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宏圖大業3:撲朔迷離的楊忠

作者:西樓說史
宏圖大業3:撲朔迷離的楊忠

公元524年,這是南北朝曆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年份。這一年在北朝是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在南朝是南梁梁武帝普通五年。

之是以說這一年至關重要,是因為這一年發生了一件改變南北朝曆史的大事,那就是——六鎮起義。

六鎮起義我們在《鐵血北朝》裡已經詳細講過,這是北魏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内亂,标志着盛極一時的北魏王朝由盛轉衰,逐漸走向滅亡。

六鎮起義對于北魏,有點像安史之亂對于唐朝,都是改變王朝命運的分水嶺事件。

六鎮起義敲響了北魏王朝的喪鐘,後來北魏的掘墓人都出自六鎮,比如出自懷朔鎮的高歡,出自武川鎮的宇文泰。

這場北魏曆史上最嚴重的内亂爆發後十年,北魏終于走向瓦解,分裂為東西二魏,互相攻伐。

宏圖大業3:撲朔迷離的楊忠

在高歡死後,他的手下大将侯景叛逃南朝。随即再度舉起反旗,将江南攪得天翻地覆,釀成了南朝曆史上最嚴重的一場災難——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直接導緻南梁的解體,而侯景之亂的源頭其實還是那場六鎮起義。

由此可見,一場遙遠邊塞的六鎮起義竟然陰差陽錯改變了南北雙方的曆史走向。

被六鎮起義改變了命運的不止是南北朝,甚至還有此時尚未出場的楊忠。

楊忠和六鎮起義又存在怎樣的瓜葛呢?

這事兒得從他爹楊祯說起。

楊祯據史書記載曾是北魏的甯遠将軍,六鎮起義爆發時他居住在朔州太羅城。眼瞅着局勢越來越動蕩,楊祯尋思這六鎮是沒法安穩待下去了,保不齊哪天要麼死于亂兵刀下,要麼被官軍無差别剿滅。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個道理楊祯自然明白,想到這裡他連夜收拾東西,帶着老婆孩子逃離太羅城,目的地是太行山東邊的中山(今河北定州)。

當時的中山扼守華北平原和太行山的通衢要道,是北魏最富庶繁華的地方之一。逃到那裡自然不愁生計,怎麼着也比在六鎮坐以待斃強吧。

拖家帶口的楊祯剛在中山安頓下來沒多久,便看到了一條令他心跳加速的消息:

朝廷官軍在五原大敗叛軍主力破六韓拔陵,二十萬叛軍放下武器投降,六鎮之亂被平定。

宏圖大業3:撲朔迷離的楊忠

如何安置這二十萬降兵讓朝廷那幫大佬腦仁痛,這就是一顆定時炸彈,安置稍不如意,這幫人馬上撸袖子“重操舊業”,你信不信?

問題的關鍵是吃飯問題,一天三頓飯,二十萬人,你算算一天要吃掉多少糧食?朝廷的糧庫都快被老鼠改造成别墅了,沒有糧食,拿啥給這二十萬人吃!

有人想出了一個高招,朝廷沒糧食沒關系,河北有呀,咱把降兵送到河北安置不就結了。

于是,一幫朝廷大佬一拍大腿:你小子還真是個人才,行,我看行。

随即馬上發公文給六鎮,将二十萬降兵遣送河北冀、定、瀛三州安置。

中山(定州)就是三州之一。

消息傳回中山,當地官員集體沉默了。

你家十口人,吃了上頓沒下頓,正發愁呢,居委會又安排十幾個人住你家裡,讓你幫忙照顧一陣子。

記者采訪:請問您現在的心情好嗎?

你覺得能好嗎?

