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吉林推動青年接替老手藝人傳承非遺項目 發展前景看好

作者:MtimeTime.com
吉林推動青年接替老手藝人傳承非遺項目 發展前景看好

吉林市非遺物項目展現場石宏宇照片

新華社吉林6月12日電(記者石宏宇)12歲,37歲的戴月在面料針線、刺繡圖案和流行元素上有很大的不同,頗具傳統風味。作為滿族刺繡傳承人的"學徒",她的"老師"還不到32歲。

這一天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來自吉林省吉林市記者舉辦的傳統藝術類非遺物創作精品展了解到,當地年輕人不斷"接過接力棒"的老工匠,讓曾經瀕臨喪失非遺物技藝的生存危機。一些非遺物項目通過文物開發也"漂流出海",受到外國朋友的青睐。

吉林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是滿族人的發源地之一,擁有各類非遺物項目近350個。

展覽展出了陳氏在雕刻上的花費,蘇的雕刻技巧,趙的熱畫,盧的木雕,梁烏拉木匠的根雕,滿族傳統刺繡工藝,滿族蓮花包(青三裝飾),吉林西山揉捏,皮革裝飾工藝,華氏布貼紙,滿族撕裂紙,全文法,易布藝術和民間剪紙等26件非遺物。

戴月說,她在28歲時開始接觸滿族刺繡,當時古代工藝品在當地有丢失的危險。"擁有這項技術的老人越來越少,他們生産的商品在市場上沒有競争力。

在吉林官員呼籲年輕人關注非遺物項目後,設計師戴月承擔起了傳承的責任。

在掌握了技能并了解了其曆史淵源之後,戴月和他的老師前往俄羅斯參加了展覽。"滿族刺繡主要用于制作旗袍配飾,我們做了一些可以與現代服裝搭配的改進。外賓稱贊了這一技巧。

此後,這種傳統工藝通過各種國内外展覽打開了市場。最近,戴月的工作室還開發了滿族刺繡和抗疫物品 - 戴口罩紋身。

吉林市文化廣播電視觀光局非遺物從業人員王東傑介紹,當地非遺傳保護工作已經告别了10年前的"救助"保護階段,進入"有序良性發展"時期,實作傳承者"新舊"交替,市場發展前景看好。

據介紹,當地部分高校還邀請非基因承包者提供課程和專業,大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相關工作。目前,當地木匠、刺繡、表演等非遺物類,畢業生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