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實遇到的産品經理面試題

真實遇到的産品經理面試題

下面有一部分是我們學員遇到的面試題還有一部分是粉絲回報過來的面試題,都是實際面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把答案寫在下方,供小夥伴交流參考。

一、B端行業,跟甲方溝通需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深入了解對方的業務,主體和使用流程。

2.比起使用者體驗,要更加關注決策者是否買單,而決策者最關注的是系統穩定性 安全性 相容性 要在溝通中展現這些優勢。

3.告知客戶做好預案 提前預防系統不穩定帶來的損失 給人安全感。

4.成本思維 替企業使用者考慮能否降低成本。

5.盡量提供完整的使用教育訓練或手冊。

6.多邊溝通 跨部門溝通。

7.反複溝通需求 多次确認

二:為什麼從開發轉産品?

我之前在做開發的過程中更喜歡去思考産品背後的業務邏輯、提出一些産品上的想法,覺得自己對産品經理更感興趣 是以想轉行。

三、不同産品的核心名額分别有哪些?

不同行業/領域,不同公司的産品,核心名額都不一樣。

電商類産品的核心資料名額:GMV(也就是成交總額,電商的本質是做買賣,是以我們能看到很多做電商的老總總是宣傳自己的GMV是多少。GMV代指網站的成交金額,主要包括付款金額和未付款的。通俗來說,我們平時網購時會進行下單,産生的訂單中往往會包括付款訂單和未付款的訂單,而gmv統計的名額就是其二者之和。電商平台給出的計算名額是:GMV=銷售額+取消訂單金額+拒收訂單金額+退貨訂單金額。)

社交、社群類産品:社交和社群類産品都是以人的關系為紐帶,是以活躍使用者數和留存使用者數可以作為核心資料名額。

音/視訊類網站(愛奇藝、優酷、騰訊視訊 、喜馬拉雅等):音視訊的變現方式主要來源于廣告,是以停留時長可以作為核心資料名額。

遊戲類産品:線上人數反映了遊戲的人氣,決定了變現的空間,是以平均線上人數可以作為核心資料名額。

金融類産品:金融類産品本質是金融資産的銷售,是以可以把使用者投資額作為核心資料名額。

四、如何判定那種互動體驗更優?

1、看是否符合尼爾森十大可用性設計原則,他們分别為:

系統狀态可見性、系統與使用者現實世界的比對、使用者的控制和自由、一緻性與标準化、防止錯誤、再認而不是回憶、靈活高效的使用、美觀簡潔的設計、幫助使用者認知,判斷和修複錯誤、幫助文檔及使用手冊(ps:面試官可能考察你對裡面的具體内容是否了解,是以一定要對每個細則了解清楚)

2、可以使用A/B測試,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通過最終的資料進行比對,看哪種資料帶來的效果更好。

總之互動體驗是否好,要有理有據,不能以自己主觀的體驗作為判斷标準,因為你不能代表大多數目标使用者。

五、如何確定開發和測試同學充分了解需求?

1、一般來說我會讓開發和測試同學講一遍他們了解的需求,如果一個人可以把他的需求講清楚,那他就了解清楚了。

2、文檔盡量規範,做到不懂的開發和測試人員,線下也能看懂。如果有需求變更,及時變更文檔并通知項目組成員。

3、測試和開發人員在拿到文檔後應該仔細觀看,如果有不懂的,及時找産品經理溝通。

4、開發、測試、設計、産品經理可以坐在一起,這樣有任何不懂的需求溝通起來也友善

如果想要團隊充分了解需求,還是需要多溝通,而且要提高溝通效率,人與人之間的不了解多數來源于溝通不暢。

六、如何判斷開發同學給出的排期是否合理?

1、首先自己要懂技術,如果自己不懂技術就會被開發給忽悠。

2、任務配置設定的要足夠細緻,任務配置設定的越細,評估的也越準确。

3、要有同理心,站在開發的角度考慮,别人不會無緣無故的忽悠你,是以在時間不緊急的情況下我都會主動多給他們點時間,人心都是肉長的,相信我為他們考慮,他們也會為需求負責。

七、産品和營運的關系是咋樣的,各自的重點有何不同?

