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騰訊為何能跑那麼快?外部壓力與内部競争

        不久前, 騰訊宣布進行公司組織架構調整,将從原有的業務系統制(BusinessUnits,BUs)更新為事業群制(BusinessGroups,BGs),并将現有業務歸類為六大事業群。并成立騰訊電商控股公司(ECC)專注營運 電子商務業務。從調整方案可以看出,騰訊将重點布局社交、遊戲、網媒、無線、電商和搜尋六大業務,強化平台戰略。

  《IT經理世界》針對此次調整寫了《騰訊:企鵝的大象之舞》一篇特寫報道。報道較長,其中,比較有意思的是寫到騰訊産品(比如說微信)為何能做到“小步快跑”的段落。

  微信有多快

  2010年10月,Kik登陸蘋果和安卓應用商店,随後,互動科技11月7日推出“個信”;12月,小米科技推出“米聊”,後者迅速積累了不少中高端使用者。米聊中有來自微軟的前員工。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當時米聊團隊就對騰訊何時推出類似産品有過預估。“他們當時預測騰訊會在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内跟進。”這位人士告訴記者。

  實際上,2010年11月18日,微信正式立項,次年1月21日推出iOS版本,之後幾天安卓和塞班版本相繼推出。

  這一速度比米聊團隊的估計要快得多。按照騰訊廣州研究院(現調整為廣州研發部)總經理、微信總負責人張小龍對外界的說法,當時從郵箱部門抽調了幾十個人,分成幾個不同的開發組,分别負責功能、UI、背景等工作。張主要是扮演産品經理的角色。

  微信進一步縮短了騰訊快速疊代産品周期。随後,僅在2011年,微信就一共釋出了45個不同終端的版本,平均1.15周釋出一個。經過快速的産品疊代,微信先後加入了語音對講、LBS、搖一搖和漂流瓶等功能,曆次更新和産品疊代促進了使用者數和活躍度的激增。2012年3月29日淩晨4點,馬化騰在微網誌上難掩激動地釋出了一條微網誌:終于,突破一億!

  快原因一:外部競争與移動網際網路壓力

  提速的動力之一是網際網路公司應對外部競争環境的要求。通常情況下,一個月的開發速度在騰訊内部并不少見,有時候産品即使上線了,依然有一些待解決的Bug和需要調整的UI,主要通過後期的疊代去完善。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加速了産品更新。“特别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安卓系統爆發之後,網際網路公司的研發和疊代速度不得不迅速提升。”一位騰訊無線部門的産品經理向記者表示,“PC時代那種把使用者體驗放在第一位的開發觀點受到很大挑戰,大家首先是拼速度,然後再是各種功能和體驗的完善。”

  快原因二:内部競争殘酷

  另一個推手則是殘酷的内部競争。

  一位騰訊離職人員透露,騰訊已經不止一次出現好幾個部門同時開發一類産品的情況。為了搶先釋出、占領市場,經常某一類産品的兩個版本同時出現在應用市場,釋出時間相距不過兩三天。

  2010年4月,有使用者發現安卓版手機QQBuild0094測試版應用和QQforAndroid有很大差異,開始懷疑兩款程式不是同一款QQ。實際上這兩款QQ分别由無線部門和即時通信部門研發。

  一家公司内部釋出的兩款同類産品讓使用者十分困惑。一位現已離職的騰訊員工就接到了朋友的抱怨,對此她在“深惡痛絕”的同時也覺得很沒有面子。“作為一家這麼大的公司,出現這種事情,會讓使用者覺得很不嚴謹,品牌形象也受到了傷害。”

  第二個原因,好的一面就是推動騰訊産品開發快速向前,壞的一方面卻是浪費了公司資源,造成内耗,成為騰訊此次改革的一大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