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施光南:他的歌唱给工人、农民、孩子……

钱江晚报新记者陈雨浩

2020首届长三角原创流行歌大赛将于11月23日在金华金东举行。来自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城市的选手将在未来几天内参赛。

值得一提的是,大赛期间,歌手们将走访石光南故居、音乐主题馆,寻找"人民音乐家"的足迹。

石广南深深扎根于浙江。

石广南祖籍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东业村。石广南的祖先就住在东野的这个小村庄里。

如今,金华除了兴建以石广南命名的音乐广场外,在东野村还有保存完好的石富良(石广南之父),石广南的故居。

今年是石广南诞辰80周年,也是他逝世30周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年代第一位被点名的"人民音乐家"。

【1】

在金华市的金东区,绕过李雨东路,然后向前走,一个引人注目的音乐喷泉映入眼帘,与对面飞碟形音乐厅相呼应。

在这里,是金华的青年和文艺青年,最喜欢去石光南广场。通常天气好的时候,来散步,看看喷泉、圆形剧场和音乐厅,不时有各种各样的艺术表演。

施光南:他的歌唱给工人、农民、孩子……

石广南与金华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1940年,石广南出生于重庆南山区,祖籍金华市金东东区东乡东野村。石广南的祖先就住在东野的这个小村庄里。

虽然出生在田野里,但对于浙江来说,对于金华来说,石广南一直有着独特的情结,最有名的"在田野里希望",唱出了对家乡的强烈感情。

石广南,1940年8月22日出生于重庆南岸。父母石福良和钟辅光都是革命知识分子,从小就非常重视他的教育。

石广南的音乐天赋也是肉眼可见的。5岁时,石广南在课间哼起了一首原创歌曲:"春天来了,桃花开,鸟儿飞翔,黄疸在树上吠叫,他们快乐,我快乐,我们都快乐。"

老师一听,这么小的孩子会不会是原创的?迅速用笔和纸录制了歌词,并将其命名为Spring。后来,重庆中小学歌唱比赛中的歌曲也获得了小学B组第二名,奖品是一个大特洛伊木马。

施光南:他的歌唱给工人、农民、孩子……

石广南和他的父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石广南随父母来到北京,然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从此,石广南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创作高峰"。

当时,一本名为《圆明园之歌》的音乐刊物在北京风靡一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年轻的石广南接手了《圆明源之歌》,他还放了大量自己创作的"私货"音乐,发表在这本杂志上。

童年时已经去过很多地方,使石广南一直对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创作的很多作品,都是与新疆、西藏、云南等民族元素的歌曲。

施光南:他的歌唱给工人、农民、孩子……

少年石广南

因为不喜欢公开,石广南把每一首歌都放在了国家、民族、作者身上,用什么"阿查杜利亚"、"方瑶"、"阿兹布森"等奇怪的名字的作曲家的作品,其实都是出自石光南之手。

其中最著名的两首歌,"懒惰的杜尼亚"和"圆舞",因为它太好听了,很快就传播到社区,由各大交响乐团,合唱团竞相排练表演。直到很多演出,很多人仍然认为是外国作曲家写的作品传播到中国。

施光南:他的歌唱给工人、农民、孩子……

到了后来,同学们实在看不出石广南的才华被埋没了,团体自发地为石广南筹募了一本小册子——《中外民歌选编》。但即便如此,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歌曲是史光南写的,他只有17岁。

这种低调的性格,让石广南能够更脚踏实地地体验生活,也为他后来在地气"人性"中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打开网易云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原创演唱加上各种重唱,有近150个版本,评论总数超过3000条。即使是现在,这也是一个适当的流程。

谁能想到,当时石广南对于"在田野里希望"的写歌费,在小区里只有30元。有个朋友为他,"这首歌是中国各地都在唱啊",但石广南并不在乎,还自嘲"30元买一张流行音乐会门票就够了"。

据石广南的妻子洪芊萍回忆,每次谈音乐,谈国家,石广南总是充满兴奋,他曾经说过:"无论社会上有多少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我总对我们的国家抱有希望,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满怀希望的人,我们民族的未来又是什么?""

