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小榮:文明旅遊與城市形象,美美與共還是兩敗俱傷?| 旅遊情操論4

旅遊,本是文明社會的産物,但不文明的旅遊現象時有發生;生意,本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之上的交易,但總有不誠信的商家破壞規則;旅行,本是體驗快樂的行為,但不文明、不誠信的現象,往往破壞了享受快樂的心情。

大疫過後,旅遊市場的快速恢複,人們終于可以享受不受限制的正常旅行。但随之而來的是,多地出現不文明旅遊現象,商家不誠信經營、景區或地方管理不規範,以及遊客随意丢棄垃圾、擅闖生态保護區等,為原本光鮮的旅遊,蒙上一層不光彩的暗羞。

孫小榮:文明旅遊與城市形象,美美與共還是兩敗俱傷?| 旅遊情操論4

湯陰嶽飛廟,遊客怒砸秦桧塑像

1//“旅遊醜聞”因何頻現?

有一種了解認為,這些不光彩的現象是三年來旅遊市場的“停擺”所緻。我認為,有關系,但關系不大,因為不文明、不誠信、不規範、不自律等現象一直存在,在疫情之前每年也會爆出不少諸如此類的“旅遊醜聞”,比如商家不誠信經營的“天價菜”“天價面”“天價水”“天價房”等,屢屢掀起社會輿論的關注。

為了根治這些現象,早在原國家旅遊局時期,就推出旅遊經營不誠信和旅遊不文明行為“黑名單”管理辦法,每年也都會不定期地公布一批“黑名單”以表警示。

之是以讓公衆聯想到跟疫情期間旅遊“停擺”有關,一是有些旅遊經營商家經曆三年困境,終于等來春節、春季遊的客流猛增,想乘機“補償式營收”,就出現了“1500元4個天價菜”這樣的現象;二是旅遊消費者也壓抑三年,終于等來自由旅行,有一種被壓抑已久的情緒宣洩,出現像“打砸秦桧塑像”這樣的沖動式行為;三是突然放開之後,局部地方的“停擺”旅遊管理、服務規範,以及輿論引導、氛圍營造等都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尚未得到有效的恢複,處于缺位狀态,這也讓不誠信商家和不文明遊客心懷僥幸,肆意妄為。

即“停擺”引發的各種社會情緒、規範管理和宣傳引導的缺位,可能會導緻不文明、不誠信、不規範、不自律等現象較往年比較多一些。但這些都隻是市場偶發的小機率事件,整體而言,旅遊市場還是和諧有序的,這點不可否認。

同時,也應該意識到,有些“天價”也存在成本和文化層面的誤會。比如,在一些地勢險峻的山嶽型景區,由于交通不便,山頂的物資需要“挑山工”從山腳或半山腰以肩扛背馱的方式運輸,運輸成本就會增加。一瓶礦泉水在山腳賣2塊錢,在山頂賣5-8塊錢;一桶泡面在山腳賣5塊錢,在山頂賣10-15塊錢,是可以了解的。如果還是正常價出售,景區就負擔不起“挑山工”們的運輸成本,“挑山工”們拿不到報酬,不願幹肩扛背馱苦活兒、累活兒,山頂就可能不存在任何物資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孫小榮:文明旅遊與城市形象,美美與共還是兩敗俱傷?| 旅遊情操論4

華山“挑山工”

再比如,陝西關中地區的面食,傳統上就是“碗大面少”,碗是大海碗,面論根數數計價,四根“褲帶面”放在一個大海碗裡,視覺上看起來就分量不足。給多了吃不完,豈不也是浪費。

其實,這就是一種地域文化,外地人不了解這種文化,很容易了解為“天價面”。再經由社交媒體和社會媒體的曝光放大,就會成為輿論熱點。商家和目的地隻能吃個啞巴虧,有理難辨。

是以,當我們看到“天價”旅遊時,要因地制宜、因文而異地有所辨識,對特殊的地域特征産生的物資成本和文化差異,抱有了解和包容。

孫小榮:文明旅遊與城市形象,美美與共還是兩敗俱傷?| 旅遊情操論4

安徽宣城某景區,遊客爬到景區古松頂拍照

2//泛旅遊時代的“監管難題”

