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吉林推动青年接替老手艺人传承非遗项目 发展前景看好

作者:MtimeTime.com
吉林推动青年接替老手艺人传承非遗项目 发展前景看好

吉林市非遗物项目展现场石宏宇照片

新华社吉林6月12日电(记者石宏宇)12岁,37岁的戴月在面料针线、刺绣图案和流行元素上有很大的不同,颇具传统风味。作为满族刺绣传承人的"学徒",她的"老师"还不到32岁。

这一天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自吉林省吉林市记者举办的传统艺术类非遗物创作精品展了解到,当地年轻人不断"接过接力棒"的老工匠,让曾经濒临丧失非遗物技艺的生存危机。一些非遗物项目通过文物开发也"漂流出海",受到外国朋友的青睐。

吉林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是满族人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各类非遗物项目近350个。

展览展出了陈氏在雕刻上的花费,苏的雕刻技巧,赵的热画,卢的木雕,梁乌拉木匠的根雕,满族传统刺绣工艺,满族莲花包(青三装饰),吉林西山揉捏,皮革装饰工艺,华氏布贴纸,满族撕裂纸,全文法,易布艺术和民间剪纸等26件非遗物。

戴月说,她在28岁时开始接触满族刺绣,当时古代工艺品在当地有丢失的危险。"拥有这项技术的老人越来越少,他们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在吉林官员呼吁年轻人关注非遗物项目后,设计师戴月承担起了传承的责任。

在掌握了技能并了解了其历史渊源之后,戴月和他的老师前往俄罗斯参加了展览。"满族刺绣主要用于制作旗袍配饰,我们做了一些可以与现代服装搭配的改进。外宾称赞了这一技巧。

此后,这种传统工艺通过各种国内外展览打开了市场。最近,戴月的工作室还开发了满族刺绣和抗疫物品 - 戴口罩纹身。

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观光局非遗物工作人员王东杰介绍,当地非遗传保护工作已经告别了10年前的"救助"保护阶段,进入"有序良性发展"时期,实现传承者"新旧"交替,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据介绍,当地部分高校还邀请非基因承包者提供课程和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相关工作。目前,当地木匠、刺绣、表演等非遗物类,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完整)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