中山官員就是這心情,一百個不爽,又不敢違背朝廷的旨意,隻能硬着頭皮接受。

二十萬降兵在嚴密監視下押送河北,不願離開故土的降兵不斷有人逃亡。到了河北三州後,可能待遇和處境都很不理想,又逃走了一批。

剩下的降兵很快發現,河北也沒多少糧食給他們吃,這下都不淡定了。

再加上河北三州地方官員可能打心裡就瞧不起這幫降兵,難免會流露出那種鄙夷的神情。久而久之,降兵們的火氣就冒出來了,他們和地方官員之間的沖突日益激化。

不久後,忍無可忍的降兵終于出現了二次叛亂的情況。杜洛周反于上谷(今河北懷來),鮮于修禮反于中山(定州)。

得,六鎮起義第二季隆重登場。

宏圖大業3:撲朔迷離的楊忠

安家在中山的楊祯有點懵,不過這次他沒有跑路,而是選擇協助朝廷剿賊,當然這是史書的說法,我們這裡姑且相信。

“屬魏末喪亂,避地中山,結義徒以讨鮮于修禮,遂死之。”——《周書·楊忠傳》

楊祯招募了一幫“義徒”,協助中山官軍讨伐鮮于修禮,可惜實力不允許他豪橫,兵敗如山倒,自己也戰死了。

這是楊堅祖父楊祯唯一的一件事迹,還是一位烈士,有點意思。

楊忠後來發達了,沒有忘記自己這位烈士父親,追贈柱國大将軍,少保、興城郡公。

楊祯陣亡這一年應該是北魏孝昌二年(526年),這個時候他的兒子楊忠在哪裡呢?

《周書·楊忠傳》透露了楊忠的行蹤,他去了一個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地方。

“客遊泰山”

十八歲的楊忠跑到山東泰山遊玩去了,這個操作令人匪夷所思。

父親戰死沙場,兒子遊玩泰山。

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好像有問題,楊忠他獨自跑到泰山幹什麼?難道真是為了遊玩泰山?

更詭異的事兒還在後面。

客遊泰山的楊忠非常不走運,遇上了梁軍進犯。楊忠腿腳不利索,浴血奮戰後彈盡糧絕沒有跑掉,被梁軍抓回江南去了。

真是将門虎子,年紀輕輕的楊忠便在戰場露了一把臉,狠狠震懾了南朝人,真不愧是大隋太祖皇帝……

等等,先等等。

讓我捋一捋思路。

宏圖大業3:撲朔迷離的楊忠

楊祯中山殺賊陣亡(大魏烈士),楊忠遊玩泰山遇到南軍,浴血拼殺力竭被俘(大魏少年英雄)。

諸君發現什麼不對勁沒?

這些記載悄無聲息給人們灌輸了一個資訊:楊祯是大魏忠臣,楊忠也是将門虎子,少年豪傑,父子倆剛出道就為國建功立業。

既然楊家父子功在社稷,那後來建隋稱帝也就順理成章,合情合理嘛。

想必這就是史書肩負的“政治任務”,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人們接受它的論調。

但是,我們重點來說說這個但是。

但是,這些煞有介事記載的背後卻掩蓋了很多的破綻,或者說經不起推敲的漏洞。

首先,楊祯除了“死王事”這件“大書特書”的事迹外,再也查不到任何其他事迹。甚至到底有沒有楊祯這個人都是一個謎團,面孔模糊,虛無缥缈的楊祯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

其次,假如說楊祯殺賊死王事确有其事,這對于楊堅稱帝來說絕對是一件加分項,按正常邏輯他應該第一時間追尊楊祯等祖先為皇帝,同時大書特書楊祯的英雄事迹。

然而事實呢?

楊堅稱帝後隻追尊父親楊忠為帝,對祖父楊祯以上的列祖列宗隻字不提,沒有任何表示。

宏圖大業3:撲朔迷離的楊忠

這個操作極其反常,可以說根本無法解釋。

第三,楊祯戰死于中山時,他的兒子楊忠為何卻出現在遠離中山的泰山,而且還是去遊玩,碰巧又遇到了梁軍偷襲,不慎又被抓到江南去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巧合?史書寫到這裡時閃爍其詞,刻意回避一些關鍵資訊。

第四,也是最詭異的一點。按史書記載楊忠被抓回江南是在泰山附近,時間大緻是525年。然而那一年泰山附近并未發生南北戰事,那支神秘的梁軍從何而來?楊忠究竟是如何到了江南,似乎也存在很多疑點。

