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馬力歐仍然是任天堂最重要的角色?

* 本文編譯自 IGN US 相關内容,原作者 Seth G. Macy,翻譯 王藝,編輯 Tony,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在 2017 年 10 月 27 日,《超級馬力歐 奧德賽》登上了 Nintendo Switch。這已經是将近五年半以前的事情了,讓人有點難以置信,但時間的推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盡管已經有了五年多的空窗期,但《馬力歐》系列一直沒有出正統續作,而任天堂也并沒有到了需要趕緊出續作或是完全新作的地步,因為「馬力歐」是個極其強大的 IP。它的運作方式就像是巨型的蒸汽鍋爐:「馬力歐」已經達到了火熱的工作溫度,隻要持續、穩定地添加燃料,就可以保持極高的運轉效率。馬力歐是任天堂最重要的角色,這一點毋庸置疑,我甚至認為,其他角色拍馬都趕不上馬力歐的地位。就連林克都不行,甭管現在人們有多麼期待《塞爾達傳說 王國之淚》。

為什麼馬力歐仍然是任天堂最重要的角色?

有趣的是,最初馬力歐是因為任天堂沒有拿下「大力水手」的授權才被創造出來頂班的。想象一下,在無數的平行宇宙中,或許在某一個地球上,人們正在苦苦等待《超級大力水手 大電影》上映。

但在我們的世界,大力水手波派的對手布魯托變成了名為咚奇剛的猩猩,而波派和布魯托愛慕的奧莉芙則是變成了「Lady」(也就是寶琳),而波派本人,則是被一個名為「Jumpman」的大胡子普通人頂替了。

任天堂創造馬力歐的初衷,本來隻是要做出一個比較有辨識度的配角,讓任天堂日後的遊戲有一些共同元素。而他也确實在很多任天堂的 FC 遊戲中登過場,比如在《擊拳熱鬥!!》裡面當裁判,或者在 1984 年的《高爾夫》裡面揮舞球杆。

為什麼馬力歐仍然是任天堂最重要的角色?

雖然馬力歐的造型是當年硬體性能不足的産物,但從這種限制中誕生的大胡子、紅色連體褲和紅帽子現在定義了整個任天堂。如果你把原始造型的任意元素展示給對遊戲稍有些了解的人,他們都能猜出這是誰。連馬力歐的帽子都成了《奧德賽》中的配角。(下一作會有一把會說話的胡子嗎?小小期待一下。)

沒有任何其他任天堂角色能有馬力歐那麼多周邊。沒錯,《寶可夢》确實是個大 IP,也有無數周邊産品,但是沒有任何一隻寶可夢能達到「超級馬力歐」的影響力。

為什麼馬力歐仍然是任天堂最重要的角色?

而且馬力歐的戲路那叫一個寬,無論是 2D 還是 3D,無論是 RPG 還是體育遊戲,無論是開卡丁車還是大亂鬥,馬力歐總能完美扮演他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這恰恰要歸功于他那不起眼的起源故事,作為一個來救場的替代者,他幾乎沒有背景故事,但這也讓他有了無限的可能性。我們對于馬力歐的蘑菇王國冒險有個大緻的認知,但是為什麼馬力歐要一路跳過木桶和火焰,最終抵達他的終點?遊戲中并沒有給出真正的理由,是以他在遊戲中的動力,就單純隻是抵達終點。

這種開放性,與另一位任天堂人氣角色林克有着鮮明的對比。當然,我們也有大亂鬥裡的林克和《馬力歐賽車》中的林克,但是在所有「塞爾達」遊戲中,林克一直都是某個版本的「時之勇者」,這個絕妙的角色也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有解讀的空間,容易讓玩家代入,但是他依然受到一些規則和定位的限制,不太适合那些腦洞大開的實驗性遊戲。

為什麼馬力歐仍然是任天堂最重要的角色?

此外,我認為整個《超級馬力歐》系列簡單易懂的玩法循環,讓馬力歐有了任天堂其他角色所不具備的優勢。在一個《超級馬力歐》遊戲裡面,隻要 10 秒鐘就能把你需要知道的東西了解個差不多,而在 FC 上的初代《塞爾達傳說》中,主人公的目标遠沒有那麼簡單明了。你開局的時候甚至沒有一把武器傍身,現在我們熟悉這個套路了,但是對于不熟悉這個遊戲的玩家來說,當你甚至都不能保護自己的時候,探索海拉魯的世界似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環球影城的「超級任天堂世界」現在都是以馬力歐為主題不是沒有道理的,而這也正是任天堂要拍《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的原因:任何其他角色都沒有馬力歐那樣的知名度,也無法像馬力歐一樣人見人愛。這是精明的任天堂非常清楚的一件事。

為什麼馬力歐仍然是任天堂最重要的角色?

英語和日期格式的一些小特點讓 3 月 10 日這一天成為了「馬力歐日」(英文中 3 月 10 日可以簡寫為「Mar 10」,與馬力歐的英文名「Mario」相似),而現在它成了每年都要慶祝的節日,任天堂也會在這一天給很多馬力歐遊戲打折,并搞些紀念活動。這就是電子遊戲的「星球大戰日」,隻不過沒有玩諧音梗。

如果你仍然不相信馬力歐是任天堂最重要的角色,那麼不妨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在流行文化中,還有哪個角色有如此大的魅力,以至于任天堂在直面會上告訴玩家,他們在現實中複刻了馬力歐的靴子?我想應該沒有其他角色有過這樣的待遇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