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開複創業兩年記:創新工場的孵化之困

從谷歌中國離職後,作為頂級職業經理人的李開複開始了他的創業曆程。

李開複本身無疑就是個響亮的品牌,是以創新工場自出生起就受到了非常大的關注,其中也夾雜着一些對其模式的争議。

李開複創業兩年記:創新工場的孵化之困

“聽說創新工場又要搬家了。”一位創新工場軟體工程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最近湧進了太多外部項目(非創新工場内部孵化項目),辦公空間更加擁擠了。

這是今年以來創新工場的一個顯著變化。在10月31日的TechCrunchDisrupt大會上,創新工場CEO李開複把這一變化闡述為“由以前大孵化、小投資的模式,轉變為投資領跑的發展方向”。

網際網路資深觀察家、五季咨詢合夥人洪波含蓄指出,這意味着李開複和創新工場在經曆了初期的探索之後變得更切合實際了。“創新工場擁有包括李開複在内來自各行各業的很優秀的人才,他們帶來了許多資源,并且不缺錢,是以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想做成一個公司也很正常。當然這會面對許多困難。”

從谷歌中國離職後,作為頂級職業經理人的李開複開始了他的創業曆程。李開複本身無疑就是個響亮的品牌,是以創新工場自出生起就受到了非常大的關注,其中也夾雜着一些對其模式的争議。

經過兩年時間的積累,李開複和創新工場的步伐明顯加快了,但李開複究竟能否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商業帝國,還不得而知。

轉型做VC?

以“孵化器”模式起家的創新工場要轉型做VC?

李開複第一時間出來辟謠,他在微網誌上表示,不是降低孵化器,是增強投資。創新工場将繼續幫助創業者,提供投資+招聘+法務+财務+教練全方位平台功能。

創新工場自成立起就成為投資界和産業界的焦點,這得益于李開複個人的号召力以及“天使投資+全方位孵化”的獨特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創新工場是由管理層在移動網際網路等領域确定創意和項目,建立多個孵化器引導小團隊來實施項目,并進一步成長為獨立運作的公司。“點心”、“豌豆莢”都是這樣的典型案例。

資料顯示,創新工場成立以來,兩年間已經審閱了超過3700個項目,投資孵化了39個項目和公司,投資金額超過2.5億元人民币,投資企業價值接近30億元人民币。

實際上,在創新工場的第一隻基金裡也有投資非内部孵化的項目,但李開複透露,當時外部項目的比例比較小,大概隻占總數的10%。一個客觀原因是,當時資金有限。而現在,創新工場的首隻美元基金已超額募集到1.8億美元,以紅杉、IDG為代表的頂級投資機構和投資人都參與其中。“就是這個原因使我們走上了這一步。”李開複坦言。此外,創新工場另一隻人民币基金也即将完成,預計募集7億元人民币。

“在不久的将來,創新工場還将募集第二隻規模更大的美元基金。而具體的數字和日期并未确定。”李開複透露。

“創新工場近期的一些新項目基本上都是以VC身份進入的,比如點點和知乎。其主要的業務已轉向尋求外部項目,投資經理也是全國到處跑,和創業團隊做訪談,跟VC沒有兩樣。”在洪波看來,創新工場的轉型早就開始,其内部孵化出的項目隻有“點心”、“豌豆莢”等不多的幾個,更多的還是“野生”項目。

但是,李開複對于創新工場的VC之道也有清楚定位,仍會以投資早期公司為主,并且不會因為資金規模變大就會放棄天使項目。“我們不會去投很大的公司,一定是初期的,可能少到一兩個人甚至什麼都沒有,多的也不過十來個人,有一點雛形。我不會特别擔心哪一種會比較好,我會希望這兩種項目都有一樣的成果。因為我們評估的标準是一樣的。”

“大孵化”之困

實際上,創新工場初期過于強調“孵化”功能不可避免地為其發展帶來了一些困擾。不斷膨脹的團隊對于辦公場所、人力資源及法務等方面的需求像滾雪球一樣越變越大,是創新工場所要面對的最直接的壓力。盡管點心這樣有了規模的公司已經被“趕走了”,但仍有越來越多項目入駐。

但是随着進駐創新工場的項目增多,李開複也開始發現,這種模式無法吸引最好的企業家進入。

“因為企業家不希望有一個導師來告訴他們需要什麼,他們希望擁有創業公司的多數股份,希望自己可以決定公司的未來。”李開複說。

是以,他不得不在techcrunch大會上承認,“大孵化小投資”的模式是有問題的。“别說可持續發展了,每年的發展都很困難,孵化器需要退出時間,如果沒有後續資金的注入将無力維持。”李開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但他也強調,這并不意味着創新工場未來就要放棄“孵化”功能。“如果孵化做得好,就會有更多投資人願意出錢,而更多的營運資本和管理費,反過來也能對孵化器進行擴張和增強,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創新工場将成為一家具備較好孵化功能的風險投資公司,以滿足孵化創業型小公司以及投資有經驗的優秀企業家的創業項目的雙重要求。”他進一步解釋。