施光南:他的歌唱给工人、农民、孩子……

它始终承载着对祖国的热情,对生活的希望,使石广南拥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这种纯洁的人格,让石广南经常能拥有上帝笔的"激情创造"。

1972年,洪苓萍诞辰那天,一天晚上石广南突然把她叫到钢琴房,掀开封面弹奏了一首歌,说:"现在才知道,我没有为你写过歌,这首歌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这首歌给洪鲁丁,是著名的"起鼓唱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立刻红遍了江南北。整首歌展现在大家面前,是一幅美丽火热的生活图景,在"引歌""模特戏"的艺术环境中,有一场人人都能唱"开鼓唱"的奇观。

当时,有人说,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工人农民,都能听懂这首歌,能感受到那首"激发生命力"的歌,那种"家庭国情"。

施光南:他的歌唱给工人、农民、孩子……

薛磊是浙江歌舞剧院的首席主唱,在2018年的歌剧《在希望的田野上》中饰演石广南。

当时,为了更好地理解石广南,薛磊发现与石广南曾有过作曲交流的前辈金琦,在金琦的印象中,石广南没有任何大作曲家的架子,"非常诚恳,非常纯洁,充满活力"。

施光南:他的歌唱给工人、农民、孩子……

石光南,薛磊 饰

在那些年里,石广南为工人、农民、士兵、科技人员、教师和儿童写歌,也为南极科学和运动员写歌......每个团体,每个职业,都可以成为他创造的对象。

关牧存是当年石广南歌曲中声力最高的歌手之一。在一次综艺采访中,关牧存说,有一次上海音视频给了她一个集合,里面有108首歌,其中大部分是石光南写的。

最早的时候,关牧存还在厂里工作,有一天,词曲作者韩薇悄悄地问她:"你想认识石广南吗?就是写《开鼓唱歌》那句,"关牧存说当然,韩薇带她去了石广南的钢琴室,"当时在一个歌舞剧院的地下室里"。

施光南:他的歌唱给工人、农民、孩子……

左边一个是关木村,另一个是石广南

只听关木存唱了一小段,石广南兴奋地站了起来,说了一句"能",后来又把《吐鲁番的葡萄成熟了》《月光凤尾鱼竹》《如果你想认识我》等好歌,都给了关木存唱过。

这是石广南,不在乎关木存是钢厂工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音乐是写给百姓的。"

【3】

石广南曾对洪芋萍说:"我希望成为一名文学敏锐的战士,用自己的笔写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作品,用我的歌声让年轻人更加热爱祖国,对未来充满信心,那将是我最大的满足感。"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击溃,整个国家都处于欣喜若狂的状态。朋友兼词曲作者韩伟曾与朋友举杯庆祝,这句话发给了石广南。

虽然酒滴不碰,但看到歌词,石广南的创作激情瞬间被点燃,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来写一首祝酒词。1979年,在春节前夕,李光轩的《祝酒歌》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在随后的几年里,几乎每家工厂、每所学校的广播都在循环播放《祝酒歌》。中央电视台甚至收到了近20万封信,要求点播这首歌。

施光南:他的歌唱给工人、农民、孩子……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石广南创作了《白羽》、《月光下的凤尾鱼》、《吐鲁番的葡萄已经成熟》、《在希望的田野里》等作品,进入了事业的巅峰。直到现在,这些歌曲一直是几代人心中的"流行金歌"。

但作为"人民的音乐家",石广南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振兴中国戏曲产业。

当时,流行音乐兴盛起来,很快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听传统和民族音乐,身边的朋友石广南"多写一些流行音乐,写什么歌剧啊",他笑着说:"流行歌曲我一天能写十几首歌,但我想让中国戏曲登上世界舞台。"

1981年,中国戏舞剧院打算将鲁迅的《因伤而死》改编成歌剧,音乐交给石广南。令人尴尬的是,这份工作没有额外的薪水,但史先生完全缺席,他说:"这是一项任务。

那段时间,石广南经常在钢琴前停留8、9个小时,饿着肚子吃着几口冷饼。洪芊萍经常劝他休息一下,但他总是说:"没关系,就写这一段吧。

《伤者》演出成功后,石广南接手了创作歌剧《曲原》的任务。当时,曾为第87期电视剧《红楼梦》写音乐的王丽萍的朋友王丽萍回忆说,他的创作状态,就像一头牛,可以整天坐在钢琴前。

施光南:他的歌唱给工人、农民、孩子……

据男高音歌唱家杨宏基回忆,1993年,著名的石广南,甚至骑着铃木摩托车去找他,说自己正在写《曲原》,有几首歌找杨宏基来唱。

两个人很快去钢琴室试音,其中一个"出发",最高音音降A,完全超出了男高音杨红基的范围,石广南急忙说:"我写的时候,心里是你来唱这首歌的,可能太兴奋了,写(音)就走了, 什么都没有,可以改变。"

1990年3月,歌剧《曲原》终于见到了观众,但仿佛完成了任务,同年4月18日,石广南因为脑出血,永远倒在了钢琴上。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愁善感的土地,我踏上了小路,花鸟儿的绽放......"在石广南的葬礼上,没有演奏传统的哀悼音乐,而是选择了这首歌,他创作了之前"爱的土地",每一个字,都蕴含着祖国、人民的深切感受。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编辑、重写和网络传播所有作品著作权使用,否则本报将依据司法渠道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