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或曰:“然則管仲知禮乎?”子曰

作者:蔔居尚頭

(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或曰:“然則管仲知禮乎?”子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dian’,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註解》①管仲之器:管仲包容禮制的器量。②儉:斂也。③三歸:???④官事不攝:處理廟堂事務都不能收攝自我。⑤知禮~至禮。⑥樹:站立也。⑦塞門:門衛者。

《現代語》

孔子說:“管仲包容禮制的器量,很小呀。”

有人問:“那麼,管仲做到了‘儉’~即‘收斂自我’嗎?”

孔子說:“管仲有‘三歸’……他管理廟堂事物,都做不到掩攝自我,又怎麼能做到‘收斂自我’之‘儉’?”

有人又問:“如果是這樣的話,管仲他守住了‘禮儀’(知禮~緻禮也)嗎?”

孔子說:“國君家的門前有‘守衛者(塞門也)’,而管仲家的門前,也有‘守衛者’;國君為了與鄰國友好,而設立了招待外賓的‘飯店’:而管仲在自家也設了‘飯店’。如果管仲這是守住了‘禮儀’,那還有什麼有為,是沒有守住了禮儀的呢?”

請記住:孔子并不是在“批評管仲”。反而是在“否定”所有“虛僞的禮儀”。

而“管仲”能夠不拘于“禮儀”,這一點,反而是得到了孔子的支援與肯定!

孔子的意思是說:治理天下,能夠徹徹底底的摒棄了“禮儀”~即“下層對上層的避讓,下級對上級的避讓,群眾對官僚的避讓”……則天下必歸“安平泰”。

而今之人,動則“贊中國”是“禮儀之邦”,則是将“垃圾”當成“三寶”也!乃不懂中華民族遠古哲學思想之“腦殘”表現也。

古人雲:“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者,乃說:論刑法,便不能因大夫高貴,而免懲。論禮法,也不能因平民低殘,而免敬!

是說:真正的公平社會,是徹底的消黜“高貴與低賤”的一切理念與制度……而所謂的“低敬上,民敬君”的“禮法”,更在彼被廢黜的最前頭!

(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或曰:“然則管仲知禮乎?”子曰
(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或曰:“然則管仲知禮乎?”子曰
(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或曰:“然則管仲知禮乎?”子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