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選自《曆代帝王私生活實錄》金屋藏嬌,衛子夫上位

作者:清晨一杯咖啡

鄭季和使喚丫頭衛娠大膽私通,先後生了三男三女,鄭季已有妻室,其妻又是一悍婦,鄭是個妻管嚴,不敢娶衛娠回家。是以,孩子生下來都得随母親的姓姓衛。

衛子夫的母親是個偉大的母親生了半個漢朝,這是後話。

所生的三子是:長子衛長君、次子衛青、三子衛步廣;三女是:長女衛君孺、次女衛少兒、三女衛子夫。

話說漢武帝的文治武功萬古流芳。可是,他在後宮中對女人的無情無義和行為的偏執,也的确表現出了他的荒唐和昏庸。難怪被他恩寵的女人多懷幽怨!

在漢代諸位皇後當中,西漢武帝皇後衛子夫的出身可能最為微賤了。漢高祖的薄姬、漢文帝的窦後等出身本來就夠卑微的了,可衛子夫比她們還要卑微。因為不管怎麼說,薄、窦等人還都有個堂堂正正的爹娘,而衛子夫卻連這個都沒有。

原因很簡單﹣﹣她是一個私生女。

選自《曆代帝王私生活實錄》金屋藏嬌,衛子夫上位

平陽侯所在之地為平陽縣,這平陽縣曆史悠久,漢武帝一方面将姐夫封為平陽侯,一方面也沒忘了給平陽侯配備一班官吏﹣﹣從縣令到小吏。

當時,在平陽縣當差的刀筆小吏中有一人姓鄭,名季。此人雖然并無大的本事,卻生有一副好皮囊,人送綽号"賽子都"。這"子都"本系古時傳說中的美男子。

鄭季和衛娠大膽私通,先後生了三男三女而鄭季已有妻室,其妻又是一妒心十足的悍婦,他若将衛娠娶間家真是想也休想。是以,孩子生下來之後都得随母親的姓姓衛而不能姓鄭。

衛娠與鄭季私通所生的三子是:長子衛長君、次子衛青、三子衛步廣;三女是:長女衛君孺、次女衛少兒、三女衛子夫。

低微的出身決定了衛子夫幼時隻能操持低微的行業。她很小的時候,就在平陽侯府當了一名歌舞伎。這歌舞伎有點類似于近代的歌女,不過她們一般是賣藝不賣身的。據史料記載和專家者證,在公元前二世紀以前,貴族公卿都擁有自己的歌舞伎,她們的存在往往隻為主人及嘉賓提供耳目之娛,有時也被當做一件增進感情的小禮物而輾轉相送。"伎"不等于"妓"。雖說中國最早的一家公開的妓院在漢代就已出現,但"妓女"與"伎女"卻線不相同。隻有妓女才是為了滿足離家在外的商人和遠戍他鄉的士兵們的生理需求的。

中國古代的歌舞伎學習一些能夠取悅于男人的"學問"。

漢武帝衛子夫相遇

建元二年三月上已日,漢武帝劉徹到位于長安東北的濁水行被楔之禮,禮畢回宮時正好路過平陽公主的府邸﹣﹣平陽公主團其夫曹壽有惡疾而不住平陽縣,常住京師長安附近武帝特為她面修建的公主府,衛子夫等一班歌舞伎恰好随侍在公主之側。

公主與皇帝姊弟二人從小感情就好,彼此都很記挂對方,既然路過,焉有過門而不人之理?

早就有人将皇帝可能要過府造訪的消息告訴公主,公主特意為弟弟準備了一份"禮物"-﹣十名良家女子。

原來,武帝雖然早就由母親和姑姑長公主作主 與表姐陳阿嬌結了秦晉之好,但無奈陳阿嬌的肚子不争氣,結婚幾年,尚未開懷,古語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貴為萬民之主的皇帝怎麼能沒有子嗣呢?

平陽公主想替弟弟解決這一問題,是以特意命人看相,找了十個有"宜子之相"、出身清白的黃花處女,打算讓弟弟帶回去享用。

姐弟二人略事寒喧之後,手下人擺上酒宴,平陽公主命人喚出那十名良家女子出來為皇上侑酒。

她坐在一邊冷眼旁觀,竟發現弟弟對這十名良家女視而不見,而視線始終不離正在邊歌邊舞的衛子夫。"噢,阿徹原來看上了這個丫頭!"

