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離婚在經濟繁榮的宋朝屢見不鮮,為什麼宋人在離婚上風氣不正?

引言

宋朝(960-1279)是大陸曆史上一個重要朝代。

宋朝經濟繁榮,文化燦爛,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

離婚在經濟繁榮的宋朝屢見不鮮,為什麼宋人在離婚上風氣不正?

宋朝是中華文明快速發展的時期,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

受到儒家教義的影響,重男輕女是宋朝一個明顯的現象,是一個典型的男權社會。

婦女社會地位低下,丈夫對妻子不滿意可以休妻,是以離婚在宋朝屢見不鮮。

這一現象在整個宋代一直延續。

不少明智之士對此深惡痛絕,他們作詞,寫文章陳述利弊,希望能夠改變這一不公平的社會現象。

離婚在經濟繁榮的宋朝屢見不鮮,為什麼宋人在離婚上風氣不正?

宋朝女人在專制制度和儒家教義的壓迫下的遭遇令人同情,頻繁的離婚是宋朝輝煌文明的陰暗面,充分反映了宋朝社會的陰暗面和不正的社會風氣。

一、保守的儒家教義造成了頻繁的離婚

儒家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一直是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尊女卑,三從四德深刻影響着中國人的心理。

曆朝曆代都延續使用了儒家思想,使儒家教義居于統治地位。

隋唐興科舉,重教化,儒家教義是科舉的必命題。

離婚在經濟繁榮的宋朝屢見不鮮,為什麼宋人在離婚上風氣不正?

讀書人想要居于上流社會,研習儒家經典,參加科舉是不二法門。

宋朝建立後,儒學依然居于統治地位,“重文輕武”被統治者定為國策,這導緻了宋朝社會的高度繁榮,經濟發達,國家富足。

受儒家教義的影響,宋朝依然是男權社會,社會總體來看比較保守。

婦女居于從屬地位,社會地位低下,男人對妻子不滿,滿足一定條件可以随意休妻。

但宋朝存在一定的離婚自由,宋朝允許妻子提出離婚,賦予了妻子主動提出離婚的合法權利。

社會是在不斷地發展,但局部存在倒退.

唐人比較自由奔放,而宋人則比較内斂。

宋朝社會依然存在對女性的歧視和壓迫,這是男權社會的必然,再加上男女雙方都存在對自由的向往,離婚現象就變得屢見不鮮。

儒家教義對社會的穩定,社會秩序的規範發揮一定的作用,但是卻禁锢了人們的思想,是社會變得保守。

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男女不平等,受到男權社會壓迫的婦女,生活境遇遠不如男性。

這造成了宋朝社會離婚屢見不鮮。

二、為什麼經濟發達的宋朝,離婚社會風氣不正

離婚在經濟繁榮的宋朝屢見不鮮,為什麼宋人在離婚上風氣不正?

自秦漢以來,大陸确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曆朝曆代在此基礎上繼續強化。

發展到宋朝,統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鎮割據的曆史教訓,采取了重文抑武的政策,通過分割相權,繼續加強皇權。并且宋朝不反對土地兼并,鼓勵土地自由買賣,這一政策極大的刺激了商品經濟的繁榮。

從清明上河圖就可以看出都城開封的繁華景象,宋朝經濟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GDP達到高峰時占據世界經濟的60%,經濟不可謂不繁榮,國力不可謂不強大,這也是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

那麼如此繁榮的宋朝,社會風氣為什麼不正呢,離婚現象為什麼屢見不鮮?

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國二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自西漢時确立,其後被曆朝曆代所繼承。其所宣揚的仁義禮智信對促進社會的發展起到一定的進步作用,有效的規範和穩定了社會秩序,有利于中華文明的發展延續。

離婚在經濟繁榮的宋朝屢見不鮮,為什麼宋人在離婚上風氣不正?

但儒家思想同樣規定了三從四德,三綱五常,長幼尊卑有序,男尊女卑,反應了男權社會的特征,在男權社會下,婦女是從屬,社會地位低下,男人在具備一定條件下可以休妻,可以和妻子離婚,這是男權社會的現實。

自秦漢以來,這一現實被不斷的強化。儒學發展到宋朝,出現了程朱理學,這是對儒學的進一步發展,程頤說過:“餓死是小,失節是大。

“進一步禁锢了人們的思想,是宋朝社會越發的保守。其後朱熹又提出存天理滅人欲,使人們服從于封建統治,各種自由被限制,這些都導緻了宋朝社會的保守,社會風氣不正。

宋朝關于離婚制度的制定完全承襲唐律的規定,以傳統的“七出”,“三不去”,“義絕”為條件,與其它朝代沒有差別,隻是關于無子的條件作了進一步規定。

“ 七出”是法律賦予的休妻的特權,丈夫在具備條件後就可以休妻,妻子必須服從,這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義絕”是法律規定對夫妻雙方強制離婚的條件,具有強制性,這說明在婚姻方面,婦女完全居于從屬地位,必須服從丈夫的權威。

離婚在經濟繁榮的宋朝屢見不鮮,為什麼宋人在離婚上風氣不正?

