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前言
- 一、人際關系的基本技巧
-
- 「原則1:不要批評、不要指責、不要抱怨」
- 「原則2:真心實意地感謝他人、贊美他人」
- 「原則3:激發他人的需求」
- 二、赢得他人喜愛的六個方式
-
- 「原則1:建立對他人的興趣,真心誠意地關注他人」
- 「原則2:微笑」
- 「原則3:記住他的名字」
- 「原則4:專注地傾聽,鼓勵他人談論自己」
- 「原則5:談論對方感興趣的事」
- 「原則6:真心實意地讓對方知道他有多重要」
- 三、如何讓他人想你之所想
-
- 「原則1:避免争論」
- 「原則2:尊重他人的觀點,絕不要說“你錯了”」
- 「原則3:坦率承認錯誤」
- 「原則4:溝通始于友善」
- 「原則5:讓對方點頭稱“是”」
- 「原則6:讓對方主導談話,做一個傾聽者」
- 「原則7:循循善誘,讓對方自行得出結論」
- 「原則8: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 「原則9: 體諒他人的想法和願望」
- 「原則10:激發對方内心深處的高尚情操」
- 「原則11:戲劇化你的想法」
- 「原則12:殺手锏:激将法」
- 四、如何改變他人,成為上司者
-
- 「原則1:欲抑先揚」
- 「原則2:間接地引起對方的注意」
- 「原則3:批評對方之前,先談談你自己的過錯」
- 「原則4:以引導代替指令」
- 「原則5:給對方留足面子」
- 「原則6:誇獎他人每一點微小的進步」
- 「原則7:用美譽激勵他人,他就會努力不辜負你的期望」
- 「原則8:鼓勵對方勇于改變,讓改正錯誤聽起來輕而易舉」
- 「原則9:讓對方樂于為你做事」
- 五、幸福家庭生活七個法則
-
- 「原則1:别唠叨了」
- 「原則2:不要試圖改變對方」
- 「原則3:請勿責難 」
- 「原則4:真心誠意地欣賞對方」
- 「原則5:細微之處見真情」
- 「原則6:謙和有禮」
- 「原則7:」
前言
摘自卡耐基的名著——《人性的弱點》中的經典句子;
一、人際關系的基本技巧
「原則1:不要批評、不要指責、不要抱怨」
- 三十年前,我就懂得抱怨是愚蠢的行為。克服自己的種種缺點就已經夠我忙的了,哪還有精力去抱怨上帝為何不把天賦平分給每個人;——約翰·沃納梅克
- 批評是無用的,它激起抵觸,讓人急于辯白;批評是危險的,它傷害自尊,甚至讓人萌生恨意;
- 我們對他人的肯定有多渴望,對責備就有多恐懼;
- 自私一點說,改變自己遠比改變他人令你受益更多,并且風險更小。孔子曾言:“苟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 和人打交道時,請牢記這一點——人并非理性生物。他們由情感驅使,被偏見支配,傲慢與虛榮是他們的動力之源;
不要抱怨,抱怨是于事無補的;不要批評和職責他人,那樣不僅沒有效果還會讓對方心生恨意;時常檢討自己的缺點,正其身,改正缺點,積極向上
「原則2:真心實意地感謝他人、贊美他人」
- 普天之下,讓他人為你效勞的方法隻有一個。你不相信嗎?真的隻有這一個——讓對方心甘情願地自發去做;
- 若想請你為我做事,唯一的方法就是給你想要的;
- 為了博得同情和關注,人們有時會假裝弱小,進而獲得存在感,這種行為需要積極改正,否則發展下去就是精神疾病;
- “沒有什麼比上司的批評更打擊一個人的積極性了。我從未批評過任何人。我認為給人們正面激勵對工作至關重要,是以我喜歡鼓勵他人,不願意吹毛求疵。如果我看到任何閃光點,我會由衷地贊許,不吝啬贊美之詞。”
- 我們總是對伴侶的付出習以為常,卻忘記了他們也需要被稱贊、被感激 -> 送給老夫老妻們;