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新聞發言人王肇輝則并不願意将這種轉變稱為“轉型”。他對時代周報記者一再強調,創新工場沒有改變原來的孵化和投資模式,兩者都重要且未來還是并行的,而投資要有一定規模才能擴張。

李開複的新辦法是:利用創新工場超額募集到的1.8億美元的資金,在企業家創業6-9個月後、最需要資金的時候對其進行投資,幫助進一步向前發展。

“企業家的創業項目成功率較高,但是在項目進入正軌之後,通常面臨着雇傭人才、籌集資金等困難,是以我們可以為其提供人才和資金,幫助其節省時間,讓他們能夠集中關注自己的産品。”李開複如是說。

在洪波看來,創新工場早期的一套理論并沒有錯,其也具備相對完整的人才儲備和好的創業環境及資金支援。“但是創新工場所關注的移動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和雲計算等新領域的創業并沒有多少規律可循,缺乏規劃的可能性,更多的是需要市場去自動配置資源,由創業者個人喜好和敏感等因素決定一個項目能不能生存。”他分析稱。

在外界看來,創新工場增強投資功能或說轉型做VC是順其自然的。“如果僅僅是做孵化器,承擔了最多的風險卻無法分享未來的收益,不斷被稀釋後最後是掙不到錢的,創新工場的規模也不算太小了,需要能有效地配置資本。”有業内人士認為。

騰訊科技頻道總監程苓峰認為,“超級天使賺了很多錢,且控制了很多項目源。創新工場從孵化器入手,擠進了超級天使俱樂部,然後順勢做VC,接盤自己的好項目”。

也有人認為,創新工場之是以着急轉型是因為李開複“着急了”。

“自2010年年底興起的中國公司海外上市浪潮,多少讓人心神不甯,但李開複選擇移動網際網路這個方向,卻又偏偏還處于孕育期。”曾任天極網創始人和總編輯的林軍認為,創新工場希望通過高素質、高智商大學生自發成長所形成迸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是以,他認為創新工場增強投資功能是切合實際的,“虛名都是浮雲,關鍵是能有回報,有回報就能把這個遊戲繼續玩下去,能玩下去就有未來”。

模式之争

盡管李開複創立的“财與才”的風險投資新模式也是天使投資與創新産品的高度規模化的風險投資新模式。但作為新生事物,它總免不了來自外界的苛刻眼光。

況且在創新工場之前,已經有泰樂琪的失敗案例。泰樂琪的模式類似于創新工場。在2005-2008年這段時間裡,泰樂琪利用其下屬的一個孵化部門開展創新實驗,試圖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在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方向尋找突破,找到成功的項目。這場實驗最後以失敗告終。

鑒于此,有些人甚至認為創新工場的商業模式并不太适合國内的市場環境。從國内的環境看,先創業再創新更容易适應中國市場。

李開複選擇做風險極高的天使基金,意味着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而同時又做孵化器,則難上加難。

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風險投資快速發展,但絕大多數投資機構都選擇做短、頻、快的項目,是以越來越傾向于投資後期,甚至是pre-IPO(接近上市的公司)項目。但風險系數相對高、亟須扶持的初創型企業則較難獲得支援。

“風險投資項目永遠是失敗多成功少,早期項目更是如此。而在風險投資領域李開複及其團隊畢竟是新手,經驗的不足會影響他們的投資成功率。而這個行業本身是投資回報周期非常長的,他們的财務壓力可能會很大。”風險投資垂直門戶好投網創始人戶才和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對此,汪華稱,創新工場不像普通公司一樣今年花多少錢明年就要掙多少錢,回報要看四五年甚至七八年,投資的公司上市後才能看到回報。

“創新工場的退出機制跟其他風險投資機構一樣,都是上市或并購。當然我們會以上市退出為主。但是前期花了那麼多心血,我們不會太早撤,會等到最後時間退出。”李開複說。

“抄襲”工場?

