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曉波:你也許不知道,工廠正在發生什麼

從2013年4月,德國學者孔翰甯在漢諾威博覽會上提出工業4.0這個概念,到我此刻寫這篇專欄,剛好整整十周年。

文 / 吳曉波(微信公衆号:吳曉波頻道)

3月上旬,去昆明的雲南白藥。這是“走進标杆工廠”的第九站了。

這家企業,我去的次數快湊夠一隻手掌了。它的牙膏工廠原本在市區,以前去都能看到繁忙的景象,尤其是來來往往的鏟車,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十年前,雲藥總部搬遷到了呈貢,新的牙膏工廠經過了幾輪的技術疊代,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年底完成的。我們這次走進的,便是這家新工廠。

雲南白藥牙膏在全國市場的占有率高達24%,是名副其實的行業老大,年銷售額60億元,年産牙膏約4億支,全部産能都在我們去的這家工廠。在這裡,先請大家做一個選擇題吧:

你覺得這樣的工廠,需要多少勞工?(單選)

1000人

500人

50人

是的。隻需要50人。

如果按産量計算的話,人均年産牙膏8000萬支,按人均營收計算,每個人高達1.2億元。

我仔細地觀察,制膏工廠中的房間和灌包裝工廠中的房間已經完全實作了無人化操作,在倉儲環節,碼垛機器人替代了搬運工,鏟車則被AGV車取代。在質檢工廠中的房間還有十多個勞工,他們與監測裝置協同工作,紙闆包裝線上也有一些人,他們之是以還在,是因為機器替代的成本高于人力。

吳曉波:你也許不知道,工廠正在發生什麼

廠長告訴我,目前制膏環節還有添料和維護清理的勞工,在人工智能的技術應用上之後,這部分的人員還可以省下幾位。

随我前去參觀的學員,大多是制造業的中小企業主,他們的臉上都寫着同樣的問題:以後,制造勞工去哪裡?中小牙膏企業怎麼辦?

如果不走進工廠,你可能無法想象那裡正在發生的變化。

——在海爾的洗衣機工廠,一台洗衣機從一塊鋼闆到最後的成品,全部生産時間約38分鐘。原本一台洗衣機的人工質檢時間約五分鐘,現在被5G質檢機器人替代,約隻需要45秒;

——在極氪的新能源汽車工廠,從一塊鋼錠到整車總裝完成,為一條龐大而不間斷的生産線,年産30萬輛車,約需1000名員工;

——在慕思的寝具工廠,日産一萬張床墊,約需200名員工,生産線可以同時制造不同尺寸規格、不同填充材料的床墊,實作了以前無法想象的大規模定制;

——三一重工是國内建築業最大的裝備制造工廠,在2017年,它的藍領勞工和工程師之比為9680人∶2700人,到去年底,為14560人∶12200人,到2025年,這個比例将改變為3000人∶30000人。

吳曉波:你也許不知道,工廠正在發生什麼

被改變的不僅僅是生産的速度和人均勞動效率,還有很多原本被污染所困擾和一些被認為很有技術含量的工種正在被取代。

在陶瓷衛浴工廠,施釉工是最苦最累的一個工種,由于長年被釉料所包圍,他們是最大的塵肺患者群體,如今,随着施釉機器人的出現,這一工種已經消失。

在皮具工廠,裁皮師傅因為對各種毛皮品質的娴熟了解而備受尊重,也是收入最高的一個工種,然而随着帶有掃描計算功能的裁皮機的出現,他們已經集體消失了。

行走在一家又一家的标杆工廠,我一次次地陷入沉思。

如果說,工廠中的房間是制造業最基礎的計算單元,那麼,在這裡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則意味着,我們必須重新思考中國新型工業化的路徑和可能性。

我有幾個判斷,寫在這裡:

▶▷判斷一:中小制造工廠将面臨前所未見的大淘汰。

随着雲藥牙膏、海爾洗衣機等巨型智能化工廠的出現,以組裝為核心競争力的中小工廠,在未來将沒有存在的必要性。大工廠的成本下降和産能外溢,将在一個又一個的行業發生“規模通吃效應”,這一态勢其實已經正在發生。

▶▷判斷二:機器人及智能化工具的廣泛應用,徹底改變以往的勞動力模型。

制造業對勞動力的強大吸納能力将減弱,缺乏技能的藍領勞工将大規模減少,而高水準的技師和工程師則出現短缺。這将對現有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造成挑戰,同時也意味着新的機會。在未來幾年,制造業的勞動力優化,是一次極速而殘酷的過程。

▶▷判斷三:産業叢集的配套,将是區域工業的核心競争力。

在區域型的産業叢集帶,大型企業将扮演“鍊主”的角色,它們提供技術研發、新産品中試、內建整合以及資本聯結能力,進而帶動整個地區的專業化分工。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家工廠的“圍牆”都将被拆除,傳感器和大資料把訂單串聯起來,重新進行價值鍊上的利益配置設定。

▶▷判斷四:中小制造企業必須專注于“專精特新”,心無旁骛,拒絕做大。

再小、再普通的一個工業制成品,都在零部件上有自己的技術門檻,以及可以深耕和疊代的部分。中小企業隻要能在一個點上,形成自己的專利性優勢,都可以在國内乃至全球市場上擁有一席立足之地。企業主必須放棄“規模幻想”,向産業的深度拓進,甘于當配角,努力成為不會被抛棄的隐形冠軍。

從2013年4月,德國學者孔翰甯在漢諾威博覽會上提出工業4.0這個概念,到我此刻寫這篇專欄,剛好整整十周年。

這是工業革命曆史上最宏大而殘酷的十年,也是中國制造業脫胎換骨的十年。它的光芒一度被消費網際網路的浪潮所掩蓋。今天,大潮退去,工廠重新回到鎂光燈下,“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在今年接下來的時間裡,我還将繼續走進一家又一家的标杆工廠,把我看到的、想到的,在這裡向大家彙報。

你若有意,約你同行。

本篇作者 | 吳曉波

當值編輯 | 武新月

主編 | 何夢飛

圖源 | VCG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