- 阿谀奉承當然注定失敗。明辨是非的人一眼就能看穿其膚淺與虛僞。當然,也有些人恰恰相反,對贊美的渴求往往會令其不辨真假照單全收,正如久餓之人會饑不擇食一樣;
- 那麼贊美和奉承究竟有何分别?前者真誠,後者虛僞;前者無私,後者自私;前者發自肺腑,後者流于表面;前者為世人所歌頌,後者為世人所不齒;
- 愛默生曾經說過:“我遇見的每個人都必定在某一方面勝于我。正因如此,我向每個人學習。”
習慣地去贊美他人,欲求人幫忙, 必先表達對他的好處,讓對方心甘情願地去做;欲激勵他人,必先給予贊美;
「原則3:激發他人的需求」
- 普天之下唯一能夠影響他人的方式,就是找出他們想要什麼,并且教給他們如何獲得;
- 為什麼總把自己想要什麼挂在嘴邊呢?那是三歲小孩才做的事情,幼稚可笑。你當然在乎你想要的一切,這是人之常情,正常人永遠都隻在乎自己的欲望。然而其他人對你的欲求毫無興趣,他們和你一樣,隻在意自己想要什麼;
- 行為根植于人類的根本欲望……無論在商界、政界,還是家庭或學校,說服别人的首要途徑,是引發對方的強烈欲求。能者縱橫天下,庸者踽踽獨行;
- 如果成功有訣竅的話,這個訣竅就在于洞悉他人的立場,并能夠同時兼顧自己和他人的立場;
說服别人的首要途徑,是引發對方的強烈欲求;
二、赢得他人喜愛的六個方式
「原則1:建立對他人的興趣,真心誠意地關注他人」
- 每個人都會對欣賞自己的人心生好感——不論勞工、職員還是君主,無一例外;
- 如果你想赢得他人的喜愛,從明天起,請熱情洋溢地向周圍人問好。接電話的時候,也請用愉悅的語調,讓對方感受到他的來電讓你多麼開心;
- 雙方的興趣,皆以“真”為前提。真誠是為人處世的基礎。無論表達關切的一方,還是被關注的一方,隻有你情我願,才能互惠互利;
真心實意地去關注他,去贊揚他;
「原則2:微笑」
- 面帶微笑的人在管理、教學和營銷上能做出更大成績,子女也更有幸福感。微笑比蹙眉傳遞的資訊要豐富得多,因而在教學中,鼓勵比懲罰有效;
- 人人都讨厭虛僞,假笑是無法騙過任何人的。隻有真正發自内心的笑容才能夠暖人心房,帶來積極的影響;
- 如果你希望人們樂于同你相處,那你自己要先樂于和對方相處;
- 哪怕你不習慣微笑,也請努力試試看。獨自一人的時候,試着吹個口哨,或是哼個小曲,假裝很開心——這些舉動會令你真的開心起來;
- “人們往往認為感覺先于行為,但實際上,感覺與行為是同步的。相較于情緒,個人意志對行為的影響更為直接,隻要調整行為,我們就能夠間接地調整情緒;
- 走出家門的時候,請收緊下颔,高昂起頭,讓空氣充滿肺腑,讓陽光沐浴身心。向朋友問好時記得微笑,握手的時候請真心誠意。不要害怕誤解,也不要在敵人身上浪費一分一秒;
「原則3:記住他的名字」
- 人們對自己名字的在意程度,遠勝于地球上其他所有名字的總和。能夠熟稔地叫出對方姓名本身已是有效而不着痕迹的贊美;
- 那些聲稱記不住名字的人,無非是不願花時間和精力專注于此。他們總是以忙碌為借口;
- 每位政治家學到的第一課都是:“記住選民的姓名是政治家必備的才略之一,遺忘即意味着被遺忘。”
- 無論對于何人,無論以何種語言,自己的名字都是世界上最甜蜜最重要的詞彙;
「原則4:專注地傾聽,鼓勵他人談論自己」
- 在體貼耐心的傾聽者面前,連牢騷滿腹、吹毛求疵的人都會漸漸變得和善;
- 較之能說會道的人,他們更欣賞善于傾聽的人。然而這一品質似乎比其他任何品質都罕見。
- 人們請醫生有時隻是需要一個聽衆而已;
- 假如你希望别人躲着你,在背後嘲笑你甚至鄙視你,就請這樣做吧——不聽任何人說話,一味談論自己;如果在别人說話的時候想到了什麼,不等對方說完就直接插嘴;
- 假如你立志要能言善辯,請先學會專注聆聽。做一個有趣的人,并對他人感興趣。問對方樂于回答的問題,鼓勵他們談論自己的經曆;
