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捂”到底該“捂”哪兒?

作者:光明網
“春捂”到底該“捂”哪兒?

孩子們總說

有一種“冷”,叫做“我媽覺得我冷”

但别忘了

有一句歌詞,叫做“聽媽媽的話”

因為媽媽說的

真的有道理

↓↓↓

“春捂”到底該“捂”哪兒?

春天,氣溫時高時低,溫差較大,皮膚汗腺一會兒因寒冷而收縮,一會兒又因天熱而毛孔舒展,來回反複就可能導緻血壓升高。

此外,人體在經曆了一個冬季的暖衣保護,自身調節機制已經适應了目前的動态平衡,如果過早脫去冬衣,體溫調節機制來不及建立新的平衡。

“春捂”到底該“捂”哪兒?

一旦遇到“倒春寒”,我們會發現自己“不像秋天那麼抗凍”,特别是以下幾類人群,容易因不适應而受寒,甚至導緻過敏性疾病、骨關節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春捂”到底該“捂”哪兒?

即使孩子叫喊着熱,日常穿衣也要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減衣服時,要先減上衣,後減下裝。

這是因為春天寒氣多從地表散發,應注重下半身的保暖。古有諺語“寒頭暖足”,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春捂”到底該“捂”哪兒?
“春捂”到底該“捂”哪兒?

是否“春捂”,要根據天氣而定:

晝夜溫差較大(≥8℃)時

要“捂”一會兒,早晚注意增加衣物

中午氣溫>10℃時

可以适當減衣

白晝氣溫穩定超過15℃時

用7到14天逐漸過渡到春裝

連續幾日最高氣溫>20℃時

不能再“捂”了,否則會超出身體耐熱限度

“春捂”到底該“捂”哪兒?

“春捂”也不能一概而論,“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

如果孩子不覺得咽喉燥熱、身體冒汗,即便氣溫稍高于15℃,也不必急着給TA脫衣服;

如果孩子覺得身體被“捂”出汗,則要早點換裝,不然出了汗,被風一吹反而容易着涼。

“春捂”到底該“捂”哪兒?

頭頸

保護好頸項部,可以避免風邪侵襲。外出時戴圍巾或帽子,有效避寒保暖。

肚臍

肚臍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血管豐富。肚臍受涼後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惡心、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不适。

背部

背部保暖可預防疾病,減少感冒幾率;後背如果受寒,容易陽氣不足,有礙升發。

腳部

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褲子、襪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點、暖和點,不要換得太快,脫得太早。

“春捂”到底該“捂”哪兒?

以上“春捂”小知識

你都get了嗎?

守護好孩子的身體健康

也不離開合理膳食

日前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就學生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釋出提示

建議學生

注意保持食物多樣性

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雜糧

适量增加魚、禽、蛋、瘦肉等

優質蛋白質食物

根據《中國學齡兒童膳食指南(2022)》

孩子的營養可以這樣抓起來

“春捂”到底該“捂”哪兒?
“春捂”到底該“捂”哪兒?
“春捂”到底該“捂”哪兒?

綜合丨健康報、人民網

來源: 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