創新工場招來原百度無線核心成員的張磊、原阿裡巴巴支付寶架構師蔡學镛、開心農場創辦人唐彬森等組成明星陣容,讓外界對其期待值更高。

“盈利模式存疑、雷聲大雨點小、抄襲工場……”自其高調成立以來外界的批評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點心”和“豌豆莢”等産品雖有亮點,但不耀眼。創新工場沒出什麼激動人心的明星項目;“豌豆莢”手機精靈隻是網龍91手機助手軟體的“翻版”;“點心”手機作業系統隻是谷歌Android系統的加強版,加入了一些滿足中國使用者需求的應用而已……各種質疑接踵而來。

而創新工場最新投資的知乎和點點網,也幾乎分别照搬了對應的國外模式Quora和Tumblr,甚至在界面上也保持高度一緻。

這讓創新工場陷入了一場長久的公關危機之中。

李開複出面回應稱,作為一家風險投資,創新工場要選擇的是真正有潛力的項目,這些項目可能是前所未有的,也可能是受到已有模式啟發的。

“像蘋果和Google這樣的企業在中國很難出現,但中國同樣有很多成功的企業,例如騰訊,盡管外界關于他們有很多争議,但他們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業,他們在受到美國的創意的啟發後,把衆多創意聚合在一起,通過微創新實作創新。

“不一定開發革命性的産品,但一定要符合中國使用者的需要,我們并不打算重複勞動。”李開複說,第一個發明者往往不是最後的赢家。Mosaic發明浏覽器,但IE是赢家。LexisNexis很早就做了搜尋,但谷歌是赢家,重點是誰能在正确的時機,把技術做到普及。

在網易科技專欄作家郭建龍看來,任何一個後進的經濟體都無法避免微創新時代。微創新實際上就是在抄襲的基礎之上作出一定的改動,以适應市場和避免知識産權糾紛。這實際上是一個學習、跟随和超越的過程。

李開複的“商業帝國”夢

“通常來講,天使對項目沒有一個比較長期的控制力。以李開複的性格,光賺錢不是他的終極所求。投資不是李開複的終點,他的終點是一個‘商業帝國’。”新媒體、網際網路觀察者魏武揮這樣了解創新工場的轉型。

當年,盡管喬布斯出面挽留,李開複還是奔向了“下一站”微軟。而從谷歌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的高位上退下來僅三天,他就公布了創新工場的名字,開始了創業的生涯。

在創新工場成立之初,李開複為了降低營運成本,放下身段親自操辦了很多基礎事項,包括親自出馬交涉,以難以想象的曆史最低價格讓創新工場入駐清華科技園且擁有了400平方米的空間。而他則“省吃儉用”,機票訂的是經濟艙,去美國出差時預訂的是70美元一晚的快捷酒店。

對于創新工場來講,李開複無疑是個活招牌。“無論哪個公司或者項目需要商業談判或者融資,都要拉着開複一起去,有他在成功率就更高一些,而他也很樂意提供這樣的幫助。”“點心”一位内部員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無論面對多少質疑,創新工場還是逐漸顯示出了一個“商業帝國”的雛形:在其孵化的10家公司中,包括手機作業系統“點心”、Android手機助手軟體“豌豆莢”手機精靈、移動應用統計分析工具“友盟”、移動平台圖檔處了解決方案提供商“魔圖精靈”、網頁遊戲開發“行雲”、Android應用商店“應用彙”、HTML5遊戲公司“磊友”、輕部落格“點點”、社交問答網站“知乎”、社會化營銷工具“樂啊”等等。

不僅如此,創新工場還加快了擴張的步伐。今年9月8日,創新工場上海基地正式啟動,同時宣布設立上海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首期募資2億元。

而據接近李開複人士透露,在創新工場上海基地成立之前,李還曾接到重慶、南京、杭州、深圳等城市邀請,未來創新工場或将繼續“擴張”。

就目前情況而看,李開複“商業帝國”的夢想或許主要寄托在移動網際網路上。衆所周知,移動網際網路“體量”十倍于傳統桌面網際網路。而李開複已經悄然開始布局,和雷軍以及百度、騰訊、阿裡巴巴三巨頭搶占移動網際網路的“橋頭堡”。

“目前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仍然沒有達到很大的規模,因為除去塞班平台上的使用者,國内深度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僅在5000萬的規模,但是到2012年随着Android智能手機價格下降、智能手機普及率提升,将有數億的新使用者湧入,推動移動網際網路快速成長。”李開複判斷。

“點心”手機作業系統是創新工場用來“抵抗”馬雲阿裡雲手機、雷軍小米手機的“重要武器”。

而在電子商務方面,創新工場至今鮮有涉及。李開複曾透露,創新工場的确研究過幾個奢侈品、團購項目,但最終并未投資。他認為,電子商務需要較強的貨源能力和線下基礎,這方面創新工場并沒有優勢。

另外,李開複看來,網際網路并非完全壟斷,創業者還有機會超越。

“比如今天沒有人會想到去做一個QQ,但是YY還是起來了。”他認為,市場是三維或者四維甚至更多元度,創業者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創業者還可以專注做一件巨頭不是特别關注或者擅長的事情;創業者可以尋找一個Disrup(範式轉移)機會,什麼東西突然改變了,比如,過去大家做視訊都做不到,但是Youtube把握那個時機就做成了。

轉載聲明: 本文轉自 http://time-weekly.com/story/2011-11-10/120245.html (Time Weekly)

參考推薦:

去360還是留百度?

去百度還是去創新工場? 信開複還是信彥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