與人交談過程中,多傾聽,别人或許不關心我們的事,當一個合格的聽衆即可
「原則5:談論對方感興趣的事」
- 我知道,如果不是一開始就找到了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借此拉近距離,他不會如此平易近人;
- 談論對方的興趣能夠帶來雙赢;
與人交談或者欲求他人時,請以談論對方感興趣的事開頭,這樣能夠大大提高你倆的交流模式,進而達到雙赢;
「原則6:真心實意地讓對方知道他有多重要」
- 如果人人都如此自私陰暗,付出一點小小的善意和一句真誠的稱贊都索求回報;如果我們的靈魂渺小如塵沙,那麼失敗是注定應得的懲罰;
- 人性中最深層的動力是“對重視的渴求”;
- 人性的根源深處,強烈渴求着他人的欣賞;
- 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 你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同,想要證明自身的價值,想要确認自己存在的意義。你想要聽到真誠的鼓勵,不想聽廉價虛僞的奉承話。不妨将己之欲,施予他人;
- 你不用非等到成為法國大使或是活動組織者的時候才使用贊美的哲學。每一天,你都能用它創造奇迹;
- “抱歉給您添麻煩了……”“勞駕您……”“能不能請您……”“您介不介意……”諸如此類的禮貌用語如同乏味生活的潤滑劑,也是教養的展現;
三、如何讓他人想你之所想
「原則1:避免争論」
- 在大多數情況下,争論非但不會令雙方和解,反而會火上澆油,令雙方更加堅信自己言之有理;
- 即使你的辯論無懈可擊,證明了對方漏洞百出、滿口胡言,那又能怎樣呢?你當然會自我感覺良好。但對方呢?你傷害了他的自尊,讓他感到低人一等,并且對你的勝利忿忿不平。更重要的是,“即使對方被相悖的意見說服,他也并不會是以改變自己的想法”;
- 争辯、抱怨和反駁或許會帶來暫時的勝利,但你永遠無法通過這表面上的勝利赢得對方的尊敬;
- 佛家有言:冤冤相報,了無盡時,唯有愛方能終結怨仇;
- 接受分歧。請記住這句話:“如果兩個合作夥伴總是意見一緻,那麼其中一個人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如果對方提出了你從未想到的觀點,請心存感激。不同的意見或許會幫助你避免犯錯;
- 求同存異。聽到對方的看法之後,請先想想你認可的部分;
吵架解決不了問題,争辯、抱怨和反駁或許會帶來暫時的勝利,但永遠無法通過表面上的勝利赢得對方的尊敬
「原則2:尊重他人的觀點,絕不要說“你錯了”」
- “你無法教會他人,唯一能做的,隻是引導他自行領悟。”
- 如果有人說了錯話,即使你确信他錯了,也不妨試着這樣說:“這個嘛,你看,我本來不是這樣想的,但是估計是我錯了。我常常犯錯。如果真是我錯了,我想趕快改正過來。讓我們一起弄清事實吧;
- 承認自己有可能犯錯并不意味着惹禍上身,反而會令你遠離紛争。你的開闊胸懷會感染對方,令對方力求如你一般公正寬容,甚至承認他也有可能是錯的;
- 有時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之間轉變想法,并對此毫無抵觸。然而被人指出錯誤的時候,我們卻拒絕改變,并且狠狠關上心門。我們毫不在意自己的價值觀如何莫名成型,卻在他人質疑之時,對這些價值觀陡增感情。珍貴的并非價值觀,而是受到威脅的自尊心;
- 當我們犯錯的時候,也許會向自己承認;如果對方溫和友善,也許我們會向對方承認,并為自己的廣闊胸襟感到自豪;但如果對方道出了難堪的事實,并強令我們接受,我們絕不會妥協;
