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吃蕃薯應該感謝他

作者:他山竹石
吃蕃薯應該感謝他
吃蕃薯應該感謝他
吃蕃薯應該感謝他

很愛吃蕃薯!因為是吃蕃薯長大的孩子。小時候,糧食奇缺,糠菜半年糧。但蕃薯卻是“打擡”,遍地都是,充饑混飽。

當時,村裡有歌謠唱道:“紅穰兒蕃薯冬苓白,二隊的麥子出不來。”“蕃薯面甜味兒,吃了飽一會兒,拉屎還省勁兒。”上頓下頓那時盡吃蕃薯了,都有些膩歪了。但離開它還真是不中,還真是多虧蕃薯了呢。

故後來曾感思打油一首,名曰:《刨蕃薯》:

揮臂壯力地鎬刨

貓腰婦弱土抖落

青梗綠秧抱摞碼

蕃薯紫蒂堆垅高

瞄眼襖襟抹兩抹

滿口羅腮咬一咬

葉秧細鍘飼牛豕

瓜實烀面充饑飽

現在不充饑了,大米白面常設着,倒非常想吃蕃薯了哈。

來福州,日子一多更饞了,讓孩子們去超市找找,還真有!買來烀了一嘗,“嗯?還真面甜,比老家的還好吃呢!”隔三差五的就常買些烀着吃,圖個鮮呢。

吃蕃薯應該感謝他
吃蕃薯應該感謝他

後來才知道,福建原來還是蕃薯的發祥地呢,在烏山還建有《先薯廳》和紀念館呢。說是明朝嘉靖年間,當地有一秀才,名陳振龍,屢試不第,就棄儒經商,闖南洋到呂宋島(現菲律賓)做貿易。當時呂宋正是西班牙統治之下,其間他發現當地種植的“朱薯”,既能生吃也能熟食,面甜适口,很喜歡,也易于種植,是由西班牙人傳過來的,就想帶過來。那時西班牙人控制的很厲害,不允許外傳。他幾經周折設法買了九尺薯藤,裝在一竹筒中用繩子系在船舷上,冒險偷偷的随船帶回福州。

在當時官府的支援配合下開始試植,不想得以成功。後來豐收還解了閩中一帶因大旱造成的饑荒。鄉民感戴,當地修建了紀念亭以布後世。

後來這朱薯,也叫蕃薯、甘薯,明朝政府還賜名“番薯”。我們老家叫它“蕃薯”的,就在中國廣袤大地,大江南北,長城内外傳播延布至今了。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米白面不缺,這蕃薯到成了喜歡物了,連薯秧葉都成了上好保健品呢。

小院裡有空地兒,也學着陳老前輩弄了些薯蔓,試着栽了,活了!薯秧葉常掐來做菜品鮮,不想根下還真結了兩塊小蕃薯呢。哈哈!時間!經驗!慢慢的都不是問題了!

吃蕃薯應該感謝他
吃蕃薯應該感謝他

今天我們吃着面甜的蕃薯,品薯思源,不應感謝曾經冒險偷運試種的先哲嗎?!

吃蕃薯應該感謝他
吃蕃薯應該感謝他

品薯感源

福州烏山先薯廳

紀史先哲陳振龍

華夏抪種冒險始

南洋貿商闖呂宋

生熟甘甜一品異

舷秘竹藏九尺藤

飯食果腹饑荒解

宏及南北山河隆

(圖檔首幅和後二幅選自網絡,感謝制作者!若侵權聯系必删。其餘均為自攝,特注。)

2023年3月2日記

于福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