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對北極的探索

作者:逐夢冰火島

作者 雲中客

自古以來,人們心中一直有着疑問:如果一直向北,我們将會抵達哪裡?

中國古代曾有“大禹治水迷而失途,一直向北誤入終北之國。”的故事,那裡寸草不生、極度荒蕪,沒有花蟲鳥獸,當然這是中華文明對極北之地最初的想象。

在古希臘傳說中,人們認為地球的最北盡頭位于大熊星座空下,為此,古希臘人以“大熊之國”來命名這片極北的神話之地。

真正第一位開始向北極進軍的探險家當屬古希臘的畢提亞斯,他曾于公元前330年開始了直布羅陀海峽以外的航行,并一路向北航行到了屬于北極地區的冰島或挪威北部。

直到新航路開辟以後,西方探險家對航線的熱望将北極帶入探險時代。由于1271年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使西方人相信中國是一個珠寶成山、美女如雲的人間天堂。于是,西方人開始尋找通向中國的最短航線——海上絲綢之路。當時的歐洲人相信,隻要從挪威海北上,然後向東或者向西沿着海岸一直航行,就一定能夠到達東方的中國。是以,中世紀的北極探險考察史是同北冰洋東北航線和西北航線的發現分不開的。

1500年,葡萄牙人考特雷爾兄弟,沿歐洲西海岸往北一直航行到了紐芬蘭島。第二年,他們繼續往北,希望尋找那條通往中國之路,但卻一去不複返,成了為“西北航線”而捐軀的第一批探索者。

從1594年起,荷蘭人巴倫支開始了他的3次北極航行。1596年,他發現了斯匹次卑爾根島,創造了人類北進的新記錄,并成了第一批在北極越冬的歐洲人。1597年6月20日,年僅37歲的巴倫支由于饑寒勞頓而病死在一塊漂浮的冰塊上。16年後,英國人哈德孫駕駛着他的航船“發現”号向西北航道發起沖擊,他們到達了後來以哈德孫的名字命名的海灣。不幸的是,22名探險隊員中有9人被凍死,5人被愛斯基摩人所殺,1人病死,最後隻有7人活着回到了英格蘭。

1725年,俄羅斯彼得大帝任命丹麥人白令為俄國考察隊長,去完成“确定亞洲和美洲大陸是否連在一起”這一艱巨任務。在此後的17年中,白令前後完成了兩次極其艱難的探險航行。他繪制了堪察加半島的海圖,并且順利地通過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之間的航道,也就是現在的白令海峽。他到達了北美洲的西海岸,發現了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正是由于他的發現,使得俄國對阿拉斯加的領土要求得到了承認。但是,前後共有100多人在這兩次探險中死去,其中也包括白令自己。

1770~1773年,雅庫茨克商人及漁獵手伊凡·利亞霍夫駕駛漁船來到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利亞霍夫島和小利亞霍夫島。1806年5月,蘇格蘭人老威廉·斯科斯比和他17歲的兒子小威廉·斯科斯比為了追逐鲸群,來到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西北海區,創造往北航行到達高緯度線的新記錄。1817一1822年,他們考察了格陵蘭東北沿海一帶。後來,斯科斯比出版了《北部獵鲸區的旅行日記》,這是地理學經典著作之一。這部書斷言:北極周圍是一層很厚的冰雪,隻有乘雪橇才能到達北極點。這都是人類對北極的早期發現。以後的歲月中,人類對北極的向往促使他們主動向北極進發了。

人類在對北極的探索中,于1819年發現了一個重要的現象。那一年,英國人帕瑞船長堅持沖入冬季冰封的北極海域,差一點就打通了西北航道。他們雖然失敗了,但卻發現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事實,即北極冰蓋原來是在不停地移動着的。他們在浮冰上行進了61天,吃盡千辛萬苦,步行了1600公裡,而實際上卻隻向前移動了270公裡。這是因為,冰蓋移動的方向與他們前進的方向正好相反,當他們往北行進時,冰層卻載着他們向南漂去。

1827年6月,英國的威廉·帕裡、詹姆士·羅斯和弗倫西斯·克洛澤耶分乘兩架雪橇船從西斯匹茨卑爾根島出發,穿過海上的冰山群,這次探險重新整理了向北探險最遠的世界記錄。28年後,英國人英格爾菲爾德為了尋找失蹤的英國探險家富蘭克林,探查了巴芬灣北部和史密斯海峽。第二年,美國人凱因也來到這個海區,在愛斯基摩人漢斯·希德裡克的幫助下,考察了這個海區沿岸,後來這個海區被命名為凱因海。同年,奧地利軍官尤留斯·派耶爾和卡爾·瓦伊普雷赫特率領的探險隊所乘的“捷列特霍夫”号船被當機在新地島西北海面上,随冰漂流達372天之久。