不誠信經營會讓消費者産生心理警惕,在旅遊的過程中缺乏消費安全感,就會選擇盡量少消費或不消費。因為誠信經營,損害的不僅是旅遊消費者的經濟利益,還有更深層次的心情和精神損害。

同時,一個地方一旦出現不誠信經營的“欺客宰客”現象,嚴重的會導緻旅遊目的地“信譽破産”,對目的地的形象和美譽度造成毀滅性的損傷,遊客就會避而遠之。

旅遊不文明行為,一是會引發“破窗效應”,即在旅遊群體中,一個人的不文明可能會誘發很多人的不文明,導緻群體性破壞;二是一個人的不文明行為會影響其他人的美好體驗,且不文明現象往往存在不安全性,會對不文明者自身和其他遊客的生命财産安全構成威脅和侵犯,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三是不文明行為一旦對脆弱性或不可再生性的文化遺産、生态環境等産生破壞力,等于剝奪了其他人共享、感覺和體驗文化遺産和自然遺産的權利,影響人類共享共同遺産的可持續發展。

然而,這些不文明、不誠信的現象是杜絕不了的,隻能盡量減少。因為不管是旅遊經營,還是旅遊體驗,歸根結底都是“人的行為”,人具有複雜性和不穩定性,人的文明素養也存在非均衡性,這也是不誠信、不文明現象之是以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旅遊管理和營運主體,能做的就是采用“軟硬兼施”的舉措,遏制人性中以自我為中心的貪婪、放縱、虛榮等本性。一方面要“軟教化”,既通過對誠信經營、文明旅遊的宣傳、文明旅遊公益行動引導、教育等,營造積極、健康、文明的營商和消費氛圍,讓經營主體和旅遊客體,普遍達成一種誠信、文明的共識與自律;另一方面要“硬管理”,既通過規範管理、全程監管、即時糾錯、加強懲戒等方式,讓不誠信和不文明行為無機可乘。

當然,作為擁有60多億人次的旅遊大國,也應當推動将“旅遊教育”納入中國小以及高校的相關課程,從小培養公民的文明旅遊素養,隻有全體公民的文明素養達到一個普遍的高度,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旅遊不文明行為的發生。

孫小榮:文明旅遊與城市形象,美美與共還是兩敗俱傷?| 旅遊情操論4

不文明“破窗效應”:家長協助孩子攀爬城牆

随着旅遊方式的不斷豐富和轉變,自駕遊、露營與休閑度假遊等越來越成為遊客的首選,這些旅遊新形态的湧現,完全打破了以往以景區、景點為核心的旅遊空間布局,形成一種旅遊體驗消費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一切皆可遊,多樣化、多元化、多元度、流動性的泛旅遊就成為一種主流形态,進而推動旅遊的泛空間化。而傳統旅遊目的地的監管和服務模式,是以核心景區、景點為重點的,這就留下了許多“監管空白”。

很多不文明、不誠信、不規範、不自律的現象,實際上就不是發生在正常的旅遊景區,而是有可能發生在旅途中的任何一個地方,因為是遊客消費産生的糾紛,一旦被暴露出來,責任歸屬依然是旅遊管理部門。比如所謂“野景點”的頻現,實際上都是遊客在非正規景區自發式停留聚集的結果,而這些“野景點”并沒有納入到管理部門的正常監管範圍。

在這種新型消費的空間形态下,如果還是局限于景區景點的管理和服務,對城鄉村景泛空間環境的整體優化管理不足,就會存在景區内外兩重天的現象,影響新型城鎮化、人居環境、美麗鄉村等建設的整體性改觀等。

往小了說,這些問題制約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往大了說,其實就是影響流動性社會,建構一個美好、和諧、友善的“主客共享”的城鄉人居環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宜居宜遊宜商的全域旅遊環境。