- 現在我确信,直言不諱地說對方錯了非但沒有任何益處,還會引發種種惡果。你唯一的收獲就是踐踏了對方的自尊,讓你自己在任何場合都不受歡迎;
“我也給自己定了規矩,不可直接反駁他人,也不可妄下斷言。我禁止自己使用意見明确的話,例如‘肯定是這樣’、‘毋庸置疑’等等,而以‘我估計’、‘我擔心’、‘我猜’、‘目前看來我覺得可能是這樣’等詞語來代替。發現對方的主張有誤的時候,我克制住立即反駁他的沖動,不再以指出對方的荒謬之處為樂;相反地,我會先肯定對方的觀點在特定情況下是正确的,再暗示目前的狀況可能略有不同。</>
不要與客戶、夫妻或者敵人争辯,不要指出他們的錯誤或激怒他們,請圓融處事;
「原則3:坦率承認錯誤」
- 當責罵在所難免時,與其從對方口中聽到攻擊的言辭,不如搶先認錯——比起被他人的指責,自我批評要好受多了,不是嗎?
- 在對方開口之前搶得先機,自己檢讨,把對方想說的話說出來,不給他留任何餘地。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況下,等待你的将會是寬容和原諒;
「原則4:溝通始于友善」
- 如果你想要得到他人的贊同,請先讓他相信你是他忠實的夥伴,這是俘獲他心靈的那一滴蜜糖;憑借這一滴蜜糖,你就能夠赢得他的心;
- 一滴蜜比一加侖膽汁更能吸引飛蠅;
「原則5:讓對方點頭稱“是”」
- “不”字是最難逾越的障礙。一旦說出了“不”字,你的自尊心就會迫使你堅持己見;
- 蘇格拉底獨創的“蘇格拉底對話法”正是建構于“是”的政策之上。他提問的角度十分巧妙,令對方不得不點頭贊同。他乘勝追擊,接二連三地抛出問題,令對方連連稱“是”。不知不覺中,對方已經得出了與此前截然相反的結論;想要反駁對方的時候,請記得蘇格拉底的謀略,溫和地抛出問題——一個答案為“是”的問題;
不要急着去否定他人的意見,這樣會粗碰到他的底線,要想辦法使用溫和的方式讓對方說出一連串的 “是”,最後得出一個相反的結論
「原則6:讓對方主導談話,做一個傾聽者」
- 聽到相悖的意見時,我們總會情不自禁地打斷對方。請不要這樣。這種做法有百害而無一利。當對方急于傾訴的時候,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是以請耐心地聽他們說完,鼓勵對方将他的想法和盤托出;
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人家在叙述不同意見時讓他說完;在話題剛開始的時候,引出一個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然後讓他主導談話
「原則7:循循善誘,讓對方自行得出結論」
老子曾說過:江海之是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比如銷售,循序漸進讓對方主動來測試/使用我們的東西,進而自主做出選擇是否繼續使用我們的産品
「原則8: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 請記住,即使對方錯了,他也不會承認這一點。智者以了解代替指責。願意這樣做的人鳳毛麟角,也是以出類拔萃;
- 萬事皆有因。任何想法和行為背後都有其緣由。一旦找出動機,對方的脾氣秉性就盡在掌握之中;請放下架子,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 你對個人事務有多上心,對世間萬物就有多冷漠。然而世人皆是如此。隻要認識到這一點,你就像林肯和羅斯福一樣,抓住了人際關系的本質。同理心是為人處世的制勝之道;
- 若想讓交流變得順暢,請像重視自己的感受一樣重視對方。請在商談之初就表明議題,并在開口之前先斟酌一下,如果你是對方,你願不願意聽這些話。如果你希望對方認可你的觀點,請先接受他的觀點;