這種種撲朔迷離的資訊摻雜在一起,構成了楊忠謎一樣的身世。

楊忠究竟是什麼人?他那些“有頭有臉”的祖先有沒有其人,他和武川鎮到底有沒有關系?武川和山東,哪一個才是他真正的發迹之地。

這些道貌岸然的史書在我手中翻來覆去,總想從字裡行間發現一些隐情。把這些線索一一排列組合,我突然想到了一種可能。

下面是我的腦洞大開時間,以下的分析完全是想象力豐富的産物,屬于我的推斷,僅供諸君參考。

宏圖大業3:撲朔迷離的楊忠

我在想有沒有一種可能性,史書上對楊忠身世以及他祖先的記載全部是虛假的。

所謂弘農楊氏是《隋書》提出的,而當時楊堅已經是隋文帝,需要為自己找一個顯赫的祖先彰顯自己稱帝的合理合法,是以舉起了弘農楊氏的招牌。

落戶武川的是始祖楊元壽,這是《周書》提出的。當時楊忠已經是北周最顯赫的貴族世家之一,不但是軍方第一大佬,而且還和武川元老獨孤信聯姻,努力擠進以武川系為核心的關隴集團。

為了拉近和關隴集團的距離,使自己成為大佬們的“自己人”,楊忠就必須把自己包裝成武川系的嫡系人馬。

試想一下,老蔣對待黃埔系和地方派系能一樣嘛。黃埔系是自己人,地方派系不管你多能打,多有本事,始終都是外人,不是我蔣某人的兄弟。

道理是一樣的,如果楊忠不是武川嫡系,而是寒微的山東楊氏出身。即便他軍功顯赫,能力超群,即便他為關隴集團打下萬裡江山,他始終都是外人,不可能真正融入進去,更不可能爬到關隴集團的權力金字塔尖。

這是一種宿命,從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楊忠要想改變命運,隻能全部推倒重建,首先就是想辦法把自己“變成”武川人。

宏圖大業3:撲朔迷離的楊忠

經過精心策劃,最終楊忠如願以償成為武川嫡系。一個名叫楊元壽的神秘祖先在北魏初年遷居武川鎮,上了武川戶口,成為楊忠的始祖。

當時楊忠連想都不敢想日後稱帝,他的心願隻是把自己塞進關隴集團貴族俱樂部,僅此而已。

是以在楊忠死後,其墓志介紹家世淵源隻從落戶武川的楊元壽寫起,刻意強調“武川嫡系”這個高貴身份,并沒有高攀更遙遠的東漢太尉楊震,因為沒有那個必要。

楊忠隻想混進武川嫡系,不敢奢求當皇帝,也就沒必要純手工打造光輝奪目的顯赫家世。

不提楊震便是一種意料之中的必然。

如果說為了擠進武川嫡系,楊忠打造了祖先楊元壽,那後面的幾位就迎刃而解了。

想鳥槍換炮,實作身份和地位的改變,光打造一位始祖顯然遠遠不夠。在魏晉南北朝時代,那些富可敵國的門閥世家壟斷了社會的絕大部分資源和财富,勢力極其龐大。

那幫人從生下來就是天潢貴胄,襁褓裡的嬰兒都是王侯身份,随便一個大家族都是幾百年榮耀不絕,子子孫孫代代都是達官顯貴。家族榮譽史基本都能從東漢一口氣拉到唐朝,你光推出來一個楊元壽,還是小小的武川鎮司馬(官職造太大估計害怕穿幫),顯然不夠意思。

是以呢,後面的楊烈、楊祯就可想而知了,一水兒都是太守、将軍,證明咱老楊家也是代代公卿。

造幾個人名官職容易,難的是造事迹,這也是史書上查不到那些祖先任何事迹的難言之隐。

如果說前面的全部都是藝術創作,那楊忠真實的面目又是什麼呢?

