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話下課後騎車“開溜”的85歲院士汪品先:我對時間很小氣

他是一位勤奮的海洋地質學家,緻力于我國的深海研究,花了近十年的時間探索南海深處,他是一位傳教教師,願意在講台的一側向年輕人展示一個更大的世界,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老人, 他說:"我時間很小,隻做我想做的事。"

在2021年6月8日第13個世界海洋日之際,南都記者采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地質與地球實體學教授王品賢,分享了他在南海深處的研究成果,并表示,享年85歲, 他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新的五年目标,科學研究和寫作都在日程表上。

除了研究,王品并沒有放下教育事業,他開設了選修課,希望讓學生明白科學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提到之前因為"放學後下雨騎車'溜走'"的視訊廣受歡迎網,他告訴南都記者,這是一個正常的課後活動,"曝光後,感覺很清新,也很有趣。

對話下課後騎車“開溜”的85歲院士汪品先:我對時間很小氣

南都專訪王品賢

作為學者:"研究近十年來南海的深處"

南都:今年的世界海洋日,自然資源部将重點關注珊瑚礁保護和任務活動的其他關鍵要素。

王品賢:我自己做深海研究,珊瑚礁保護确實是個問題。事實上,從過去幾年的工作中,我們發現南海是分布廣泛的深海珊瑚,它不是珊瑚礁,而是珊瑚森林的形成,這是一個新的發現。

現在我們對珊瑚的了解還不夠多,我們現在說保護珊瑚礁主要是指淺海,其實深海下就有珊瑚。保護海洋生态系統是保護深海海底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你想保護它,首先要知道它。是以,對我們來說,了解深海海底的生物群非常重要,這就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

事實上,人類活動已經擴散到遠洋深海。是以,随着我們對海洋的探索,從淺海到深海的發展過程,我們也要注意保護深海生态系統。

南都:這些年來,你在深海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未來的目标是什麼?

王品賢:2020年1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剛剛接受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海洋項目——南海深海項目。從2011年開始,我們花了八到九年的時間研究南中國海的深處。所謂深度是南海三四公裡深海部分。

這項工作涉及32個實驗室和60多個項目的700多名參與者。這是我們第一次對南海深處進行系統研究。這在南中國海是史無前例的,在中國也是第一次。

關鍵是我們使用的新技術,我們已經在海洋中鑽探了幾次,并進行了載人深潛。世界上擁有深潛式潛水器的國家寥寥無幾,我國現在已經建成,我們首先利用了南海。與此同時,我們在海底放置了數百個深水錨系統,其中一些是十年零八年的長期觀測。這些數字在世界上很少見,是以我們非常自豪能夠在中國在南海的深海研究中處于領先地位。

接下來,我們将做得更好。我們的目标是使南中國海成為世界海洋科學的天然實驗室。因為我們發現了很多新現象,科學就是這樣,我們發現的問題越多,我們走得越深。使南中國海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沿海海域之一,這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做的事情。

南都:2018年,你乘坐4500米載人深潛"深海勇士"号在南海完成了三次潛水。那次潛水的最大收獲是什麼?

王品賢:那是"南海深海工程"項目即将結束的時候,就像長跑要走最後一圈的時候,我自己跑了一部分體育場。

深海中沒有陽光,200米以下全是黑色的。在西太平洋,很少有人下海。這次我的主要發現是冷水珊瑚林。

陸地上的森林是由植物組成的,我們現在在南中國海的深海中發現了一片珊瑚林。高珊瑚 我把它比作樹木,短珊瑚我喜歡灌木,有些像草生長在海底。

令人驚訝的是,事實上,這些珊瑚都是海底的動物,如果有其他動物像烏鱗一樣,蹲在這些珊瑚上,就像"鳥兒回到森林"。是以這是一個新的",黑暗世界中的花園。這是我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我很高興在那裡看到它。

作為老師:"對年輕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獨立思考"

南都:2017年,你開設了一門關于科學、文化與海洋的公開選修課,今年你又開設了一門關于科學與文化的新課程。您想向學生傳達什麼?