- 面談之前,我甯願花兩個小時站在門口,想清楚我要說什麼,對方的興趣如何、動機如何、會怎樣回答,而不是貿然地沖進對方辦公室;
這也是我目前需要改正的地方,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尤其是身邊親近的人,親人、夫妻、摯友等,對自己的個人十五有多上心,對世間萬物就有多冷漠;
「原則9: 體諒他人的想法和願望」
- 世間存在這樣一個神奇的句式。它能夠平息争執,消除猜忌,引發好感,并讓對方側耳傾聽。想知道這句話嗎?請聽好——“我一點都不怪你這樣想。如果我是你,我也會有完全相同的感受。"
- 人類普遍渴求同情。孩童給别人看傷口,甚至故意把自己弄傷,借此博取同情……成人同樣如此。他們展示創傷,講述所經曆的事故、病痛或是手術細節。無論這些不幸是現實還是假想,‘自憐’都普遍存在于人類行為之中。
其實仍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
「原則10:激發對方内心深處的高尚情操」
- 通過介入式分析方法,皮爾龐特·摩根發現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兩個原因——一個高尚的借口,和一個真正的動機;
- 人們當然知道自己真正的動機,不需要你幫他們指出來。但是每個人的内心都會把自己高尚化,因而也需要一個聽起來更高尚的動機。如果你想改變他人,請幫他們想出這個更高尚的理由;
這個其實挺好了解,要說服别人或者化解沖突,就把對方的動機高尚化;比如一個房客要違約不租房了,你可以跟他說搬走并不是你的本意,以我的經驗,一看你就是守信之人;
「原則11:戲劇化你的想法」
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中,你都可以戲劇性地誇大你的想法,這一手段簡單易行;
這個說起來容易,想到并實施起來卻存在一定的困難;
「原則12:殺手锏:激将法」
- “人人心間都有恐懼,唯有勇士能夠放下恐懼,奮勇前行。即使戰死沙場,也是值得自豪的勝利。”古希臘國王的侍衛以這句話為座右銘。戰勝對死亡的恐懼大概是人世間最大的挑戰;
- 每位成功人士都熱愛競争,這是他們表現自我、證明自身價值、超越他人的方式。這也是競走比賽、豬叫比賽和吃蘋果派大賽的本質——激發人們對勝利的渴望,對“感到自己重要”的渴望;
四、如何改變他人,成為上司者
「原則1:欲抑先揚」
- 在說出令人不快的事情之前先給對方一些肯定,就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 稱贊的話語如同牙醫診療時的麻醉劑,雖然牙鑽仍會令患者感到不适,但是麻醉劑能夠有效地緩解疼痛。作為上司者,應當學會:欲抑先揚;
「原則2:間接地引起對方的注意」
- 有的時候,一個詞就能夠決定成敗。隻要換掉這個簡單的詞彙,你就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他人;許多人在表達意見的時候習慣以稱贊開始,以“但是”轉折,以批評收尾;這個
令他人覺得前面的誇獎敷衍了事,隻是在為之後的批評做鋪墊而已;一旦把“但是”換為“而且”,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但是
如果要批評他人,或者糾正他人的錯誤,請不要用過于直接的方式,可以先揚後抑也可以間接地做些事來引起對方的注意
「原則3:批評對方之前,先談談你自己的過錯」
- 假如别人在批評你之前先承認自己也有諸多缺點,批評的話語就沒有那麼刺耳了;