平陽公主暗暗撇了撇嘴,心道:"格調太低了!"

可是,劉徹不光是她的兄弟,還是皇帝。是以,她不好說什麼。再說,劉徹已等不及她說什麼了。他這時已起身更衣,點着名命衛子夫跟着他去服侍。

見皇帝有令,衛子夫焉敢不從。

漢武帝帶衛子夫進宮

劉徹哪裡是要更衣,他是要脫衣!到了他随身帶來的衣車中,已經心癢難耐的他再也不能自己,一把摟住衛子夫就要求歡。

衛子夫當時恰是破瓜之年,雖然是處女,但也已稍解風情。一見雄健壯碩的皇帝,略事推辭,也就曲從了。

春風一度過後,漢武帝劉徹帶着一種十分滿足的心情回到了席間。

酒宴過後,就要打道回宮了,劉徹向姐姐平陽公主提出,想帶衛子夫回宮。

雖然很不滿意弟弟選擇這樣一個出身下賤的女子,但平陽公主還是很乖巧地答應了,而且還随機應變地做出舍不得衛子夫離去的樣子。其實,原來她隻知道衛子夫出身低賤,根本不曾和她說過什麼話。此刻,她為了讨好衛子夫,特意搬出許多原本準備送給選中的良家女穿的衣服,将這些衣服一古腦全送給了皇上喜歡的人。

漢武帝也很會湊趣,見姐姐也喜歡自己喜歡的女人,不由喜上心頭,一高興,下令賞賜平陽公主金千斤。

車子就要啟程了,很會吹吹拍拍的平陽公主一邊拍着打扮得煥然一新的衛子夫,一邊做出傷感的樣子,對她說:"以後,可要保重身體。顯貴時,别忘了我們!"

衛子夫被遺忘冷宮

進宮後不久,衛子夫就深深體會到寂寞是什麼樣的滋味了。人宮一年多的時間,她竟連一次被皇帝召幸的機會都沒有得到,整日裡獨處深宮,所見到的無非是四堵高牆和四堵高牆圈起來的一小塊天空,還有那些和她一樣無聊、一樣不幸的宮女。她就像一隻慢慢洩氣的氣球,又像一隻保溫性質不好的溫水瓶,那滿懷的希望一天天地冷下去,失望的熬煎卻日勝一日。

不久,恰巧趕上武帝揀選不中用的宮女出宮,衛子夫也在被遣之列。

她徹底失望了。

這算什麼?那車中的春風一度,留給她的印象是刻骨銘心的,難道皇帝對她就一點印象也沒有了嗎?

臨行前,皇帝召見每個人。這時,又一個頗具戲劇性的場面出現了,命運之神重新對衛子夫另眼相看了。

幸運之箭再次射中衛子夫

“衛愛卿”

武帝在幾十名宮女中一眼就認出了她,而且還準确地叫出了她的名字,

喜極而泣,衛子夫哭得很傷心。她使出當歌舞伎時學到的全部本領,以退為進,一枝梨花春帶雨,她百般地請求武帝放她出宮

從再次見到衛子夫,劉徹就暗暗在心裡罵自己,忙于封神忙昏了頭,竟差點兒把一個如花似玉,小鳥依人般的美人放走。

劉徹也不管是否還有其它宮女、太監在場,一把将衛子夫拉入懷裡,說:

"朕如何肯舍卿離朕而去呢?這一定是手下的人不曉事!"衛子夫暗暗在心裡嬌慎道:

"我人宮一年多,你幹什麼去了?直到人家要離開了,你才假情假義!"

武帝這次倒真不是假情假義。

幾天以後,衛子夫被人接人皇帝專門為她準備好的寝宮。從此,武帝幾乎是每天都要到她這裡過夜。她本人也很争氣,一口氣為劉徹産下了三女一男。

在皇宮中,男女之間的愛是開放的,又是排他的。開放是皇帝,排他則限于女人之間。每個女人都不希望有别人與她分享皇帝的愛。倘遇到分享者,那就是情敵了。

衛子夫得到劉徹寵愛之後就遇上了一個強有力的情敵。這個情敵不是别人,就是皇後陳阿嬌。

“金屋藏嬌”本主陳阿嬌

關于劉徹與阿嬌,曾經有過一個"金屋藏嬌"的美麗動人的故事。

據說那還是武帝未當太子時,阿嬌之母館陶長公主曾将他抱在膝上,以姑姑的身份問他:

"徹兒想不想娶媳婦?"劉徹笑了笑。

長公主指着一個站在不遠處的宮女開玩笑說:"娶她做媳婦,好不好?"