我的直覺是真實的楊忠就是從泰山那裡登場的。

陳寅恪先生認為楊忠出身寒微的山東楊氏,也有人認為真實的楊忠就是泰山附近的農家子弟。所謂的客遊泰山,被梁軍抓回江南都是障眼法,是史書在為楊家遮醜。

楊忠客遊泰山被抓的真相是什麼?陳寅恪先生從《魏書》裡找到了答案,他認為這件事可能和北魏曆史上的邢杲起義有關。

宏圖大業3:撲朔迷離的楊忠

邢杲起義也是六鎮起義的餘波,杜洛周、鮮于修禮率領幾十萬六鎮降兵降而複叛,蹂躏河北諸州。逼得河北幽州、冀州的十幾萬當地百姓不得不逃往山東,這些人的首領就是前幽州北平府主簿邢杲。

邢杲帶領這批人進入山東青州北海(今山東濰坊西南)境内,可當地也缺糧食,一下子擠進來這麼多人,當地人非常惱怒。

找不到糧食的邢杲隊伍不得不以榆樹葉充饑,當地人便罵他們為“舌沓榆賊”。

所在流人先為土人淩忽,聞杲起逆,率來從之,旬朔之間,衆逾十萬。劫掠村塢,毒害民人,齊人号之為"〈舌沓〉榆賊"。——《魏書·列傳第二》

流浪山東的河北百姓處處受到當地人的淩辱,邢杲憤而起兵劫掠村寨。聽到消息的幽冀之民紛紛投入邢杲軍中,不到一個月便聚集了十萬人馬。

楊忠很可能也參加了邢杲的隊伍,為了吃飽肚子,沒辦法。然而好景不長,北魏大軍鎮壓,一舉擊敗邢杲主力,邢杲被押送洛陽斬殺。

為了躲避追捕,楊忠不得不逃往江南避難,這也許才是史書中極其詭異的“客遊泰山”的幕後真相。

楊忠後來位列西魏十二大将軍之一,身份顯赫無比,為了掩蓋當年曾參加邢杲賊軍的“污點”,便造出了一個“客遊泰山被擒”的梗。

隋朝建立後,楊堅更是對老爹這段經曆諱莫如深,堅決掩蓋抹殺。于是便出現了一支梁軍攻打泰山附近,将楊忠抓去了江南。

楊忠出身寒微農家還有一個佐證,那就是他和同樣出身寒微的庶族濟南呂氏通婚,娶了呂氏之女呂苦桃。

宏圖大業3:撲朔迷離的楊忠

你聽聽這個名字,呂苦桃,那些門閥世家會叫這樣的名字嗎?呂氏是地道地道的庶族,在濟南當地也沒有什麼存在感。

楊忠和呂苦桃結婚,這個結果就很魔幻。如果他真是出身弘農楊氏的話,不會不知道他踩到了一條紅線——婚宦失類。

什麼意思呢?

在魏晉南北朝時代,門閥世家極其重視婚姻門當戶對,士族和士族通婚,絕不允許和庶族通婚。

如果婚姻和政治地位不相符,比如江南第一門閥王家的公子娶了會稽郡一個庶族家的小妹,這就叫“婚宦失類”,是非常嚴肅的原則性問題。

這個問題不是小事,不能拿今天的婚姻自由去審視。

當初侯景叛逃南朝,成為梁武帝的座上賓,他向梁武帝請求娶王謝豪門家的女子,結果被梁武帝委婉的拒絕了。

這就是典型的例子,不管是誰,不管軍功多大,都不能亂了規矩。

楊忠如果真是弘農楊氏的子孫,豈能不清楚這一點?陳寅恪先生通過分析楊忠妻子家族的情況,得出楊忠出身山東楊氏的結論,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宏圖大業3:撲朔迷離的楊忠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楊忠既不是弘農楊氏子孫,也不是武川嫡系,他就是普普通通的山東楊氏子弟。他的父親也未必就是神秘的楊祯,說不定就是一個老農民,一切都有可能。

因為卷入邢杲之亂,在兵敗後楊忠逃往江南躲藏了五年之久。五年後,一個偶然的回國機會出現了,楊忠抓住機會順利傳回了離别五年的北魏。

那麼這究竟是一次怎樣的機會呢?對于楊忠而言是福還是禍,他也不知道,一咬牙一跺腳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