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業研究高效工具|專家訪談的方法與技巧

在研究一個行業,或者一家公司時,可以通過專家訪談來做行業洞察和非公開資訊的收集,比如競争格局、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行業格局、行業核心競争力、企業核心競争力等。本文将分享專家訪談的方法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在研究工作中靈活應用這一高效工具。

我們平時在研究一個行業,或者一家公司時,很多資訊是在公開管道找不到。這個時候,我們一般會選擇通過專家訪談來做行業洞察和非公開資訊的收集,以提升效率。

什麼叫專家訪談?

這裡的專家是我們委托中介公司幫忙邀請的乙方,也就是說專家對我們來說,是一位乙方服務者。我們通過付費咨詢的方式,直接去問所關心的問題。

往往考慮到雙方的身份需要保護,是以一般通過電話訪談的匿名方式進行。

一位專家單次的咨詢時間一般控制在1個小時左右,當然,如果覺得這個專家可以提供的資訊非常多、也非常專業,那麼也可以延長至1個半小時甚至2個小時。

專家訪談的價格通常比較貴,具體價格取決于專家的級别。普遍來講一個專家一個小時的咨詢費用在3000-4000RMB,如果是一些非常頂尖的專家可能就更貴了,一般能達到6000RMB/小時,有時甚至7000-8000RMB/小時也是有可能的。當然,這筆費用是支付給中介公司的,中介公司會拿出一部分再支付給專家。

通過專家訪談的方式,我們能夠擷取公開管道搜尋不到的資訊,比如競争格局、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行業格局、行業核心競争力、企業核心競争力等。

專家訪談需要非常高效,畢竟按分鐘計費的話,流淌出去的每一秒都是RMB。

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做專家訪談,甚至不知道有專家訪談這個方法。是以在做商業研究的時候等于少了一項可選擇的工具。

根據這兩年我做專家訪談的一些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專家訪談的流程和相關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在研究工作中靈活應用這一高效工具。

一、專家訪談的流程

商業研究高效工具|專家訪談的方法與技巧

1、挑選專家

市場上有很多咨詢機構,這些機構都有很多專家庫的資源,同時會為這些專家進行明碼标價。電話訪談也是通過這些咨詢機構的電話會議系統進行,并非我們直接call專家,我們一般是不知道專家的姓名和聯系方式,由咨詢公司的電話會議系統進行轉接,同時咨詢公司就可以記錄通話時長,來作為結算依據。像Capvision(凱盛)、BCC、ThirdBridge、GLG,都是市場上比較大的專家資源管理機構(行業裡叫“智庫”),也有很多小一點的咨詢公司提供專家庫服務(一般是從這些大的機構中帶着客戶資源跳槽出來的員工創辦,價格會稍微便宜一些)。

那我們應該挑選什麼樣的專家呢?

**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最好挑選已經離職但離職時間不長的專家。**為什麼不挑選在職的呢?就我個人的項目經驗來看,因為很多時候我要問的問題,是行業或者這家公司的隐私資訊、機密資訊,一般來說在職的員工是很難向你提供的。他們會以涉及公司機密資訊為由,不向你分享。而對于離職的員工來說,他顧慮的會稍微少一些。但是如果他的離職時間很長呢,也是我們不希望的。因為離職時間很長的話,公司的内部機密機制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他可能就不清楚後來變化的情況。是以最合适的就是離職1~3個月,最長半年内的專家。

**第二,就是注意專家所在的部門和職位。**有時候咨詢機構提供的專家人員,并不是你要的那個部門。比如我要了解某家社交電商的使用者新增方式,那麼最了解的應該是管道部門或者營運部門。如果這位專家是産品經理或者設計師,雖然也能回答,但他對于前台的BD機制就沒這麼清楚。是以一定要判斷專家所處的部門和職位是否能夠回答得了你的問題。

**第三,了解一個行業的核心競争力,通常訪談業務或銷售出身的人更加合适。**一般中背景的人對公司在行業中的競争力并沒有那麼了解,但是做業務的人,做市場的人,因為天天在接觸客戶,他會清楚客戶真正的訴求,知道炮火該往哪裡打。

2、準備問題提綱

在標明了合适的專家後,咨詢機構會幫助我們雙方約定合适的電話溝通時間。這時候,我們就要去準備問題的提綱。

首先,你的問題最好不要超過10-15個,時間控制不要超過1小時,除了經費因素以外,專家接受訪談的時間超過1小時後會開始疲勞,提供的答案品質也會有所下降。

**另外,在設計問題提綱時,可以先設計一兩個問題,來測試專家是否了解行業、是否具有專業度。**有時候咨詢機構介紹的專家,雖然已經在行業很多年了,但是其實對行業的了解并沒有那麼深。

一般如果前15分鐘,你通過1~2個關鍵問題,判斷出這個專家不行的話,你就可以結束訪談,并且告訴咨詢機構這位專家不符合要求。如果前15分鐘就結束這次通話的話,一般咨詢機構是不會收費的。

超過15分鐘以後,咨詢機構會認為你已經擷取了很多資訊,是要收費的。比如你在20分鐘後結束了通話,假設咨詢費用是6000RMB/小時,那麼你需要支付的費用是(20/60)*6000=2000RMB。

是以在最開始的15分鐘,用1~2個關鍵問題來測試專家的專業度和對行業的了解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3、進行實際訪談