- 承認自己的過錯——哪怕是尚未改正的過錯——能夠促使對方重新審視他的行為;
一旦你先承認自己的錯誤(不管有沒有),他人總能重新審視他自己的行為,也能更好地接受意見;
「原則4:以引導代替指令」
- 即使出發點是好的,頤指氣使的指令也會令人懷恨在心;
- 将指令改為問句不僅聽起來更悅耳,還能夠激發創造力。如果對方參與了決策過程,他就更樂于付諸實施;
「原則5:給對方留足面子」
- 給對方留面子——這一點至關重要,卻往往被我們置于腦後。我們踐踏他人的感受,橫沖直撞,一意孤行;我們在他人面前訓斥孩子或是下屬,随心所欲,毫不留情。我們從未顧及對他們自尊心造成的傷害,而這些傷害原本隻需要幾分鐘的思考或是幾句貼心的話語就能夠輕易化解;
- 即使你手握真理,對方大錯特錯,也請給對方留個面子。讓對方丢臉除了會摧毀他的自尊心之外,别無益處。傳奇的法國航空先鋒兼作家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裡曾寫道:“我沒有權利做出任何讓對方感到自卑的言行。我怎麼看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何看自己。傷害别人的自尊是一種罪過;
- 贊許的話語如同撫慰人心的溫煦日光,靈魂缺少它的滋養就無法像花朵般盛放。然而大多數人對于同胞隻有寒風般凜冽的責難,從不願給予些許陽光般和暖的誇獎;
「原則6:誇獎他人每一點微小的進步」
潛能如同花蕾,在批評中枯萎,為贊許而盛放;
「原則7:用美譽激勵他人,他就會努力不辜負你的期望」
- 如果你赢得了對方的敬意,并對他某一方面的能力表示尊重,他就會服從你的上司;
- 如果你赢得了對方的敬意,并對他某一方面的能力表示尊重,他就會服從你的上司;
- 倘若您德行盡失,也請裝腔作勢;不妨相信對方已經具備你所期望的美德,并且把你的信念傳遞給對方,對方定會竭盡全力維護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原則8:鼓勵對方勇于改變,讓改正錯誤聽起來輕而易舉」
- 如果你對孩子、夫妻或是員工說他在某件事上笨手笨腳、沒有天賦、毫無可取之處,你會毀了他們進步的動力;如果你采用相反的方式,充分鼓勵他,指出這件事對他來說易如反掌,告訴他你充分相信他的能力或者說他一定有潛能做成這件事,那麼他一定會為此竭盡全力;
「原則9:讓對方樂于為你做事」
如果想改變對方的态度或行為,上司者須将下述建議謹記在心:
1.實事求是。做不到的事情請不要承諾。忘記自己的私利,關注對方的利益;
2.目的明确。清楚知道你希望對方做什麼;
3.有同理心。扪心自問什麼是對方真正的需求;
4.換位思考。想一想對方幫你做事能得到哪些好處;
5.利益交換。找到上述好處與對方需求的結合點;
6.表明态度。提出請求的時候,向對方說明他如何能從中受益。
五、幸福家庭生活七個法則
「原則1:别唠叨了」
林肯夫人、歐仁妮皇後和托爾斯泰伯爵夫人的喋喋不休沒有為她們帶來任何好處,隻釀成了令她們悔恨終生的悲劇。所有她們生命中曾經視若珍寶的情感,都被她們親手葬送;
「原則2:不要試圖改變對方」
婚姻的第一課,是學會尊重對方獨有的生活之道。當然,不幹涉對方并不等同于放棄自我;
「原則3:請勿責難 」
全美有一半以上的婚姻堪稱失敗,而這些婚姻觸礁的根本原因是對伴侶的責難。這些非難徒勞無用,卻令對方痛徹心扉;
「原則4:真心誠意地欣賞對方」
- 對于女人在化妝打扮上花費的種種努力,男人應當時時表示贊賞。男人們總是忽視女人對于時裝有多麼熱衷。女人上街的時候,幾乎很少看男人;她們的關注點完全在于街上的其他女人是怎麼穿着打扮的;