是以,在泛空間旅遊逐漸成為一種旅遊空間形态時,就需要把一個超越于傳統景區的泛空間,作為一個“大景區”來營運,全程介入,全域服務,全時監管,既然體驗消費無處不在,那麼旅遊服務供給和監管也應該無處不在,這需要以“全域旅遊”的視野,調動大旅遊目的地的所有必需資源,建構起一個複雜的适應性旅遊管理和服務生态系統,更好地服務于泛旅遊時代的旅遊體驗。

否則,“空白”越多,旅遊管理的“漏洞”就越多,一旦出現不誠信、不文明、不安全的負面現象,都會對整座城市,乃至整個省、整個國家的旅遊形象造成沖擊。

孫小榮:文明旅遊與城市形象,美美與共還是兩敗俱傷?| 旅遊情操論4

新疆“獨庫公路”邊的垃圾

3//“文旅形象”即“城市形象”

對于城市而言,文旅形象不僅僅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視窗,更是一座城市與要素市場、與世界互動對話的體驗式媒介。所謂“體驗式媒介”就是親曆後的感覺和評價,就是“用腳投票”,就是大衆口碑。

當一座城市一切優質的資源,都可以轉化為旅遊體驗要素時,建立良好的文旅形象,就可以更好地以更加溫和、溫情,更具文化創意的方式講述城市故事,吸引更多的人來體驗城市場景。

有人的流動和彙聚,就會引發資訊流、資金流、物流、技術流、商務流的彙聚,對一座城市,一個區域的創新發展産生一種聚合力。是以,對待文旅形象,目的地城市要以超越“旅遊經濟”屬性的視野來關切和了解。

這就需要:一是找到自身的文化特質,做好城市文旅形象的差異化定位;二是建構以獨特産品、場景體驗為核心的體系化營銷架構;三是建立常态化的營銷宣傳機制,做好内容,選好媒介,講好故事;四是強化部門協調,整體營銷,尤其是盡量避免出現一些原本跟旅遊不相關的惡性公共事件,影響城市的整體形象。

這幾年我們看到的很多現象是,宣傳部門和文旅部門在努力營造形象,但部分城市發生的極端、惡性現象卻在傷害城市形象,一個在搭台,一個在拆台,最終勞而無功。比如徐州、唐山、鄭州等城市發生的一些惡性事件,讓公衆心有餘悸,是怎麼做城市形象宣傳也很難矯正的。

當然,僅是塑造形象依然不夠,如果沒有與文旅形象相比對的優質産品、業态、場景、空間和服務等全方位做支撐的具體體驗消費環境,再好的文旅形象也容易淪為“空中樓閣”。

隻有文旅形象與消費體驗融合品牌,美美與共,才能營造出“近者悅,遠者來”的吸引力,推動一座城市從以景點為核心的“旅遊城市”走向以全域旅遊為支撐的“城市旅遊”。

旅遊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需要遊客與城市的文明互動。

(本文綜合孫小榮就“文明旅遊”話題,接受媒體采訪内容整理編輯而成,配圖均來自網絡)—END—

孫小榮

西北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碩士導師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文化旅遊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孫小榮工作室

新書推薦

孫小榮:文明旅遊與城市形象,美美與共還是兩敗俱傷?| 旅遊情操論4

《全域旅遊創新發展的山東實踐》出品方:孫小榮工作室

出版社:中國旅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第1版

購買平台:當當、京東 等有售

特别說明

歡迎轉載,注明出處~

孫小榮:文明旅遊與城市形象,美美與共還是兩敗俱傷?| 旅遊情操論4

“小榮說三部曲”系列作品之《中國旅遊的變革力量》、《中國旅遊“515戰略”系列訪談錄》和《中國旅遊營銷的新價值時代》,聚焦中國旅遊産業創新發展變革,以媒體視角對旅遊産業進行系統解讀,新觀點講述中國旅遊轉型故事,新視角研究中國旅遊品牌營銷,新筆法批判中國旅遊困境與出路。新華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京東、當當、亞馬遜等有售。

小榮說

孫小榮:文明旅遊與城市形象,美美與共還是兩敗俱傷?| 旅遊情操論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