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施光南:他的歌唱給勞工、農民、孩子……

作者: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錢江晚報新記者陳雨浩

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大賽将于11月23日在金華金東舉行。來自浙江、上海、江蘇、安徽等城市的選手将在未來幾天内參賽。

值得一提的是,大賽期間,歌手們将走訪石光南故居、音樂主題館,尋找"人民音樂家"的足迹。

石廣南深深紮根于浙江。

石廣南祖籍金華市金東區源東鄉東業村。石廣南的祖先就住在東野的這個小村莊裡。

如今,金華除了興建以石廣南命名的音樂廣場外,在東野村還有儲存完好的石富良(石廣南之父),石廣南的故居。

今年是石廣南誕辰80周年,也是他逝世30周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和平年代第一位被點名的"人民音樂家"。

【1】

在金華市的金東區,繞過李雨東路,然後向前走,一個引人注目的音樂噴泉映入眼簾,與對面飛碟形音樂廳相呼應。

在這裡,是金華的青年和文藝青年,最喜歡去石光南廣場。通常天氣好的時候,來散步,看看噴泉、圓形劇場和音樂廳,不時有各種各樣的藝術表演。

施光南:他的歌唱給勞工、農民、孩子……

石廣南與金華的關系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1940年,石廣南出生于重慶南山區,祖籍金華市金東東區東鄉東野村。石廣南的祖先就住在東野的這個小村莊裡。

雖然出生在田野裡,但對于浙江來說,對于金華來說,石廣南一直有着獨特的情結,最有名的"在田野裡希望",唱出了對家鄉的強烈感情。

石廣南,1940年8月22日出生于重慶南岸。父母石福良和鐘輔光都是革命知識分子,從小就非常重視他的教育。

石廣南的音樂天賦也是肉眼可見的。5歲時,石廣南在課間哼起了一首原創歌曲:"春天來了,桃花開,鳥兒飛翔,黃疸在樹上吠叫,他們快樂,我快樂,我們都快樂。"

老師一聽,這麼小的孩子會不會是原創的?迅速用筆和紙錄制了歌詞,并将其命名為Spring。後來,重慶中國小歌唱比賽中的歌曲也獲得了國小B組第二名,獎品是一個大特洛伊木馬。

施光南:他的歌唱給勞工、農民、孩子……

石廣南和他的父母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石廣南随父母來到北京,然後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從此,石廣南進入了人生的第一個"創作高峰"。

當時,一本名為《圓明園之歌》的音樂刊物在北京風靡一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年輕的石廣南接手了《圓明源之歌》,他還放了大量自己創作的"私貨"音樂,發表在這本雜志上。

童年時已經去過很多地方,使石廣南一直對民間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創作的很多作品,都是與新疆、西藏、雲南等民族元素的歌曲。

施光南:他的歌唱給勞工、農民、孩子……

少年石廣南

因為不喜歡公開,石廣南把每一首歌都放在了國家、民族、作者身上,用什麼"阿查杜利亞"、"方瑤"、"阿茲布森"等奇怪的名字的作曲家的作品,其實都是出自石光南之手。

其中最著名的兩首歌,"懶惰的杜尼亞"和"圓舞",因為它太好聽了,很快就傳播到社群,由各大交響樂團,合唱團競相排練表演。直到很多演出,很多人仍然認為是外國作曲家寫的作品傳播到中國。

施光南:他的歌唱給勞工、農民、孩子……

到了後來,同學們實在看不出石廣南的才華被埋沒了,團體自發地為石廣南籌募了一本小冊子——《中外民歌選編》。但即便如此,也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歌曲是史光南寫的,他隻有17歲。

這種低調的性格,讓石廣南能夠更腳踏實地地體驗生活,也為他後來在地氣"人性"中的作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打開網易雲音樂,《在希望的田野上》原創演唱加上各種重唱,有近150個版本,評論總數超過3000條。即使是現在,這也是一個适當的流程。

誰能想到,當時石廣南對于"在田野裡希望"的寫歌費,在小區裡隻有30元。有個朋友為他,"這首歌是中國各地都在唱啊",但石廣南并不在乎,還自嘲"30元買一張流行音樂會門票就夠了"。

據石廣南的妻子洪芊萍回憶,每次談音樂,談國家,石廣南總是充滿興奮,他曾經說過:"無論社會上有多少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我總對我們的國家抱有希望,如果我們的社會沒有滿懷希望的人,我們民族的未來又是什麼?""