**實際訪談中,我們會花2~3分鐘,快速介紹訪談的目的。**因為隻有當專家了解你的訪談目的,他的回答才會更有針對性。

**接下來就是前15分鐘,去問最關鍵的兩個問題,确定是否要繼續。**如果你覺得這個專家不專業,就趕緊結束這個電話,這樣就不會産生費用。如果這個專家足夠專業,那你就繼續下面的訪談。

**那麼在接下來的訪談中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專家說着說着,他就會跑題,**或者說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這個時候你要注意,你可是付費的,每一分鐘都非常寶貴。千萬要及時打斷他,不要擔心是不是會不禮貌(很多新人會比較害羞,認為打斷别人是不禮貌的)。

這個時候,我們要有禮貌地把他引導回主題,你可以說:不好意思打斷一下,我還是希望我們可以回到這個問題的正軌上。記住,不要被他帶偏,不要被他帶跑題。

**在訪談的過程中,最好自己可以記錄一些關鍵的數字,**友善随時進行交叉驗證。當專家提供的資訊出現前後沖突時,及時詢問。

4、結論整理

這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訪談的過程中可以請一名同僚幫忙記錄,或者通過事後轉錄錄音,來整理所有的對話内容。

但是你的老闆、你的客戶,可能是沒有時間去看你整篇記錄文檔。是以最好在文檔的最上面,提煉出每一條關鍵結論(我們這次的訪談的核心結論有一、二、三、四)。老闆隻要看我的核心要點就好,這樣會更加便于老闆閱讀。

5、費用結算

當确認結束了這次咨詢後,就可以把雙方簽署的合同交由财務部門進行結算。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一些咨詢機構會要求先付費後咨詢,你可以提出先咨詢後付費。

因為當我們拿到專家提供的資訊,特别是資料後,是需要去做交叉驗證的。如果後期我們發現專家提供的資訊與我們從其他管道收集到的資訊,差異較大的話,可以再委托咨詢機構找到專家進行核實,請專家給出解釋。

如果專家給出的解釋非常牽強,甚至可以看出是在編造資料的話,我們可以與咨詢機構協商,進行價格減免。有一次,當我們後期進行資料交叉驗證時,發現專家提供的資料有很多破綻,就以這次咨詢水分較大為由,和咨詢機構協商打了五折。

二、如何更加巧妙地提問

在專家訪談中,有兩類問題是比較難問的。一類是關于“隐私”的問題,還有一類是關于“定量”的問題。

什麼是“隐私”的問題?

比如專家在電訪中不能去回答涉及現在公司或原來公司的核心機密,否則這個是涉及違法的。

但是我們又想去了解。

那怎麼去了解呢?

舉個例子:

  • 無效問題1:XX社交電商公司給到客戶經理的獎金政策是怎麼樣的?
  • 無效問題2:XX社交電商公司未來有哪些主要風險,有哪些是核心風險,占比多大?

這類問題如果像這樣直接問專家,專家很可能會回答:不好意思,這是我前公司的機密問題,我不友善回答。

是以我們可以換種問法:

  • 有效問題1:如果您來涉及一個社交電商公司客戶經理的激勵機制,您會如何設計,才能讓客戶經理提升積極性,又能幫助公司提升業績?
  • 有效問題2:如果您來設計社交電商公司的供應商資質稽核/使用者招募等等的方案,您會如何處理,才能更好控制風險?

我們雖然換了一種問法,但是專家的回答是基于原來公司的經驗。是以采用這種替代問法,可以解決那些擔心核心機密洩露的問題。

還有一類“定量”的問題

對于行業内的專業人士,即使對行業非常了解,但是并不是非常“量化”,與研究人士不同,不會記憶那麼多的數字。

舉個例子:

  • 無效問題:在中國的電商行業中,排名前5分别是誰,市場佔有率分别有多大?
  • 有效問法:使用層層遞進的方式來确認市場佔有率

Q:您認為中國電商行業中有哪些公司是最有競争力的?

A:應該是阿裡、京東、拼多多吧,蘇甯也不錯

Q:您認為這四家是不是基本已經壟斷了市場,能占到行業90%以上麼?

A:差不多,應該至少有80%了吧

Q:那這四家裡面,誰的市場佔有率又更高一些呢?

A:應該是阿裡最大吧,京東也不錯,拼多多和蘇甯易購低一些

Q:阿裡和其他三家的差距很大嗎?

A:還是挺大的,我記得2018年的資料是遠超其他三家之和了,京東要比阿裡差一個檔次了,拼多多和蘇甯還要低一個檔次。

Q:謝謝您。根據上面的測算,我是否可以這麼假設,阿裡占60%的市場佔有率,京東占15%左右,拼多多和蘇甯加起來5%左右?

A:我認為差不多

其實你會發現,你正在逐漸引導專家,給出你想要的答案。

通過層層遞進的問法,和專家進行讨論,最後得出一個你想要的定量答案。

原文連結:商業研究高效工具|專家訪談的方法與技巧

更多訪談技巧:

最佳實踐 | 訪談技巧:為什麼我的訪談會陷入沉默、浮于表面?

如何進行使用者訪談,資深專家給的10個要點

如何驗證你的商業創意?你得從這四個測試開始

更多精彩案例可以通路Runwise創新社群免費擷取。我們為你準備了4大精選内容:

1.前瞻方案研究

2.最新實踐案例

3.科學思維方法

4.創新技術工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