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蒙古大軍兵臨城下,于謙如何帶領老弱殘兵保衛家園,力挽狂瀾。

作者:雪日風岚

大明危在旦夕,扶大廈于将傾,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舉步維艱。

被俘的皇帝,驚慌失措的百姓,士氣低迷的士兵,精銳的蒙古大軍,想要不戰就逃跑隻為自己活命的叛官,如何破這死局?稍有不慎,大明可能毀于一旦。

蒙古大軍兵臨城下,于謙如何帶領老弱殘兵保衛家園,力挽狂瀾。

這天下最重的擔子,壓在了從未指揮過軍隊的于謙的肩膀上。

書生上陣?紙上談兵?難道說偌大的國家無可用的将領了嗎?

還真是,眼前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二十萬大軍的全軍覆沒,幾乎賠光了所有的老本,此時偌大的京城連幾匹像樣的好馬都找不到,士兵數量不到十萬,還都是老弱殘兵和退休人員,僥幸逃回來的人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把敵軍說的如何強悍厲害,這讓本就士氣不振的部隊,還沒打仗就被吓破了膽,害怕積極。

于謙心裡明白,如果不能穩定軍心,這仗還沒打就已經敗了,雖說代理皇帝不是膽小之人,卻也搖擺不定,随時都有可能改變主意棄江山撤退。因為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場不可能會打赢的仗。

于謙雖然是個文官,但絕不是無用的書生,他對兵法也頗有研究,在排兵布陣上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他沉思不語,仔細研究過軍事布防圖後,下達了第一個指令“即日起,奉命征調如下部隊赴京守衛。”“各軍接到指令後,立刻出發,按時趕到京城布防,如有違抗,軍令必斬!”

這些部隊雖然有十餘萬人,但大多數是預備役和後勤部隊,主力部隊已經全軍覆沒了,想要保衛京城,隻能靠這些人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兵解決了,随之而來的又一難題就是糧草,京城人口衆多,如果被蒙古軍長期圍困,就需要儲備充足的糧食。

在通州有個大糧倉,儲存了數百萬倉米,夠京城的人吃一年的,但是想要安全的運到京城卻很難。耗費大量人力不說,還有可能在運輸的途中遇到敵軍的騎兵,兵力本就不足的京城,是如何也調不出軍力護送糧草的。

這在别人眼裡難以解決的困難,對于謙來說輕易的就解決了,這就是他與别人不同的地方。

于是他下達了第二道指令“所有受招軍隊進發時應由通州入京,士卒各自取糧,并運送到京城。”

于謙完美地把調兵和運糧兩個問題合并為一個問題解決了。

力挽狂瀾者皆智勇兼備,缺一不可。

随着各路人馬的到來,京城兵力達到了二十二萬,加上充足的糧食,人心也逐漸穩定了下來。

很多棘手的問題在于謙的努力下都得到了解決,隻剩最後一個大麻煩,就是如何營救皇上了。

說來作為皇帝的朱琪鎮還真是可憐,對于現在的文武百官都巴不得他死在戰亂中,沒有一個人誠心實意的想救被俘的他,除了他的皇後。朱琪鎮被放棄了,大臣們紛紛推舉代理皇帝朱祁钰正式稱新帝,定年号為景帝。

蒙古大軍兵臨城下,于謙如何帶領老弱殘兵保衛家園,力挽狂瀾。

正統十四年十月十一日敵軍兵臨城下,馬蹄卷起漫天塵土呼嘯而來。

面對敵人嚣張的氣焰,于謙并沒有選擇堅守不出,而是厲聲下達了第一道指令“大軍全部開出九門之外,列陣迎敵!”緊接着第二道指令“錦衣衛巡查城内,凡查到有盔甲軍士不出城作戰者,格殺勿論!”“九門為京城門戶,分派諸将守護,如有丢失者,立斬!”

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西直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阜成門,八門分别都派了将領把守,隻剩下最為重要的德勝門了,但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于謙安排了自己親自守護。

緊接着于謙又接連下了幾道指令

“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殺敵,戰端一開,即為死戰之時!

“臨陣,将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臨陣,軍不顧将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違軍令者,格殺勿論!”

“大軍開戰之日,衆将帥軍出城之後,立即關閉九門,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斬!”

這是豁出去了,拼了,不勝,就死!

于謙無所畏懼的看着這些被他震驚到的人,說“二十萬大軍毀于一旦,敵人已經兵臨城下 ,國家危在旦夕,我們還有什麼好顧慮的,此戰若敗,大明必蹈前宋之覆轍,我們還有何顔面去面對天下之人!”

于謙穿着沉重的铠甲第一次走上戰場,他抱着必死的決心出戰,根本就沒打算活着回去。

蒙古大軍兵臨城下,于謙如何帶領老弱殘兵保衛家園,力挽狂瀾。

敵軍發動了進攻,目标就是于謙身後的德勝門。

于謙讓士兵佯裝神色慌張,似乎對于敵軍的到來他們并沒有準備好,隻是虛張聲勢而已,再者敵軍的首領先入為主,認為大明的主力軍已經被消滅,京城兵力空虛,占領京城如同探囊取物。然而他卻不知道,正是因為他的草率和輕敵,讓自己的親弟弟陷入了大明早已埋伏好的圈套裡,他的弟弟連德勝門的邊都沒摸到,就被大明埋伏好的神機營打的措手不及,等待他們的是神機營複仇的火槍。

神機營的士兵以民房為據點,開鑿槍眼,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從各個方向射擊敵軍騎兵。敵人的騎兵在民居之間根本無法行動,隻能被當成活靶子,敵軍的騎兵如同困獸一般抓狂,他們瘋狂地揮舞着馬刀,卻根本找不到目标,無法進攻,很多人都被當場擊斃,隻有極個别的人丢棄了馬匹逃跑了,而敵軍首領的弟弟也被神機營的亂槍打死了。敵軍的首領等來的不是勝利的喜訊,而是全軍覆沒,親弟慘死的噩耗。

首領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憤怒的下達了所有騎兵對京城九門同時發動總攻的指令。自己也親自指揮騎兵發動最後沖鋒,目标——安定門,他自認為安定門是最為薄弱的,然而上天又和他開了一個玩笑,守安定門的将領不但不是個好拿捏的軟柿子,反而是塊又硬又難啃的堅硬無比的石頭——石亨。新仇舊恨一起算,一雪前恥的時刻就在眼前。石亨還沒有下達軍令,他的侄子石彪揮舞着巨斧就沖進敵軍的隊伍,,橫沖直撞,左右開弓,大肆砍殺敵軍士兵,先鋒都沖了,小兵也不甘示弱,見人就砍,把敵軍打的是落花流水,毫無還手之力,隻能倉皇的逃跑了。

蒙古大軍兵臨城下,于謙如何帶領老弱殘兵保衛家園,力挽狂瀾。

保衛自己的家園,守護自己的親人,當無路可退,隻能殺出血路時,你就會發現自己似乎有着無窮無盡的勇氣,當一個人連死都不怕時,他還有什麼可怕的,此時的明軍士兵就是這樣無所顧忌,奮勇殺敵。

這場決定曆史的戰争,以大明朝的勝利告終。北京保衛戰創造了一個力挽狂瀾的奇迹,而這個創造奇迹的人就是于謙。

從一盤散沙,到衆志成城,從兵臨城下到破敵千裡,無論局勢多複雜,前路多兇險,前景多黑暗,隻要不放棄希望,一直堅持下去,總會撥開雲霧見月明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