗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設計出符合本地特點的改革模式,找到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最佳契合點,才能保證改革的可持續。

雲南通過項目增加百姓收益

讓企業從增量中提效益

在不增加農戶負擔的基礎上獲得利潤

保證項目良性運作

03

對于種植糧食作物、收益回報較低的地區,如何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田水利建設?

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相關負責人

使用者付費能力弱、投資直接回報率低的項目,可增加政府投入比重。還可将公益性基礎設施與經營性基礎設施或相關資源打捆,提高項目整體回報率,吸引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與農田水利的“碰撞”方式

可以有多種

各地借鑒雲南模式

要結合本地實際

找尋“本土化”的改革模式

才能讓更多“市場活水”引入“萬畝良田”

更多詳情見2023年3月29日《中國水利報》

稽核 | 陳銳

監制 | 樊弋滋

記者 | 王鵬翔 王慧群

責編 | 王子月

校對 | 楊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