- 不要羞于讓對方知道她對你有多重要。迪斯雷利貴為英格蘭最偉大的政治家,卻從不諱于讓全世界知道他有個“多麼感激他的小女人”。
「原則5:細微之處見真情」
- 從古至今,花都是愛情的象征。當季的花既便宜又不難買到,街角往往有花童在減價叫賣。然而男人買花的機率卻如此之低,仿佛每朵花都是價格昂貴的空谷幽蘭,或是阿爾卑斯山懸崖上罕見的薄雪草;
- 令人心碎的不是愛情的消逝,而是它消逝時我們竟懵懂不知;
- 此生之路,我将走過;走過這一次,便再也無法重來。所有力所能及的善行,所有充盈于心的善意,我将毫不吝惜,即刻傾予。我将再不拖延,再不疏忽,隻是以生之路,再也無法重來。
「原則6:謙和有禮」
- 粗魯無疑是葬送愛情的毒藥。人人對此都心知肚明,但我們對陌生人比對親人要客氣得多;
- 那些刻薄傷人、極盡侮辱之能事的話語往往來自我們的家人。這一真相令人震驚,然而事實的确如此;
- 亨利·克萊·雷思納也曾經說過:“擁有謙遜品格的人,能夠透過對方傷痕累累的心門,看到角落裡盛開的花朵。”謙遜之于婚姻,正如燃料之于發動機一般重要;
男人知道幾句好話就能讓妻子無怨無悔地做任何事,誇幾句持家有方、内助之賢就能讓妻子為他的事業節衣縮食。男人也明白隻要稱贊妻子去年的連衣裙漂亮可愛,妻子就絕不會多瞧一眼新一季的巴黎新款。男人也懂得輕吻妻子的眼睛就會使她盲目,深吻她的嘴唇就能令她緘口;
女人早已把這些弱點毫無保留地教給了丈夫,卻不知道男人為何仍然無動于衷。男人甯願和她吵嘴打架、吃難以下咽的飯菜懲罰自己、給她買服飾和豪車,也不願意以她渴望的方式取悅讨好她,對此女人實在不知道該生氣還是放棄;
「原則7:」
失敗的婚姻通常由四個原因導緻,按重要性排序如下:(美國的調查而已)
- 性生活失調;
- 對于閑暇時光該如何度過的想法不同;
- 經濟困難;
- 身體、精神或情感狀況異常。
書中最後還給了一份問卷:
丈夫篇
- 你現在還會向妻子“獻殷勤”嗎?一束鮮花,一份生日禮物或結婚紀念日禮物,一個出乎她意料的體貼舉動……這些小驚喜都算數;
- 你是否從不在他人面前責怪她?
- 你是否在家庭開支之外還給她零花錢,由她随意支配?
- 你是否努力了解她種種女性化的小情緒,幫助她度過委屈疲憊、緊張憂慮或是煩躁不安的時刻?
- 你是否會把一半以上的業餘時間用來陪伴她?
- 你是否會注意避免把妻子的廚藝和你母親或是别人的妻子做比較(除非這是她擅長的事)?
- 你是否真心實意地關心她的精神生活,包括她參加的俱樂部或社團、她讀的書、她對公共事務的看法?
- 你是否能夠容忍她和别的男士跳舞,允許她接受其他男士欣賞的目光,而不抱以猜疑妒忌?
- 你是否主動抓住機會稱贊她,表達你對她的愛慕?
- 你是否會感謝她為你所做的小事?比如幫你縫扣子、補襪子、把衣服送到洗衣房等等;
妻子篇
- 你是否在事業上給丈夫百分百的自由,不評判他的同僚,不幹涉他對秘書的選擇,不責怪他的工作時間過長?
- 你是否會努力打造一個溫馨有趣的家?
- 你是否常常更換家庭食譜,讓他坐在飯桌前永遠不知道你會變出什麼新菜?
- 你是否對丈夫的工作有獨到見解,能夠在讨論的時候給他适當的建議?
- 你是否能夠勇敢樂觀地對待經濟困難時期,不指責丈夫,也不拿他和其他成功男士比較?
- 你是否努力和他的母親及家人融洽相處?
- 你在着裝時是否會将丈夫對顔色和款式的喜好考慮在内?
- 當兩人意見有分歧時,你是否會為了大局做出适度妥協?
- 你是否努力了解丈夫喜歡的遊戲或比賽,并在閑暇時光陪他做他喜歡的事情?
- 你是否了解日常新聞、新書以及新的觀點,以便和丈夫有共同話題?
培養自信的方式就是放手去做自己懼怕的事情,直至成功為止;多去實踐,多去做上述的一些事,感受生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