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過多款團隊協作工具後,少數派為什麼選擇飛書

飛書,位元組跳動旗下SaaS應用,自誕生以來,受到了國内衆多企業的青睐和關注,飛書也一直緻力于為企業提供高效協作的解決方案,如今,飛書的解決方案已覆寫網際網路、教育、媒體、法律、零售等行業,未來還将進一步擴充到更多行業。

少數派,是媒體行業中最早使用飛書的企業之一。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飛書,如何打造少數派遠端協作的新業态!

“飛書是一款真正從使用者思維和國際化思維出發設計的全平台協作工具,它将幫助更多優秀企業提高效率,快速成長。”

——少數派創始人兼CEO 老麥

少數派建立于 2012 年,專注于專業使用者的 PGC 内容挖掘,緻力于挖掘每個人的内容創作力,聚沙成塔,輸出知識。目前已經成為數字生活領域頭部媒體,累計 2500 多人的專業作者社群,成就了高品質内容生産的新業态。

過去一年是很多企業的轉折點,這個轉折不僅來源于市場競争、資本冷卻,更來源于企業架構和管理問題。但少數派算是個例,我們從 12 人擴充到 20 人,并且有接近一半的專職同僚選擇遠端工作,這對于内部管理和協作帶來了更高要求,除了目标和架構之外,協作工具就成了團隊效率的關鍵點,今天在這裡跟大家聊聊這個真實的心路曆程。

▍國外協作工具的折騰之路

少數派啟用協作工具的時間比較早,一方面我們在研究和追蹤最新的工具産品,另一方面是對社群作者的管理需求,早在 2014 年我們就啟用了 Trello 看闆工具,進行簽約作者約稿管理,效果非常不錯。後來我們又啟用了線上文檔協作工具 Quip,進行内部規劃和總結文檔同步,降低了項目的零散溝通成本。再後來,我們啟用了 Slack,并逐漸成為日常即時溝通工具,并為此支付每年近萬元的服務費。

這個階段,我們深刻體會到國外工具的專注和創新,不會盲目拓展,卻總能切中痛點,給你各種驚喜。他們不會特别關注使用者量,更關注使用者需求和産品體驗,這與當時國内協作産品氛圍恰恰相反。經過幾年發展,依靠他們的超強産品力,基本都成為了相關領域的獨角獸。但問題也就随之出現,首先是網絡通暢問題,因為沒有正式進入國内市場,沒有接受相應監管,國外服務的連通性不能保障,這對于需要即時通知和同步的協作來說是緻命的。

其次是本地化問題,沒有中文界面還能勉強接受,但對于中文文檔的各種不相容則帶來更多麻煩。當協作需求越來越大之後,工具注冊和上手門檻都成了障礙,注定沒辦法成為主流。

▍國内協作工具的巨頭戰争

與此同時,國内協作工具開始快速發展,湧現出大量功能接近,但更符合國人習慣的産品,比如倍洽、滴答清單、一起寫等替代工具,但由于國内市場沒有形成良好的付費環境,導緻這些産品發展得并不順利。于是阿裡、騰訊等傳統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我們也不可避免地又去折騰了一圈。

我們在 2016 年嘗試了釘釘,它的對話子產品跟微信基本一緻,比較特别的是在于密聊保護、審批插入、郵件整合等子產品,應該說它很好地把傳統管理模式搬到了線上,線下的打卡、簽到、審批都可以被替代了,确實提高了很多傳統公司的效率,更便于老闆監管。但對于少數派這種網際網路中小型内容創意類公司來說,這些功能都不太用得到。

用過多款團隊協作工具後,少數派為什麼選擇飛書

後來,我們又嘗試了企業微信,在主對話子產品這裡依然沒有變化,工作台也接近釘釘,以傳統企業需求為主,主要是在聊天中增加了任務配置設定、語音會議、填表投票等亮點子產品,很多子產品還在更新對接中,根據同僚的測試結論:比想象中好用。但最大的問題,還是跟微信的關系混淆,這讓它很好傳播,卻也很容易被帶回微信場景,是以依然沒法正式地全面用起來。

這中間工具市場也發生了不少變化,大部分工具被網際網路巨頭收購,各家基于内部需求,也開始自己建構協作系統,比如滴滴收購了倍洽,美團孵化了大象,協作工具的競争開始熱鬧起來。

▍飛書的潛行到上線

其實知道飛書的時間還挺早的,少數派本身非常關注領先的工具産品,是以很早就受邀内測了飛書産品,剛上手的時候,就感受到了産品滿滿的用心和誠意,整體結構和設計細節都非常人性化。為此我多次拜訪了頭條的效率工程部,了解到頭條的文化是重視「Context」,而不是「Control」,是以,整個飛書産品的設計理念都是在這種文化之下誕生的,鼓勵成員之間的資訊流通、平等溝通,團隊積極性和創新力獲得不斷積累和迸發。