産品經理負責釀酒,營運負責把釀的酒推銷出去并讓顧客經常回來買,為啥需要營運?因為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在市場高度競争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啊,産品經理和營運因為工作方式的差異,存在一些差別,差別如下:

1、工作目标

産品:産品經理的工作目标是對于使用者體驗的優化,難量化

營運:營運的工作目标是以KPI為導向,可量化

2、面向的人

産品:産品經理更多的是面向開發、設計、營運等内部人員,使用者也接觸,但是說實話大多數公司産品經理和使用者接觸的不多。

營運:營運的同僚面向的對象是使用者或者是外部的合作夥伴。

3、使用者感覺

産品:産品經理感覺使用者是通過使用者畫像,是一個很抽象的角色,比如他的職業、年齡、他所在的地理位置,他的學曆等等,是通過建立使用者畫像,來找準使用者需求。

營運:營運去感覺使用者的話,都是活生生的,打交道的人,有的時候你可能剛跟使用者聊完天,或者剛去他的辦公室拜訪過他。

4、思考方式

産品:産品經理的思考方式是不但的抽象、歸納、總結。用很多的案例和樣本總結出一個抽象的案例形象,

營運:營運就是感覺方,他的思考方式是發散、跳躍、然後通過直覺來判斷一些使用者或者媒體大衆對于這件事情的反應是怎樣的。

5、對内容的态度

産品:産品負責做功能,搭架子。

營運:營運負責往架子裡面填充内容。

八、來了一個需求,給開發的落地文檔包含了哪些内容?

1、文檔産品名稱

2、版本曆史

産品經理也不是神,難免會犯錯,是以寫的文檔難免會更改,這個時候文檔修訂記錄就起作用了。

3、目錄

目錄就不用說了,寫文章有文章目錄,寫文檔有文檔目錄,一般word【引用-插入目錄】都有。

4、文檔介紹

主要介紹文檔的目的、文檔面向的主要使用者,讀者對象、參考文獻、術語與縮寫解釋等

5、産品概述

從大的方向,講講項目的相關背景,有什麼目标、有沒有競品對象?階段性計劃是什麼,傳遞做這個需求的目的是什麼?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标?讓項目開發人員對你的項目背景有了解,程式員知道的越多,做起項目來越有方向性。

如果業務比較複雜,最好用業務流程圖來解釋一下。

6、産品需求

也就是功能清單,feature list,系統子產品比如你有APP端、微信端、業務控台端。

7、産品結構圖

這個也稱作腦圖,用xmind或者mindmanger來畫。

8、全局功能說明

UI設計會出一個UI設計規範,當然我們做産品的也會對産品中經常需要對一些公共情況做說明,可以做一個全局說明。

9、産品詳細功能說明

一般用用例表來進行說明,以登入注冊子產品為例,有流程圖的話,先把任務流程圖畫出來,然後是用例表,用例表包含簡要說明、行為者、前置條件、後置條件、功能說明、備注。功能說明一定要排版簡潔、層次清晰,功能說明無遺漏。

10、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含性能需求、适配需求、環境需求、統計需求、預留接口等。

11、相關文檔

如果一個項目分解成多個團隊。多個需求文檔協同合作。如一個UGC社群,有PC端社群,有APP端社群。這需要不同的研發團隊,Web前端、APP又分為安卓、iOS。是以需求文檔會拆分為PC端需求文檔和APP端需求文檔。

12、上線需求

設計什麼時候OK、什麼時候測試,具體的上線時間,具體一些特殊的流程需求等。

具體詳情可以參考如何寫好PRD?

九、你在設計表單的時候會考慮哪些次元

頂部篩選項、是否導入和導出、表的用途、表的字段、字段的先後順序、批量邏輯、資料來源和其他表格關聯等。

後期我們會把更多的面試題分享給大家,如果你也有遇到的自己回答不好的面試題,可以加我的微信:chanpin628私聊。或者在評論區留言。之後會将它補充到面試習題庫中去。

PS: 轉發此篇文章到朋友圈或者是産品經理/營運群,并截圖發給微信chanpin628,可以找我領取一份阿裡的需求管理模闆。

真實遇到的産品經理面試題

更多幹貨可關注微信公衆号:産品劉

真實遇到的産品經理面試題

想學習更多關于産品、職場、心理、認知等幹貨,可長按右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真實遇到的産品經理面試題
真實遇到的産品經理面試題

··················END··················

如果想系統的學習産品經理,線下學習可點選線下實戰2.0,線上學習可點選手把手教你做産品經理1.0

RECOMMEND

推薦閱讀

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如何判斷公司是否靠譜?

B端産品經理,應如何了解業務?

幹B端

真實遇到的産品經理面試題

點選“閱讀原文”

檢視更多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