"不好!""那你想要誰?""阿嬌!"

"阿嬌?"

"對,若是姑媽把阿嬌給我,我一定蓋一間用金子造的房子給她住!"

這個故事轟轟烈烈地演了許多年,女主角誤以為她的情郎弟弟真會對她海枯石爛心不變呢,誰料想竟經不起一個小小的衛子夫輕輕的一擊。

選自《曆代帝王私生活實錄》金屋藏嬌,衛子夫上位

追本溯源,陳阿嬌認為自己與皇上的事情都壞在了這個出身微賤的歌伎身上。

有一次陳皇後親娘長公主進宮,陳皇後哭訴衛子夫橫刀奪愛之事,激得這位心狠手毒的長公主性起;治不了衛子夫,就拿衛氏家族的其他人出氣。

當時,衛子夫的長兄衛長君已過世,次兄衛青卻在宮中任職。

長公主命手下人捕得衛青,将他囚禁起來,想随便找個罪名把他給殺了。

如此草營人命,激起了一個名叫公孫敖的壯士的義憤。漢代遊俠之風盛行,大俠如朱家、郭解等人皆以俠行名動公卿。

受時尚影響,公孫敖等人搶進囚禁衛青的私牢,将衛青救出。

得悉此信的衛子夫立即向武帝哭訴,說長公主以勢欺人,請皇上開恩救衛青一命。

"怎麼個救法?"

劉徹問,他想試試衛子夫的見識。

"要是能将臣妾之兄安置在宮門内行走,當個小黃門或侍中什麼的,長公主就不會再找他的晦氣了!"

衛子夫将家人教給她的話一字不漏地重複了一遍。

"想不到愛卿還真聰明,進宮沒多久,就熟悉宮内之事了!"

武帝此時正對衛子夫寵愛日深,對她的請求自然是言聽計從的了。

于是,武帝下令任命衛青為建章官總管,兼任侍中。

這侍中系官名,始置于秦代,西漢沿置,為列侯以下至郎中之間的加官,無定員,常侍從皇帝左右,出人宮廷。别看此官系閑職,但由于常能接近皇帝,地位日趨顯貴,以至于到了唐代時成為左相﹣﹣門下省最高長官的代稱。

阿嬌被廢 衛子夫上位

衛青有了侍中這個官銜,就再也不怕長公主和陳皇後了。事實上陳阿嬌此時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原因是有人告發說,陳皇後"使用婦人邪媚的道術﹣-'巫蠱"詛咒皇帝和衛子夫。

在漢代的宮中,最忌諱的就是"巫蠱"。陳阿嬌如此不自重,使得劉徹對她更為疏遠。為了挽救垂死的愛情,阿嬌不惜千金請當時名滿天下的大文人司馬相如為她代拟一篇《長門賦》。賦寫得哀婉動人,被稱為"古今閨怨第一詩"。

為了增強效果,司馬相如後來又寫了一首《美人歌》,歌雲:

"獨處室兮廊無依,思佳人兮情傷悲。彼君子兮來何遲,日既暮兮華色衰。敢托身兮長自私。”

饒是司馬相如妙筆生花,也搶不回劉徹已移情别戀的愛。阿嬌之母長公主好幾次親自去找平陽公主,以責備的口吻說:

"皇上不是因為我從中出力不會被立為帝。現在翅膀硬了,竟要抛棄我的女兒,真是得魚忘筌,過河拆橋啊!"

見姑母有責備之意,平陽公主連忙為弟弟劉徹辯解說:

"語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阿徹是因為阿嬌不能育兒才動了廢立的念頭的!"

接着,平陽公主給姑姑出主意,讓她花重金延請名醫,為嬌診治,以期産下一男半女。

長公主母女還真聽話,為了使阿嬌身懷六甲,不惜花去九幹萬錢,但治病的醫生最後都告束手。

漢武帝元光六年,陳阿嬌被廢,衛子夫被立為皇後。當時民間流傳着這樣一首歌謠:

"生男的不必高興,生女的也不必生氣。難道你沒見衛子夫稱霸天下!"

以衛子夫為代表的衛氏家族,享受到的榮寵到衛青與平陽公主完婚時達到了高峰。

選自《曆代帝王私生活實錄》金屋藏嬌,衛子夫上位

圖檔侵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