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聽到對門的鄰居家婆婆和兒媳在争論,因為他家門沒有關緊,她們的談話我聽得很真切。原來,婆婆帶着兩歲的孫子出去玩兒時,孫子把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帶回了家,不肯還給小朋友。兒媳婦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做法,要讓孩子知道,别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不可以把别人的東西帶回家。婆婆認為,孩子還小,不懂這些,日後自然會知道的。婆媳倆為此争執了很久,最終兒媳婦帶着孩子把玩具給小朋友送回去了。
這樣的執行個體并不少見,很多人認為那麼小的孩子能知道什麼,以後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我們常聽老人們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是在一個人三歲的時候就能看到他的品格和心理,七歲的時候就可以看到他成年以後的發展和成就。小時候養成的一些習慣和思想意識在孩子心理上會産生一定的影響和印記,一旦形成性格的一部分,将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那麼多大的孩子就不再是"小孩子"了呢?
著名的意大利學前教育專家蒙台梭利認為,3歲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期,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
由此可見,3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為什麼"0-3歲"這麼重要呢?
3歲是人的品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蒙台梭利說認為"3歲之前,他們用心靈探索世界,3歲後,他們開始用雙手探索世界"。
蒙台梭利還提出,3歲前的孩子處于"心理胚胎期"。心裡胚胎期,是嬰兒通過無意識地吸收外界刺激而形成各種心理活動能力的一個時期。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每一個外界刺激都在激發着嬰兒的各個器官的發育。經過大量的刺激之後,嬰兒的心理上會産生不同的印記,形成後期的個性和品質。
0-3歲的孩子是無法接受外來教育的,他們自我意識很強,一切都隻遵從自己的内心。他們用自己的内心是感覺世界,感受身邊的人和物,雖然他們不會說話,無法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是他們的大腦卻在飛速地成長。3歲前是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智力發育飛速發展的階段。有研究表明,嬰兒剛出生時大腦的重量僅僅是成人的25%,到3歲時,大腦的重量基本達到成人水準。
在這個大腦飛速生長的階段,孩子自己學會了很多東西:走路,說話,用手抓東西。他們用内心去感受世界的變化,身邊事物的更替和變化。
既然3歲這個時期這麼重要那家長們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生基礎呢?
首先,家長要鼓勵孩子,支援孩子,增強孩子的信心。
很多80後90後這一代的父母都繼承着中國的很多封建思想,認為誇獎就是吹噓,誇獎會讓孩子驕傲,他們非常吝啬于稱贊自己的孩子,即使内心深處非常認同孩子取得的成果。殊不知稱贊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認可,是一種肯定,對于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3歲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全世界。父母的支援是全世界的肯定與支援。
其次,尊重孩子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的品格。
有些成人總是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懂,喜歡用各種方法逗孩子,騙孩子,以博取自己的開心。
事實上,1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初步形成了自我的意識,有了一定的自尊心,如果不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會讓孩子失去自尊心,不愛惜自己。
把孩子看成是一個和我們一樣的人來對待,而不是把他們當作玩具。
再次,對待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從零到有的過程是一個質的飛躍,而孩子每一天都在經曆着這種質的飛躍,這是任何成人都無法完成的。
然而,當成人介入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時,總會表現出極度的煩躁不安。擔心孩子不會說話,天天讓孩子重複一些詞語;擔心孩子不會摔跤,就把孩子固定在學步車裡;擔心孩子吃不飽,端着飯碗追着喂孩子......
成人的這種過度的"關心"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一種不耐煩。
他們總是等不及孩子自己的成長,就試圖拔苗助長,結果隻會毀了孩子的正常成長規律和速度,讓孩子養成壞的習慣。
最後,允許孩子和失敗握手
父母們總是擔心孩子會受挫,于是他們挺身而出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孩子生長在一座溫室裡,不知道世界是有狂風暴雨的。當父母的堡壘日漸削弱時,孩子甚至無力抵擋普通的風雨來襲,更何況是狂風暴雨了。
我們常常看到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在一次次摔倒之後,仍然會繼續蹒跚前進;剛剛學會用積木搭建"高塔"的孩子,沒有因為高塔的倒塌而放棄,反而是一次次地繼續重複。
給孩子接觸挫折的機會,讓孩子在失敗中成長,培養孩子堅韌的品格,對于孩子未來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作用遠遠大于任何人。
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的。是以每一個階段不是"贈送"的,都有它的意義。
人的一生如同蓋一座大樓,3歲之前的發育就像是地基,因為人們對于3歲前的事情沒有任何的記憶,是以像是地基一樣容易被很多人所忽視。而事實卻是,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和支撐點。沒有一個穩固的地基,參天大廈會轟然倒塌;沒有良好的品格基礎,再好的教育也無法讓孩子走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