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想用"走私"文學哲學的米歇爾·圖尼爾(Michel Tunier)已經去世。這位已故的法國文學大師直到43歲才出版了他的處女作《星期五》,三年後憑借《左手的記憶》獲得了金格爾獎,在此之前他夢想成為一名哲學教授。
米歇爾·圖尼爾被認為是20世紀下半葉法國文學界的代表人物。他于1月18日在家中去世,享年91歲。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發表了一份哀悼聲明,稱贊他是一位"巨人"和"偉大的作家"。
王曉波曾經評論說,在讀了米歇爾·圖尼爾的作品後,他知道外國小說在我們幾十年的孤立中發展了很多。
圖尼爾的著作往往溫暖,但骨頭卻像手術刀一樣冰冷,《星期五》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世界的探索,《木頭之王》揭露了人類的集體命運,或許正是他的哲學特質在起作用。
難怪他能成為新寓言的代表,新寓言本身就充滿了哲學思辨,他隻是以不同的方式表達。
圖尼爾重寫了笛福廣受歡迎的舊書《魯濱遜漂流記》,并注入了深刻的哲學深度,一舉赢得了法國奧斯卡獎。
2004年,他推出了一個簡短的系列,"講故事",專門利用收益作為在南非防治艾滋病的一種方式。此外,圖尼爾的《左手記憶》被德國導演謝倫多夫改編成電影《世界末日》。
服務
在中國出版
木頭之王
上海翻譯出版社
《愛上午夜飯》
人民文學出版社
星期五:太平洋的精神監獄
(長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