1845年5月19日,英國海軍部又派出探險家富蘭克林開始第三次北極航行。全隊129人在3年多的艱苦行程中陸續死于寒冷、饑餓和疾病。這次無一生還的探險行動是北極探險史上最大的悲劇。

1875年,英國人喬治·斯特朗·納爾斯率領的探險隊創造了乘船向北極接近的新記錄。在過冬期間,探險隊考察了埃爾斯米爾島北部近300公裡長的海岸線以及格陵蘭北部和附近一些島嶼。第二年,馬爾蓋姆率領一支探險隊乘雪橇一直行到北緯,這時,許多人得了壞血病,4人死亡,不得不回頭。

1878年,芬蘭籍的瑞典海軍上尉路易斯·潘朗德爾率領一個由俄羅斯、丹麥和意大利海軍人員組成的共30人的國際性探險隊,乘“維加”号等4艘探險船首次打通了東北航線。最後的勝利出現在1905年,征服南極點的挪威探險家羅阿爾德·阿蒙森成功地打通了西北航線。他們的成功為尋找北極東方之路的努力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号。

人類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豐厚的回報。1881年,華盛頓·格裡利率領的美國探險隊終于在埃爾斯米爾島北部建立一個氣象站。但悲劇并沒有結束,第二年,洛克沃德從氣象站出發,考察了埃爾斯米爾島北部,發現了島西部的格裡利灣。這支探險隊後來因斷糧而幾乎全軍覆沒,26個人的探險隊隻有格裡利等7人活了下來。

1897年7月11日,瑞典工程師索洛蒙·安德烈和他的助手—實體學家尼爾斯,技師弗倫格爾乘“鷹”号飛艇從丹麥島上起飛,拟穿過北極,誰知一去不返。 33年之後,在别雷島上發現了安德烈的屍體、斯特林德貝爾格的墳墓和他們的日記及遺物。

1912年,俄國海軍軍官謝多夫率領一支探險隊乘“聖福卡”号船從阿爾漢格爾斯克出發 去法蘭士約瑟夫地,遇到堅冰阻擋,傳回新地島。1913年再次北航,又遇上了堅冰,不得不往南到胡克島過冬,不幸得了壞血病,在乘雪橇前往北極途中身亡。

在謝多夫探險的同時,俄國另一海軍軍官格奧爾基·裡沃維奇·布魯西洛夫乘“聖安娜”号拟穿過東北航道去太平洋。布魯西洛夫一行在喀拉海北部進行了海底地形調查、發現了聖安娜海盆,但布魯西洛夫及絕大多數探險隊員都犧牲了,隻有瓦列利揚·伊凡諾維奇·阿爾巴洛夫和水兵亞曆山大·岡拉德生還。也幸而有了他們,才儲存住他們這次探險得來的珍貴資料。1910年,俄國的謝爾蓋耶夫率 領由“泰梅爾”号和“瓦加赤”号兩艘破冰船組成的探險,直到阿爾漢格爾斯克或摩爾曼斯克。

第一個證明北極是海洋的探險家:弗裡德持喬夫·南森(Fridtjof Nansen)

在1896年以前,人類不知道地球的最北端到底是冰封的陸地還是結凍的海洋。挪威英雄南森給整個世界一個正确的答案,那就是:北極是冰凍的海洋。從此,南森的名字和北極緊緊聯系在一起。

人類對北極的探索

弗裡德持喬夫·南森(Fridtjof Nansen)

弗裡德持喬夫·南森是一位律師的兒子。他于1861年10月10日出生在挪威奧斯陸附近的一個富有家庭裡。1880年南森進入克裡斯蒂安尼亞大學攻讀動物學。1882年,他乘船到格棱蘭水域去作調查研究。這次海上調查激起了他對研究北冰洋的強烈愛好。傳回挪威之後,他成為卑爾根博物館負責動物學采集的管理人員。1888年他從克裡斯蒂安尼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由此,南森成為挪威的一位北極探險家、動物學家和政治家。他由于1888年跋涉格棱蘭冰蓋和1893-1896年乘“弗雷姆”号橫跨北冰洋的航行而在科學界出名。南森還因為從西伯利亞、中國和世界其它地區遣返50萬名戰俘的工作和直接援救俄國遭受饑餓的人民(1921-1923)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金(1921-1922)。