施光南:他的歌唱給勞工、農民、孩子……

它始終承載着對祖國的熱情,對生活的希望,使石廣南擁有源源不斷的創造力。這種純潔的人格,讓石廣南經常能擁有上帝筆的"激情創造"。

1972年,洪苓萍誕辰那天,一天晚上石廣南突然把她叫到鋼琴房,掀開封面彈奏了一首歌,說:"現在才知道,我沒有為你寫過歌,這首歌是我送給你的生日禮物。"

這首歌給洪魯丁,是著名的"起鼓唱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立刻紅遍了江南北。整首歌展現在大家面前,是一幅美麗火熱的生活圖景,在"引歌""模特戲"的藝術環境中,有一場人人都能唱"開鼓唱"的奇觀。

當時,有人說,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勞工農民,都能聽懂這首歌,能感受到那首"激發生命力"的歌,那種"家庭國情"。

施光南:他的歌唱給勞工、農民、孩子……

薛磊是浙江歌舞劇院的首席主唱,在2018年的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中飾演石廣南。

當時,為了更好地了解石廣南,薛磊發現與石廣南曾有過作曲交流的前輩金琦,在金琦的印象中,石廣南沒有任何大作曲家的架子,"非常誠懇,非常純潔,充滿活力"。

施光南:他的歌唱給勞工、農民、孩子……

石光南,薛磊 飾

在那些年裡,石廣南為勞工、農民、士兵、科技人員、教師和兒童寫歌,也為南極科學和運動員寫歌......每個團體,每個職業,都可以成為他創造的對象。

關牧存是當年石廣南歌曲中聲力最高的歌手之一。在一次綜藝采訪中,關牧存說,有一次上海音視訊給了她一個集合,裡面有108首歌,其中大部分是石光南寫的。

最早的時候,關牧存還在廠裡工作,有一天,詞曲作者韓薇悄悄地問她:"你想認識石廣南嗎?就是寫《開鼓唱歌》那句,"關牧存說當然,韓薇帶她去了石廣南的鋼琴室,"當時在一個歌舞劇院的地下室裡"。

施光南:他的歌唱給勞工、農民、孩子……

左邊一個是關木村,另一個是石廣南

隻聽關木存唱了一小段,石廣南興奮地站了起來,說了一句"能",後來又把《吐魯番的葡萄成熟了》《月光鳳尾魚竹》《如果你想認識我》等好歌,都給了關木存唱過。

這是石廣南,不在乎關木存是鋼廠勞工,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音樂是寫給百姓的。"

【3】

石廣南曾對洪芋萍說:"我希望成為一名文學敏銳的戰士,用自己的筆寫出無愧于祖國、無愧于時代的作品,用我的歌聲讓年輕人更加熱愛祖國,對未來充滿信心,那将是我最大的滿足感。"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擊潰,整個國家都處于欣喜若狂的狀态。朋友兼詞曲作者韓偉曾與朋友舉杯慶祝,這句話發給了石廣南。

雖然酒滴不碰,但看到歌詞,石廣南的創作激情瞬間被點燃,用了短短幾天的時間來寫一首祝酒詞。1979年,在春節前夕,李光軒的《祝酒歌》在全國人民中引起了極大的共鳴,在随後的幾年裡,幾乎每家工廠、每所學校的廣播都在循環播放《祝酒歌》。中央電視台甚至收到了近20萬封信,要求點播這首歌。

施光南:他的歌唱給勞工、農民、孩子……

20世紀70年代、80年代,石廣南創作了《白羽》、《月光下的鳳尾魚》、《吐魯番的葡萄已經成熟》、《在希望的田野裡》等作品,進入了事業的巅峰。直到現在,這些歌曲一直是幾代人心中的"流行金歌"。

但作為"人民的音樂家",石廣南心中始終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振興中國戲曲産業。

當時,流行音樂興盛起來,很快很少有年輕人願意聽傳統和民族音樂,身邊的朋友石廣南"多寫一些流行音樂,寫什麼歌劇啊",他笑着說:"流行歌曲我一天能寫十幾首歌,但我想讓中國戲曲登上世界舞台。"

1981年,中國戲舞劇院打算将魯迅的《因傷而死》改編成歌劇,音樂交給石廣南。令人尴尬的是,這份工作沒有額外的薪水,但史先生完全缺席,他說:"這是一項任務。

那段時間,石廣南經常在鋼琴前停留8、9個小時,餓着肚子吃着幾口冷餅。洪芊萍經常勸他休息一下,但他總是說:"沒關系,就寫這一段吧。

《傷者》演出成功後,石廣南接手了創作歌劇《曲原》的任務。當時,曾為第87期電視劇《紅樓夢》寫音樂的王麗萍的朋友王麗萍回憶說,他的創作狀态,就像一頭牛,可以整天坐在鋼琴前。

施光南:他的歌唱給勞工、農民、孩子……

據男高音歌唱家楊宏基回憶,1993年,著名的石廣南,甚至騎着鈴木機車去找他,說自己正在寫《曲原》,有幾首歌找楊宏基來唱。

兩個人很快去鋼琴室試音,其中一個"出發",最高音音降A,完全超出了男高音楊紅基的範圍,石廣南急忙說:"我寫的時候,心裡是你來唱這首歌的,可能太興奮了,寫(音)就走了, 什麼都沒有,可以改變。"

1990年3月,歌劇《曲原》終于見到了觀衆,但仿佛完成了任務,同年4月18日,石廣南因為腦出血,永遠倒在了鋼琴上。

"我深深地愛着你,這片多愁善感的土地,我踏上了小路,花鳥兒的綻放......"在石廣南的葬禮上,沒有演奏傳統的哀悼音樂,而是選擇了這首歌,他創作了之前"愛的土地",每一個字,都蘊含着祖國、人民的深切感受。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編輯、重寫和網絡傳播所有作品著作權使用,否則本報将依據司法管道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