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中國看巴蜀】綦江:神奇木化石跨越億年與你對話

作者:星星飛翔

一棵樹生命的盡頭,是什麼?

當樹木埋入泥土之中,大部分會氧化、分解、腐爛,進而“化作春泥更護花”。而有極少數的樹木,卻會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以另一種方式獲得新生。

罕見的木化石群落

【文化中國看巴蜀】綦江:神奇木化石跨越億年與你對話

翠屏山園區内的罕見木化石群

站在綦江區文龍街道翠屏山馬桑岩前,清風拂過億年“古樹”,送來遠古的問候。一根根“大樹”斜躺在地上,上面的樹皮紋理、年輪、木質纖維結構還清晰可見。這裡便是位于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翠屏山園區内的木化石群。

木化石,顧名思義,就是由樹木變成石頭的化石。聽上去十分簡單,但木化石的形成其實是一個個小機率事件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其能以群落示人則更為罕見。

據綦江博物館館長周鈴講,億年前,原始森林的樹木被沉積物快速埋在地下,這通常是由火山爆發等突發災難引起。被埋在地下的樹木次生木質部分被地下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矽等物質所替代,産生了石化作用,逐漸形成木化石。這些木化石雖然保留了樹幹形态和内部結構,但是實際上已經是石頭了。大自然便是有這樣“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木化石安睡上億年

2005年,當時的馬桑岩還是一個繁忙喧嚣的采石場。有一天,一群采石勞工在施工時發現了黑褐色的石塊,由此揭開了埋藏億年的秘密。

來自全國各地的地質學家趕來此地,經考察論證後認為,這些木化石是松杉科裸子植物化石,形成于恐龍繁盛的侏羅紀,迄今已在地下安睡了1.4億-1.7億年。

【文化中國看巴蜀】綦江:神奇木化石跨越億年與你對話

巨大的木化石

馬桑岩的木化石矽化和鈣化共生,成因類型獨特,觀賞性強,數量衆多,形态豐富,個體大,國内罕見,是目前大陸西南地區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古木化石群之一,可見其稀有。

木化石與恐龍化石相生相伴,承載着許多資訊,是認識當時的古地理、古環境、古氣候以及恐龍的鑰匙,為研究地質遺迹變遷、古地理古環境演變提供科學依據,可見其珍貴。

一般認為木化石是在氧化環境中形成,煤則是在還原環境中形成,而這裡的木化石與樹皮煤共存,十分少見,展現了該區域沉積成岩環境的特殊性,可見其獨特。

自然遺産不可再生

馬桑岩木化石群是不可多得且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産。

初期,當地村民自發籌集資金,為現場修建了圍牆、值班室等,用于保護這一木化石群。

【文化中國看巴蜀】綦江:神奇木化石跨越億年與你對話

翠屏山景區

後來,經過多年的努力,綦江國家地質公園于2018年4月開園,翠屏山同老瀛山、古劍山一起,成為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木化石群也與恐龍足迹化石群、丹霞地貌等,向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展示着綦江獨特的地質文化。

如今的馬桑岩木化石群前,停留了許多遊客,他們圍觀着,驚歎着,為這片土地孕育出的奇迹而震撼。

目前,這裡的木化石已發現20餘根,其中最長的一根約有30米,直徑最大的約有1.1米。看着一棵棵巨大的“古樹”,人們不禁想象遠古時期的綦江:陽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高大喬木郁郁蔥蔥,樹下栖息着成群結隊的恐龍。滄海桑田,雖然這些生命已不複存在,但是通過大自然的“筆記”,我們仍可以窺見一二。

科學保護木化石群

【文化中國看巴蜀】綦江:神奇木化石跨越億年與你對話

遊客們正在觀賞綦江博物館陳列的木化石

馬桑岩木化石群現場有了完善的風雨棚,對已出土的木化石進行了科學的保護。在距離馬桑岩不到五公裡的綦江博物館内,陳列着各類木化石,介紹了綦江永新、東溪、古南、趕水、郭扶等地的木化石及其形成的過程,為遊客講述了木化石的“前世今生”。

原本接近生命盡頭的樹木,經過億年的地質變遷,變成了堅硬的石頭;沉睡在地底的木化石,有朝一日得以重見陽光,并在保護下,長久地向更多世人訴說着這片土地億年間的故事。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枯木逢春”呢?

(圖檔/視訊由綦江博物館提供)

聯合報道

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記者 姜連貴 李天春 徐雲卿

四川新聞網記者 何佳欣

(來源:四川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