王品賢:我們的教育體系是把文科和理科分開的。但要科學創新,必須有文化土壤。做現代文化,必須吸收現代科學的進步。我想做的是把這兩件事放在學生身上。

這一次,我選擇了八個主題,八個晚上,兩個星期的演講,我準備得很仔細。最主要的是讓學生睜開眼睛,你的專業很重要,但科學的範圍更廣,科學文化是一回事。我一直在從"科學的出現"和從大的角度向學生談論"地球的未來"。學生們把問題放到網上,我會回答的。

我對這門課程寄予厚望,很高興收到學生的回報。剩下的最後一課是"地球的未來",我正在認真準備我的最後一課。在每堂課上,我覺得來自同學的回報是好的,當你在課堂上看到學生的反應時,這是老師的一種享受。

南都:你對當代年輕學生有什麼建議和希望?

王品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學會獨立思考。不要總是被老師配置設定的東西所限制,或者隻是想想你面前的事情。因為作為一個年輕人,你的未來已經過去了,你現在才開始你的生活。

有些人帶着一生的了解逝去,有些人從一開始就把自己握在手裡。你的時間是你的,你的經曆是你的,如果你有能力識别,你就會知道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這樣你就可以走自己的路。

我給同學們提了一句話,叫做"道德教育崇拜信仰,科學是有疑問的"。我鼓勵學生,理科學生,從懷疑開始,而不是信仰。

南都:我們注意到,在過去的兩年裡,你也開設了幾個社交賬戶。

王品先說:這是開的,不是我做的,我不反對。我認為中國科學家直接與公衆交談的機會太少了,我們經常用不懂的語言說自己,這不會産生社會影響。

我很高興看到成千上萬的粉絲在網上。這意味着我們的東西已經被接受。網際網路上有那麼多人願意看到我的東西,這是值得的,我花時間在價值上。當我長大後,我特别興奮能夠扮演這個角色。

作為長者:"生活是由時間組成的,我對時間很生氣"

南都:最近,你因為放學後下雨騎着自行車"打滑"的視訊流行網,你注意到了嗎?

王品先說:其實很常見,有的學生拍了個視訊下來。因為這是我晚上正常工作的時間,8點多不是下班。曝光後,感覺很新鮮,也很有趣,也知道媒體傳播的力量是那麼強大。

南都:網友稱贊"可愛又體面",視訊在網上瘋傳。

王品賢:新技術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作為老師,他想教的東西和影響力可以擴大,那沒有比這更快樂的了。

南都:還有一個令人擔憂的話題,王學士曾經每天工作14個小時,說他最缺時間。你說你在85歲之前已經計劃好了該做什麼,之後該做什麼。

王品賢:我一直都是這樣,但是去年我得了病,在醫院住了38天後,我的工作時間減少了。我以前十一點鐘就回家了,現在我的伴侶不同意這麼晚回去,是以我的工作時間正在減少。醫生還警告我,你的年齡不可能是這樣。去年我人生第一次在醫院,我說我真的成了一個"學者",住在醫院裡。

是以我現在更加關注,但我已經這樣很多年了,我認為生活是由時間組成的,其他一切都可以慷慨,但我對時間很小。我正在倒計時做事情,隻是我必須做的事情。在不久的将來,我再次向前推進了我的時間。現在已經85歲了,我已經再努力了五年,如果我比我大五歲,我要做什麼,那就是我現在的新目标。

南都:現在的日常工作安排如何?

王品賢:我現在基本上在做兩條"戰線",應該說是科學文化。從科學上講,我們剛剛結束的南中國海深海項目需要繼續下去。當然,我不能再擔任專家組的負責人了,但我将推進這個項目。

下月初,距離地球系統科學會議在上海召開已經過去了近十年。這是一個大方向,不是孤立地研究一門學科,而是研究地球作為一個系統。我們已經朝着這個方向做了很多努力,我将來會這樣做。

另一個是軟科學,我在課堂上,準備寫一本書。是以,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當我85歲的時候,我準備寫一本新書。這本新書的風格也會像《深海淺灘》一樣,用簡單的語言來解釋嚴重的問題,這也是我自己的一個考驗。

産品:南都速溶

撰稿:南都記者 張林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