1887年,南森提出用雪橇進行橫跨格棱蘭冰蓋的考察規劃。但是挪威政府拒絕提供資金。後來他從一個丹麥人那裡獲得了财政支援,于是便開始執行他的計劃。1888年5月,南森在5個同伴的伴随下離開挪威。由于冰的狀況考察組在靠岸之後退到了相當大的困難。8月16日他們開始由東向西艱苦地行進。10月上旬,南森到達格棱蘭西海岸上的戈德撤泊村。但是因為最後的一班輪船已經啟航,是以他們不得不在那裡過冬。而那個冬天卻給了南森研究愛斯基摩人的一個機會。最後他寫成一本名叫《愛斯基摩生活》的書并于1891年出版。

格棱蘭考察成功之後,使南森為他下一次探險--利用浮冰群漂浮橫跨北冰洋所進行的籌款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大為減少。南森利用那些大部分是私人捐助的資金建造了一艘船。并給該船取名為“弗雷姆”。這艘船的最大特色是其外殼呈圓形。這樣可以使船易于擠進大冰群并拱在其上面。1893年6月24日,南森帶着12個同伴啟程向北冰洋進發。在漂浮過程中,南森通過計算發現這條路不能使該船跨過北極。是以,回到挪威。

南森回到挪威以後,在克裡斯蒂安尼亞大學任動物學教授。但是,他的興趣卻轉向實體海洋學。後來,在1908年他轉為海洋學教授。從1896年至1917年,南森緻力于科學研究。他參與了國際海洋考察理事會的建立工作,并在1896年的北極之行後,首次向世界證明北極是冰凍的海洋。

人類曆史上第一位到達北極點的人:羅伯特·皮爾裡(Robert Peary)

人類對北極的探索

羅伯特·皮爾裡(Robert Peary)

羅伯特·皮爾裡(Robert Peary)(1856年-1920年),美國人,一位海軍少将,地圖繪制工作者,愛好探險,一直擁有一個北極點的探險夢。

1886年,皮爾裡第一次到訪格陵蘭島,考察了當地的冰原地形地貌以及氣候。1900年,他發現了格陵蘭島最北端的土地,後來稱為“皮爾裡地”。

1902年,皮爾裡開始了第一次向北極點進發的探險之旅,但是因為無法穿越冰凍的北冰洋而折傳回來。

1905年,50歲的皮爾裡作了周密的計劃,第二次沖擊北極點。這次探險仍宣告失敗,折損很大。但他們到達了北緯87°06′,離北極點隻差273.58公裡,重新整理了人類北進的記錄。

1908年7月,皮爾裡為沖刺北極點做好最全面的準備,從美國出發,發起了第三次北極點的遠征。但最終因船隻被冰封住,第三次探索再次以失敗告終。

1909年2月底,皮爾裡探險隊再次踏上遠征北極點的茫茫之路。1909年4月6日,曆時36天,越過了240公裡的冰原,他們最終到達了最後的目标——北極點。過去300多年來人們追尋的目标,他奮鬥了23年,北極探險10年,最後用了30多天,實作了這一夢想。

皮爾裡發現,從格陵蘭島到北極冰不存在所謂的“北極大陸”,所謂的北極大陸不過是一片被結冰大洋覆寫的區域。經過多次挑戰,多次失敗,皮爾裡終于他在54歲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抵達北極點的人,在地球之巅探險史畫上了濃墨重彩的第一筆,被永久載入了史冊。這标志着北極最後的制高點被人類征服,也宣告了北極地理發現時代的結束。

人類對北極的探索

皮爾裡為探測北極點繪制的地圖

人類對北極的探索

皮爾裡在營地

人類對北極的探索

1909年4月6日,皮爾裡一行人抵達北極點

回顧整個北極探險史,人類征服北極點付出的代價相當昂貴,也無比慘痛,據不完全統計,光是在正式北極探險中獻身的人數就達508人。

許多探險者在北極航線的探索上前赴後繼,用勇氣與生命積累了人類對于北極的地理認知。

現在,人們對北極考察的目的也漸漸由最初的“探險”過渡到系統的地球科學研究(包括地磁學、重力學、地質學、地貌學、氣象學、大地測量學、實體海洋學、冰川學、大氣實體學、大氣塵、宇宙輻射等)和生命科學研究(包括生物學、人體生理學、精神病理學、海洋生物學、生态學、動物學、植物學、藻類學等)。

對于神秘的北極,我們還有很多未知,我們會帶着敬畏的心,一步步走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