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讀品質分析的七大誤區及解決對策

随着市場競争的加劇,大力提升産品品質,對品質分析,也逐漸被企業認識、接受、學習、采用。品質分析涉及的資料、部門衆多,在分析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本文旨在對品質分析的誤區進行分析,以及幫助有關人員正确認識标準,進而更加有效地建立、保持和運作品質管理體系。

誤區一:依賴于事後檢驗,不主動進行生産品質分析,進而對品質進行預測。

當下很多制造型企業還保留着傳統的品質觀念,強調事後檢驗把關,就是說,出現品質問題的産品不出廠。這種方式在品質管理過程中其實是非常被動的,缺陷産品已然産生,生産成本已然浪費,面對大批量的産品品質問題,事後補救困難,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企業要從事後檢驗轉變為事前預防,對生産品質預測,追求工作“零缺陷”。

某大型汽車制造廠商,通過生産品質分析平台,首先對品質資料進行統一管理。其次通過品質分析互動模型;找到影響品質的關鍵因為,建構預測預測模型,預測品質;最後有效提高産品良率,降低生産成本。

品質分析互動模型,主要進行該廠的缺陷異常因子分析、産品難易度分析、缺陷預測分析、焊接效果分析、焊接資料異常點分析等,建立機器學習模型進行預測,輸出故障是否發生,判斷車輛故障發生的機率,同時給出特征重要性排序。

解讀品質分析的七大誤區及解決對策

誤區二:品質問題分析是作業線的問題

當發生品質問題時,許多管理人員經常強化勞工的教育訓練,這種品質意識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在一線的勞工或服務人員的表現固然存在影響,但他們的一舉一動卻是受上層管理人員的計劃和行動的影響。銷售形勢好時,增加生産任務,忽視企業的品質目标,使品質管理昙花一現,不能長久。

誤區三:達到品質标準就是實作了品質管理目标

許多管理人員都以為制定了産品标準,每個産品都符合品質标準,品質就可以了,這是一種以生産為中心的品質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以市場為導向,要樹立“使用者第一”、“顧客至上”的經營觀,制定品質标準要從使用者出發,以不斷滿足使用者日益發展需要、提高社會利益為标準。

誤區四:一味追求産品品質,忽略品質保障能力

現代品質觀念認為,企業在準确定義産品的服務品質水準的基礎上追求良好的品質保證能力,這是企業保持競争力的根本保證。影響産品和服務品質的因素很多,而且在不斷發生變化,是以必須建立完善的品質管理和品質保證體系,進而對各種因素進行系統的有效的控制。雖然建立了較完善的品質體系也會産生不合格,但這種不合格是可以預防和糾正的。

誤區五:隻看到使用者承擔損失, 忽略企業承擔損失

部分企業認為,企業在向顧客銷售産品以後,便完成了自己的責任,購買後發生的費用自然由使用者自己承擔。

其實,産品品質涉及産品的整個壽命周期,因而售後的産品品質問題所發生的費用或使用者損失應有企業或中間商負擔。

誤區六:産品品質問題不知是品控部的事

産品品質在産品的設計階段就已經開始形成了,其重要性甚至超過生産過程,另外産品在采購、銷售、服務、以及用後處理等環節中,也會出現品質事故,是以産品品質不是某個部門、員工的事情,它涉及到企業的各個部門,設計生産全過程及全體員工。

誤區七:品質分析,缺乏以資料說話

片面依靠經驗和直覺管理是一個較普遍的品質管理弊端,典型的情況有:對于品質情況,僅有一些主觀概念和總體性籠統的評價,而沒有準确、詳盡基礎資料說得清楚、說得準。

企業要建立生産品質分析平台,整合産品生産全流程的品質資料,打通人機料法環資料,并進行資料關聯分析。分析的前提是,生産品質資料無遺漏,實時更新。品質分析結果可視化,生産品質資料看闆,支援多類型圖表,鑽取分析,人人實時了解企業生産經營情況。

解讀品質分析的七大誤區及解決對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