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武帝敗光文景兩朝的家底,原來是為了超越這位大神

作者:億塵史話

偉人時常把“秦皇漢武”連一起說,之前沒注意,今天特意認真查了下,他們的人生軌迹和興趣愛好,竟然如此相似?

說兩人是親生的,怕也沒人有意見。

不信我們就來掰掰,這兩位蓋世英主的人生軌迹是如何重合在一起的。

漢武帝敗光文景兩朝的家底,原來是為了超越這位大神

第一,這兩位爺最大的功勳就是“北擊匈奴”。

秦始皇時期,派蒙恬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并建立了四十四縣;

漢武帝之前我們經常有講,漠北一戰,他給了衛青、霍去病50萬大軍,直接幫匈奴人搬了個家,把人家王庭都給端了。

漢武帝敗光文景兩朝的家底,原來是為了超越這位大神

第二,在國家統一上,兩人都是郡縣制的堅定執行者。

雖然這個郡縣不是秦始皇首創的,但他卻是第一個将這項制度推行至全國。

漢高祖劉邦曾經做的小亭長,就是縣下面的一個治安組織,可當他打下江山,建立漢朝後,迫于形勢,隻能選擇郡縣制和分封制相結合的方式。

或許漢武帝崇拜秦始皇更大于自己家的高祖,在坐穩江山後,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用鈍刀子殺雞,慢慢将原來的封國分裂得比地主家的菜園還小,這才有了後來賣草鞋的劉皇叔。

不管怎麼說,漢武帝和秦始皇在堅定維護郡縣制這個方向上,都是不遺餘力的!

漢武帝敗光文景兩朝的家底,原來是為了超越這位大神

第三、文化追求一緻性

雖然秦始皇采取的是“焚書坑儒”的政策,而漢武帝用的是“獨尊儒術”的大道,形勢上可能有些差别,但是在最終的結果上來看,卻都是殊途同歸,完成了文化思想的大一統。

這也為之後我們幾千年的統一文化奠定了基礎,思想不統一,形勢如何能跟得上?

看看歐洲那邊,一個人女王能夠挂好幾個國君的頭銜,卻不能将大家統一在一起,我們真的應該感謝秦皇漢武這兩位爺!

漢武帝敗光文景兩朝的家底,原來是為了超越這位大神

第四、嚴刑峻法,殺人如麻

一般尚武的人都喜歡打打殺殺,這很好了解,但是,在中國曆史上,像這二位一樣,拿平民和自己親人腦袋不當數都卻也不多見。

根據能查到的資料記載,秦始皇一生殺了差不多160萬人,其中包括焚書坑儒、修建長城和陵墓、以及六國降将。

而漢武帝也不甘示弱,在和平年代,大規模發動遠征匈奴的戰争死人就不用說了,而在國内,通過嚴苛的刑法,漢武帝還制造了一次次地慘案。

比如之前我們講過的“巫蠱之禍”,連自己的兒子女兒孫子老婆都一并殺了,可見其對人性命的輕視。

漢武帝敗光文景兩朝的家底,原來是為了超越這位大神

第五、愛旅遊、愛建房

漢武帝和秦始皇兩人都是坐不住的人,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在統一了中國之後,就熱愛上了旅遊,一年大多數時間,不是在旅遊就是在準備去旅遊的路上。

然而,因為生命長度的原因呢,他在旅遊這一愛好上的成就遠沒有漢武帝來的高。

根據史料統計,中國曆史上,旅遊次數最多、距離最長的人就是漢武帝。

漢武帝一生出巡30多次,範圍東至大海、南抵天柱山、西過隴西北臨塞外,足迹遍布今天的大半個中國,而且出手相當闊綽,動不動就是萬萬金,這也難怪,文景兩朝積攢下來的家業都不夠他一人敗的。

漢武帝敗光文景兩朝的家底,原來是為了超越這位大神

而我們知道,秦始皇修一個阿房宮、修陵墓和長城,留下千古罵名,成為天下苦秦久矣的由頭,可和漢武帝比起來,就太不算啥了。

秦始皇雖然喜歡搞建設,但至少這長城是利在千秋的一項大工程,而漢武帝更多時候就是在擴充自己的宮殿和後花園。

根據史書記載,他修建的上林苑地跨5個縣,離宮七十所,僅一個昆明池就相當于8個現在頤和園内的昆明湖大。

這樣一比,秦始皇還真不算敗家了!

第六、都喜歡求仙問道

和現在的女生希望永遠18一樣,秦皇漢武也都熱衷于長生不老之術。

而且,在這方面的花銷一個比一個大。

在求仙方面,漢武帝的花銷差不多是秦始皇的十倍!

又是一筆天文數字!

漢武帝敗光文景兩朝的家底,原來是為了超越這位大神

從以上6點來看,基本上,漢武帝就是将秦始皇的優缺點都指數級放大了!你說他們真的不是親生的?

好吧,最後,我們再來看一個兩人的相似的人生起點。

秦始皇的出生,嗯,大家都知道,有點那啥,綠油油的。

可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幹爹呂不韋幫他拿下了皇位!

而漢武帝的老媽,作為二婚入宮的美人,為了在後宮立足也是拼盡了全力。最後,找到了漢武帝的丈母娘館陶公主這一最強隊友,成功将漢武帝推上皇位,才有了他雄才偉略的實作。

是以,陰謀和算計注定伴随這兩位英主一生!

漢武帝敗光文景兩朝的家底,原來是為了超越這位大神

從上面來看,是不是有一種曆史重演的感覺?

确實,這就是讀史讀魅力所在。

曆史總在一次次地輪回中重制,而我們能不能汲取經驗教訓,讓曆史的車輪一直向前呢?這就是我們探訪曆史的價值所在。

#曆史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