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忠犬“八公”變“八筒”,一樣分别兩樣情

2023年4月2日刊|總第3193期

看完徐昂執導、馮小剛主演的《忠犬八公》,心情有些複雜。

這部電影改編自新藤兼人的原著劇本《八公的故事》,電影作品有日版《忠犬八公物語》(1987)和美版《忠犬八公的故事》(2009)珠玉在前,中國版的壓力不小。以緻于3月31日上映前,許多觀衆并不看好這部電影。

此次《忠犬八公》的本土化改編相對成功。貓眼專業版顯示,截至4月2日0時,影片累計票房4179.7萬元,8000多人在豆瓣給出了8.1的分數。雖然相較于日版的9.2分和美版的9.4分低了一截,但開分8分以上的成績,足以反映出觀衆對影片品質的認可。

可惜的是,盡管口碑不錯,電影還是有一定割裂感。看片時總容易恍惚:這是狗的故事,還是人的故事?(以下内容涉及劇透)

01

《忠犬八公》的本土化改編,做到了“保殼動根”。影片保留了人與狗的感人主線。大學教授陳敬修(馮小剛 飾)收養了一條流浪小狗,取名“八筒”,感情笃深,教授因病去世後,八筒仍每天守在車站等待主人回家,整整十年,直到生命盡頭。

影片在“外表”上進行了一系列非常接地氣的改編。故事鎖定在山城重慶,大約發生在2006~2021年的十五年間。狗的名字從“八公”變成了中國人更順口的“八筒”,犬種從秋田犬變成了中華田園犬(小土狗)。狗狗每天等待主人的地方不再是火車站,而是重慶特有的城市纜車索道站。

這是一個很巧妙的設定。重慶自然風貌獨特,有山有江有樹有坡,城市人文極具标志性,布局獨特。無論是人與狗散步的石道,納涼的江邊,還是頗具年代感的索道站台,都盡顯煙火與浪漫。

影片還融入了諸多時代元素。三峽移民的故事背景,網絡時代的變遷,重慶“棒棒”(挑夫)的生存困境,北京男人“嫁”到重慶的南北差異,讓觀衆代入感很強,尤其川渝觀衆可能感受頗深。

02

《忠犬八公》之于觀衆比較親切,還有一個因素是融入了中國人所重視的家庭觀念。

影片花了較多篇幅鋪設家庭關系。陳教授本人木讷、生活單調,妻子潑辣愛打麻将,兒子沉默好上網,女兒叛逆不着調。八筒的到來,為陳教授的生活帶來生機和治愈,它也由此成為一家四口聯絡情感的紐帶。

陳教授執意留下八筒。“老子也要雄起一回”,讓原本厭惡狗的妻子李佳珍(陳沖 飾)頓悟丈夫内心的落寞;陳教授與兒子關系降到冰點,還錯過了兒子臨行北京的送别,是八筒帶着陳教授一路追到火車站,滿心失落的兒子看到八筒,随即明白是父親來送他,委屈煙消雲散。八筒融入了這個家,成為了陳家的一分子。

這也是中國版電影與日版、美版在表達上最大的不同。與其說是八筒終于找到了愛自己的主人和接納自己的家,不如說是這個家多了一個八筒。

影片的前一個半小時,着重展現了陳教授的日常。所有大大小小的沖突,都由陳教授發起,而非八筒視角的觀察。

妻子不同意養狗,是陳敬修軟磨硬泡;女兒擺喜酒,陳敬修忙前忙後,還增加了與别人唠嗑的閑筆,八筒隻是穿梭其中。馮小剛在每場戲中都很有存在感,相對而言,八筒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很小。

影片雖名“忠犬八公”,但我看的不是八筒的一生,而是陳教授養狗的快樂晚年。

是以,當陳教授去世,最後半小時叙事主視角從人變成狗時,這股割裂感在心頭迸發。當觀衆準備開始心疼八筒時,影片還在上演家人對陳教授去世的悲痛,“爸給你們拍了好多照片。”“就是沒有人給他照。”

一時間有些混亂,不知是該可憐失去陳教授的八筒,還是懷念陳教授本人。

03

視角的偏差,讓影片在感人效果上不及日版和美版。

日版的叙事重心在狗與人的互動上,這種互動的核心是尊重和忠誠:人對狗的尊重,狗對人的忠誠。上野教授強調“狗也有權利”,在傭人拿着飯逗狗時,教授立即出聲制止。影片中人與狗的關系始終平等,狗的世界裡隻有教授,而教授的愛也全部給了狗。是以狗最後選擇等待主人歸來,毫不意外。

美版則加入了八公的視角來講述故事,從來到主人身邊,到堅定不移的陪伴,強調了狗對人的選擇。也正是因為狗主動選擇了人,才讓它後來主動選擇的等待更加好哭。

而内地版《忠犬八公》的叙事重點,則偏向人對狗的拯救。無論是陳教授将八筒從泥濘的車下撈出來,還是将八筒從觊觎吃狗肉的人眼皮底下救出,皆出于此。這樣的設定下,後續八筒長達十年的等待,更像報恩。

整體而言,《忠犬八公》是一部溫馨不出錯的作品,但叙事視角的偏差讓這份感動打了折扣。若能提早代入八筒的視角,最後看着八筒在夢中奔向主人,會更好哭一些。

【文/時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