早在少數派試用之前,飛書就已經承載了頭條幾萬名員工的日常溝通與協作,在每日使用過程中持續打磨、優化,變成了今天能夠為外部團隊和大型企業使用的成熟産品。

用過多款團隊協作工具後,少數派為什麼選擇飛書

▍從最基礎的即時溝通說起

作為專注效率工具和使用者體驗内容輸出的團隊,營運着數百名優秀作者,内部和外部的溝通是日常的基礎工作。

飛書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細緻的打磨,對于用遍各大工具的我們而言,還是體會到不少「原來還能這樣的」小驚喜。并沒有繁複的功能疊加,而是根據實際場景需求做更多人性化調整。

具體場景下,編輯在群裡詢問大家針對某篇稿子的定稿意見時,沒有問題的人可直接以快捷表情「OK」或「點贊」回複,有問題的人則可以針對這條消息進行回複,所有話題相關讨論可串聯在一起進行追溯,避免了常見的刷屏問題,對于常常被各類消息提示打斷思路的創作者而言尤其實用。

用過多款團隊協作工具後,少數派為什麼選擇飛書

▍出乎意料的線上文檔體驗

打開飛書的線上文檔,沒有工具欄、回車符或任何頁眉頁腳,看似隻是一張簡潔的白紙,實則具備完整的排版、編輯以及互動功能,例如你可以在文檔裡插入同僚的名片,點選名片就可以進入到 IM 中和他對話。用慣了 Office 系列的人,也覺得它最大程度地保持了簡單易用的特性,幾乎是零成本上手。

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飛書支援多人同時線上編輯文檔的功能。對于一個需要多人協作的團隊而言,絕對節約了大量的溝通和整合耗時。得益于文檔和即時溝通的整合,你可以在文檔中 @ 相關人員,請 TA 參與某一細節讨論,或提供協助,或對文檔給予關注,TA 就會在 IM 中收到提醒,完全不用打開該文檔,就可直接在 IM 的提醒頁進行溝通 / 編輯,而且是在 Web 端或者手機端皆可實作。

用過多款團隊協作工具後,少數派為什麼選擇飛書

圖 1:飛書線上文檔界面,可協同編輯,并直接 @ 相關同僚;圖 2 + 圖 3: 飛書 IM 界面中,被 @ 的同僚會直接收到消息提醒,點選可檢視具體内容當你将文檔分享到群組時,可以進行權限管理,選擇授予群組成員檢視/編輯的權限,避免多版本來回修改帶來的低效和混亂,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此功能依然遵循了 Mobile First 的原則,無論是突然的靈感來襲,還是看到極具價值的資料,都可以第一時間打開 App 将其編輯進文檔裡,盡量不錯過任何靈感。

▍無縫的會議和日程

現在的少數派,接近一半員工都在遠端工作,公司内部的大多數會議都線上上進行,會議變多之後,時間沖突就出現了。是以一款好用的日常安排工具是剛性需求。飛書月曆與即時溝通、線上文檔深度整合,大家可以互相檢視忙閑狀态,進而合理制定日程;發出會議邀約後,也可以一鍵建立會議群聊,将文檔進行共享,做好會前準備和會後總結,大幅提升了我們的開會效率。此外,按照協作邏輯,會議溝通将達成任務,任務要确定排期,還可以用飛書月曆進行輕量化的項目跟蹤和管理。

用過多款團隊協作工具後,少數派為什麼選擇飛書

▍基于使用者角度的工作流整合

其實上面說了很多亮點,但這點才是關鍵中的關鍵。飛書把更多的需求優化傾向于團隊成員,而不是管理者,是以它以「即時溝通」為中心,将線上文檔、雲盤、月曆等功能全部整合在一起。作為一款主打「協作」的産品,飛書大大減少了審批和管理的幹預,功能銜接流暢。比如你可以在 IM 界面直接建立文檔,共同編輯,也可以在文檔中進一步讨論細節問題,或是發起一個日程,日程中直接建立一個執行群組……這是一套圍繞工作本身而展開的流動系統,更加符合新興團隊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在這一點上,飛書産品理念确實先進,也是服務全球市場的基礎。經過六個月的體驗,我們決定将核心協作遷移到飛書,完整解決了溝通、日程、文檔、項目全流程協作,更适合我們這種扁平 + 遠端的協作團隊。長期來看,作為位元組跳動旗下的協作産品,穩定性和持續投入是完全可以放心的,還有那麼多我們認可的優秀産品人在主導研發,未來的産品疊代更新更值得期待。

用過多款團隊協作工具後,少數派為什麼選擇飛書

▍未來的一點感想

高效工作和品質生活是少數派的 Slogan,我們一直認為二者是先後關系,而飛書一直傳遞的産品理念是高效和愉悅,這一點和少數派不謀而合。随着資本熱潮褪去,個人和企業的效率都會成為人們的關注點。作為管理者,應該更加注重創意産出而不是流程形式,團隊的靈活和高效可能成為新的競争力。目前來看,傳統企業仍然占大多數,但從産業趨勢來說,網際網路、創意設計企業将越來越多,随着團隊成員的年輕化,扁平化,遠端工作也會成為趨勢,總要有一款先進的協作工具來滿足這些需求,飛書是這個趨勢之下,值得推薦的協作産品,少數派也會分享更多場景執行個體和協作技巧,供大家參考。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大家通路飛書官網擷取

點此👉免費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