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原文作者吳軍現任Google研究員 原文連結位址:http://googlechinablog.com/2008/04/blog-post_11.html
5. 全線潰敗
銥星計劃對摩托羅拉的打擊遠不止十億美元。在摩托羅拉啟動銥星計劃時,GSM 還沒有在世界上占統治地位,美國和包括中國在内的很多國家還吃不準技術上更好的 CDMA 是否會很快替代掉 GSM 。但是,摩托羅拉由于把精力分散到了銥星上,不僅失去了和諾基亞競争的最佳時機,而且還把一些市場丢給了三星、LG 等更新的電子公司。
當然,僅僅這一次失敗、甚至在整個手機領域的失敗還不至于把世界第一的無線通信公司搞垮。但是,摩托羅拉幾乎同時在所有的戰線上全面崩潰,便一下跌入了谷底。
在計算機處理器業務上,摩托羅拉經過多年的努力,還是最終敗給了英特爾。摩托羅拉和英特爾之争在前面已經提到,我們就不再贅述了。值得強調的是,從一開始直到幾年前摩托羅拉把它的半導體業務賣掉,摩托羅拉在處理器技術和産品性能上從來沒有輸給過英特爾,但是在商業競争中,光有技術顯然是不行的。
在數字信号處理器上,摩托羅拉最終沒有競争過老對手德州儀器。如果說中央處理器(CPU)是計算機的大腦,數字信号處理器則是我們今天手機、數字電視等産品的大腦。它在國民經濟和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談到數字信号處理器,業界的人都會首先想到德州儀器公司(TI)。德州儀器公司曆史和摩托羅拉差不多長,經曆也類似,從給軍方提供無線電産品起家。八十年代初,即 AT&T 之後,TI 和摩托羅拉幾乎同時推出了自己的 DSP ,TSM320 系列和 M56000 系列。德州儀器的第一代 TSM320C2X 是十六位定點處理器,在精度上略顯不足,由于是定點處理器,所有的浮點計算要由程式設計人員改為定點實作,使用也不是很友善。摩托羅拉的 M56000 系列一開始就是 24 位,精度對于當時的應用綽綽有餘,應該講性能在 TI 産品之上。但是,學過計算機程式設計的人可能都知道,這種不倫不類的 24 位處理方式使用起來會很别扭。很快德州儀器推出了三十二位的 TSM320C3X 系列,雖然價錢較摩托羅拉的 DSP 貴,但是由于在 32 位處理器上開發産品容易,是以大家還是喜歡用 TI 的 DSP 。由于摩爾定理的作用,摩托羅拉 M56000 在價格上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而它在開發成本上的劣勢漸漸顯示出來,在 DSP 上,它與 TI 的差距一天天拉大。我至今搞不懂為什麼摩托羅拉要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 24 位 DSP 。也許是它考慮到客戶購買的成本,但卻忽視了客戶使用的友善性。說得重一點,摩托羅拉低估了摩爾定理的作用,過分看重制造成本而忽視了開發成本:前者随着時間的推移而降低,後者則增加,是以它的産品從發展的角度看略遜于 TI 。另外提一句,摩托羅拉的中央處理器 68K 系列中早期的産品也是這種不倫不類的 24 位總線。
随着半導體的內建度的提高,TI 等公司将手機外圍電路的晶片和 DSP 內建在一起,現在的手機主要晶片隻剩下一個。TI 很像計算機領域的英特爾公司,它自己不做手機,而是像許許多多手機廠商提供核心晶片,它通過其領先的 DSP 技術,牢牢站住了世界中高端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摩托羅拉的戰線則拉得很長,從手機晶片到手機整機一條龍。如果内部合作的好,這種做法成本固然低。但是,加爾文不是通用電氣的韋爾奇,沒有能力整合這麼大的公司,其晶片部門和整機部門像兩個單獨的公司,沒有足夠的溝通,反而使得産品開發周期變長。摩托羅拉和德州儀器在手機晶片上的差距是漸漸拉開的,就如同它和英特爾在處理器上的競争是慢慢失敗的一樣。但是,當這種差距達到一定程度後,就不可能逆轉了。到 2004 年,加爾文下台時,其半導體部門被迫分離出去單獨上市,就是現在的 Freescale 。後來 Freescale 的業績依然不佳,隻好被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買了去,這當然是後話了。
摩托羅拉長期以來形成了高工資,高福利的大鍋飯,員工幹好幹壞差别不大。摩托羅拉的本意是想避免員工之間不必要的攀比,每個人都有一個寬松自在的環境安心工作。這是四五十年前大公司吸引人才的方式,歐洲公司至今還采用這種辦法。但是這不太适合喜歡冒險的美國人。八九十年代以來,美國的科技公司為了調動知識型員工的積極性,很多采用的股票期權制(我們以後再仔細介紹)。而摩托羅拉公司很晚都沒有采用這種福利,直到今天,摩托羅拉公司給員工的期權依然數量很少。這不能不說是受摩托羅拉的傳統管理方式所限。是以,很多人把摩托羅拉看成一個去養老的公司而不是一個創業的公司。
摩托羅拉另一個問題是管理混亂,内鬥多。雖然這是上市大公司的通病,但摩托羅拉在同行業公司中問題更嚴重些。大公司在競争中,不需要做到十全十美,隻要比對手好一點點就行了,而摩托羅拉卻恰恰比英特爾和TI差了一點。時間一長,就露出了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