關于“三不去”若妻有惡疾或與人通奸,展現了宋律維護宗祀的真正用意,展現了統治階級的意志。

宋朝的婚嫁制度明顯的帶有歧視婦女的規定,是男權社會的生動顯示。

在宋朝制度下,女性沒有話語權,隻能淪為男人的附庸。

男人可以随意的休妻,女人權利得不到保障。

在這一制度下,離婚變得屢見不鮮,造成了宋代社會風氣的不正。

宋律展現了統治階級的意志,也是男權社會的集中展現。

男人可以擁有三妻四妾,可以休妻,女性明顯被動,充分反應了封建社會男女不平等的現實。

自由是一個永遠的話題。

離婚在經濟繁榮的宋朝屢見不鮮,為什麼宋人在離婚上風氣不正?

不但現代人崇尚自由,古代人也崇尚。

在宋代,商品經濟高度發達,人們的思想活躍。

盡管有儒家思想,程朱理學的壓制,人們仍然追求愛情,追求幸福。

在儒家教義影響下,宋朝是一個保守社會,但無數男女,依然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奮鬥着。

女性是宋代男權社會的附屬。

宋代女性對這一現象感到無奈。

離婚在經濟繁榮的宋朝屢見不鮮,為什麼宋人在離婚上風氣不正?

她們依然在為自己的幸福而執着追尋。

男性的社會地位優越,對自己的妻子要求很高。

如果自己妻子讓自己不滿意,他們可以休妻,甚至可以把自己妻子送進官府。

男性對自己的婚姻比較随意。

這讓宋代社會離婚屢見不鮮。

加重了社會風氣的不正。

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在48歲時嫁給官吏張汝舟。

本來想開始一段幸福婚姻,确是不幸的開始。

李清照慢慢發現,原來張汝舟之是以對自己好,不是因為自己,而是他看中了李清照留下來的古玩書畫。

張汝舟越發的貪婪,很想得到這些東西。

當張汝舟發現李清照的古玩書畫所剩無幾時,自己的目的達不到了。

他失望至極,認為這都是李清照造成的。

開始對李清照越發的粗魯,不好,甚至對李清照家暴。

李清照忍無可忍,自己畢竟有一定的社會聲望,她奮起反抗。

李清照發現張汝舟是個不折不扣的貪官

離婚在經濟繁榮的宋朝屢見不鮮,為什麼宋人在離婚上風氣不正?

他A錢受賄,賣官鬻爵,走私。

李清照本來想去官府狀告他,離婚,隻有這樣她才能脫離苦海。

但是宋朝法律規定,隻有丈夫有重大失誤才能離婚。

如果妻子告丈夫無論什麼原因得做三年牢。

她的内心很是無奈,失望。

李清照作為當時社會名人況且是這種情況,更何況是其她普通婦女。

在電視劇《夢華錄》中,趙盼兒辛辛苦苦經營茶樓,目的就是為了供歐陽旭參加科舉考試。

趙盼兒辛辛苦苦置辦田産,就是為了能給歐陽旭上戶籍,否則他連參加科舉的資格都沒有

歐陽旭也不負衆望,考中了探花。

離婚在經濟繁榮的宋朝屢見不鮮,為什麼宋人在離婚上風氣不正?

趙盼兒非常高興,感覺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趙盼兒很想見歐陽旭,但歐陽旭卻告訴她自己和高貴妃的侄女已有婚約,順手就将趙盼兒抛棄。

這才有了之後的恩恩怨怨。

《夢華錄》中,孫三娘被丈夫傅新貴抛棄,強行離婚。

無論三娘如何反對,都行不通。

三娘想上告官府,官府卻支援傅新貴。

他們唯一的孩子也被丈夫強行過繼給隔了好幾房的族兄。

離婚在經濟繁榮的宋朝屢見不鮮,為什麼宋人在離婚上風氣不正?

孫三娘悲痛欲絕,跳河輕生,結果被趙盼兒所救。

宋朝社會女性社會地位低下,女性收到到不公正的待遇

如果告丈夫還得被官府判罪,令人無可奈何。

在宋朝社會,女性社會地位之低下可見一般。

可見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也是導緻社會離婚屢見不鮮的重要原因,離婚次數多也加重了社會風氣的不正。

三、宋朝離婚屢見不鮮的影響

宋朝作為國家富足,經濟發達的朝代在中國曆史上占據着重要地位。

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使宋朝享譽世界。

但宋朝離婚現象屢見不鮮加重了社會風氣的不正。

離婚是痛苦的深淵。

給家庭成員帶來很大的痛苦。

妻離子散,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家庭走向分裂,使美滿的家庭走向崩潰。

男女再婚,頻繁出現感情糾葛,也會是社會變得不穩定。

威脅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讓社會風氣變得不正,加劇了王朝的統治危機。

結語

宋朝在曆時300多年的時間裡,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

其經濟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

經濟發達的宋朝社會繁榮穩定,在社會上到處可見商販,瓦子,晚上還有夜市。

離婚在宋朝屢見不鮮是值得關注的一個現象。

傳統的儒家思想在思想文化領域的統治禁锢了人們的思想,也使社會變得保守。

宋朝政府加強皇權的措施,使人民臣服于皇帝的統治下。

人們追求幸福,歌頌自由,思想比較活躍。

儒家的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男權社會的弊端,都加重了離婚的屢見不鮮和社會風氣的不正。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和自由,隻有夫妻間互相體諒,互相關愛,人人平等,家庭才會美滿幸福,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好。

參考文獻

1、宋史-宋太祖本紀

2、宋史-程頤傳

3、宋史-朱熹傳

4、司馬光《資治通鑒》

5、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6、蘇轼《赤壁賦》

7.蘇轍《論雇河夫不便劄子》

8、朱彧《萍洲可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