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君子報仇,十年晚矣。唐太宗李世民隻用了三年就滅突厥,一雪前恥

作者:風塵講曆史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初九,玄武門之變剛剛過去兩個月,唐高祖李淵便傳位給太子李世民。然而成為大唐一把手的李世民還沒高興多久,東突厥十萬大軍就趁大唐政局動蕩之際南下。八月十九日東突厥入侵泾州,二十日入侵武功,二十四日入侵高陵,距長安僅七十裡。東突厥的颉利可汗發話說要為天下人管管李唐王朝的家事,為老皇帝李淵和故太子李建成讨公道。

君子報仇,十年晚矣。唐太宗李世民隻用了三年就滅突厥,一雪前恥

一時間長安内人心惶惶,是打是守還是逃,朝臣衆說紛纭。但當年那個在洛陽城下單騎闖敵軍如入無人之境的李世民沒有變,他并沒有因為成為皇帝就畏畏縮縮,依舊是個血性男兒,決定單刀赴會。

當颉利可汗看到李世民僅率六騎侍衛來到渭水河畔與其隔岸對話時,被震驚了,他沒有想到大唐新君如此有膽量,也如此有威嚴。不過李世民并非是來打架的,而是來談判的。在渭水橋上李世民與颉利可汗斬白馬為盟,唐朝用金錢和女人換來了和平。雖然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李世民還是深以為恥,稱之為“渭水之恥”,暗自下定決心早晚向東突厥人讨回今日在渭水橋上失去的尊嚴。

倒也不是李世民怕東突厥,主要是唐朝初定,國力和财力有限,加上自己剛登基不滿一月,本就得位不正,若再與東突厥大動兵戈,難免落得窮兵黩武的罵名。

渭水之盟後李世民開始勵精圖治,軍事和政治兩手抓,訓練軍隊的同時分化東突厥,并結交西突厥,以削弱颉利可汗的力量。最終颉利可汗的侄子突利可汗在唐朝的支援下與颉利可汗分庭抗争,稱東突厥小可汗。

貞觀三年(629年),突利可汗正式脫離東突厥,歸附唐朝,東突厥實力大減,恰逢草原發生雪災,李世民一雪前恥的機會終于來了。

李世民雖然是大唐統一天下的第一名将,但多年的征戰早就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優秀的将領,即便能力不如當初的李世民,也足以讓李世民放心地将滅亡東突厥的重任交給他們了。

君子報仇,十年晚矣。唐太宗李世民隻用了三年就滅突厥,一雪前恥

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東突厥将軍雅爾金和阿史那杜爾率軍進擾河西,這給了李世民反擊東突厥的理由。李靖、徐世勣、柴紹、李道宗、孝傑、薛萬淑六名将領各領一路軍出兵東突厥,李靖為主帥。

貞觀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領三千騎兵從馬邑出發,進屯惡陽嶺,并乘夜襲占襄城。颉利可汗根本沒想到唐軍能那麼快打來,認為李靖敢孤軍深入,其後一定有主力跟随,便慌忙撤到碛口。李靖又派間諜離間颉利可汗的部衆,成功誘導颉利的心腹大将康蘇密挾隋炀帝皇後蕭氏及其孫楊政道至定襄降唐。

颉利可汗見心腹秘密降唐,知道碛口已經不安全了,又繼續率部向陰山撤退,結果在渾河邊與柴紹率領的金河軍碰了個正着,之後又在白道遭到徐世勣的通漠軍截擊,東突厥大敗。颉利可汗好不容易撤到鐵山,自覺不是唐軍的對手了,便派手下将領執失思力前往長安向李世民謝罪請降。不過這隻是他的緩兵之計,想要以此拖延時間,待草青馬肥之時,再轉移到漠北,伺機東山再起。

君子報仇,十年晚矣。唐太宗李世民隻用了三年就滅突厥,一雪前恥

李世民将計就計,派鴻胪卿唐儉、将軍安修仁去東突厥撫慰,暗中又命李靖率兵接應。

貞觀四年(630年)二月,李靖與徐世勣兩軍會師。徐世勣分析東突厥雖然戰敗,但所剩人馬依舊不少,如果走過沙漠得到九姓鐵勒的庇護,唐軍恐怕難以追上了。現如今唐儉要去那裡撫慰,東突厥必定放松戒備,是個襲擊的好機會。李靖深以為然,但副将張公瑾卻怕這麼做會使唐儉等人身陷險地。作為主帥,李靖自然不能隻考慮一人的安全,他要考慮的是怎麼徹底滅掉東突厥。

最終李靖采納了徐世勣的建議,率精兵連夜出擊,徐世勣則領大軍随後跟進。颉利可汗見唐使來撫慰,果然放松了警惕。

君子報仇,十年晚矣。唐太宗李世民隻用了三年就滅突厥,一雪前恥

二月初八,李靖麾下偏将蘇定方率200騎兵為前鋒,在濃霧的掩護下急行至颉利可汗大帳七裡外才被發現,蘇定方長驅直入攻下了東突厥的營地,颉利可汗則乘千裡馬西逃。李靖率大軍跟進,擊潰突厥軍。此戰唐軍殲滅東突厥萬餘人,俘虜十餘萬,唐使唐儉、安修仁也得以趁亂脫險。

颉利可汗一路西逃,想要投奔吐谷渾國王慕容伏允或高昌國王麴文泰,逃亡路上跟随的部将越來越少,不久身邊就隻有數十騎兵了。人倒黴喝涼水都塞牙,猶如喪家之犬的颉利可汗又迎頭撞上了李道宗的大同軍,這次他沒跑掉,被唐将張寶相将擒獲。就這樣,隋末曾不可一世的東突厥在李世民閃電式的打擊下僅僅三個月就滅亡了。

君子報仇,十年晚矣。唐太宗李世民隻用了三年就滅突厥,一雪前恥

颉利可汗被押到長安後并沒有被處死,李世民還大度的封其為歸義王、右衛大将軍,把颉利可汗感動得熱淚盈眶。貞觀八年(634年)李世民在未央宮舉行國宴時還命颉利可汗當衆跳舞,那一刻渭水之盟所有的恥辱已經不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