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慣性失效,中國汽配玩家還能熬多久?

2月15日,Automechanika Shanghai(上海法蘭克福國際汽配展)——深圳特展在深圳開幕。這是上海法蘭克福國際汽配展第一次移師深圳,展會的火爆程度也讓主辦方和展商倍感興奮。官方消息顯示,截至2月14日下午5點,本屆展會的預登記觀衆數量已達到2019年巅峰時期的九成。

三年的疫情,讓絕大多數的汽配企業無法參加展會,無法走出國門,而這是在過往時間中,企業獲得訂單的主要途徑。“像是在水底憋了很久,現在終于可以上來透透氣了。”在展會現場,雨果跨境不隻一次聽到展商這樣表示。

展商忙着向客戶介紹産品、互加微信,客商往來于展位間洽談業務,過往熟悉的場景正在重制。而熱鬧背後,經曆了三年疫情的中國汽配人正在重整旗鼓,蓄勢待發。

1. 新舊勢力再集聚

作為開年的第一展,本次展會掀開了汽配行業“報複性複蘇”的帷幕。

據悉,本屆展會展示面積達22萬平方米,不僅集聚了來自全球19個國家及地區的3300餘個汽配行業品牌參展,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國内重要零部件産業叢集企業也帶來緊跟行業發展趨勢的産品與技術。國内展商的熱情參與也充分表明業内人士希望借助展會的契機拓展商機,對于業務回歸正軌的殷切期盼和迫切需求。

近年來,國産汽車“出海”成績引人注目,并帶動汽車零部件出口成為汽車後市場的熱門話題。根據海關總署的資料,2022年1-10月,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765.9億美元,同比增長11.7%,占汽車商品出口總額的58.9%。

然而,受新冠疫情、原材料價格高漲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仍有不少汽配廠商舉步維艱。被疫情耽擱了三年的行業都鉚足了勁,向2023年要增長。

而再出發的中國汽配企業也正在迎來全新面貌。

過往二十年,中國汽車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但自主車企在核心技術上落後于世界先進水準,國有汽車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研發能力不足等問題,這也讓汽配品牌在拓展市場時與傳統汽車強國的競争中受到局限。

經過多年的沉澱和發展,汽配件企業不斷改進生産工藝、提高産品品質,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品質管理體系、全球供應能力和國際産品認證等方面都在不斷提升,形成了一批頗具實力的零部件制造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争力也在逐漸增強。

2022年6月27日《美國汽車新聞》周刊雜志,釋出了“2022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該榜單是依據2021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提供的營業收入進行排名。根據榜單的最新排名顯示,博世、電裝、采埃孚、麥格納國際、愛信精機依舊位居前5;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共計上榜11家企業,較去年多兩家,排名最高的仍是延鋒,較2021年排名上升1位至17名。

從綜合實力來看,中國目前與美國、歐洲、日本為主導的傳統汽車工業強國相比,在技術标準、體系标準、全球供應鍊等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品牌價值進一步得到延伸。

這個現象在本次展會上也得到了驗證,諸多中國汽配品牌已經具備了與國際知名品牌扳手腕的實力。“近幾年來,我們累計研發投入超過數億資金,研發費占銷售收入比例逐漸提高。建成了實驗室、技術研究中心、産品實驗室,自主研發能力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正在不斷提升。”浙江某汽配企業負責人李響告訴雨果跨境。

大公司投入資金提升技術,獨幕喜劇牌也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公司用自己的獨有優勢和技術優勢,轉型更新為一個垂直品牌,做一個小而美的服務商。”一家江蘇的展商對雨果跨境表示。

如法蘭克福這樣的舞台對于諸多品牌仍是獲客的主要管道之一,也是品牌展示的重要舞台。

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車在中國興起,整車與零部件的産業鍊上下遊都得到了充足的發展,快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服務供應商在目前面臨的怎樣的機遇和挑戰,成為了這次展會的另一大看點。“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正是本次深圳特展重點關注的方向之一。”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于光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展會增加了推動汽車産業鍊綠色環保類産品及新能源汽車等相關企業的參展商數量,邀請了多家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廠家參展。

不同于傳統燃油車時代中國品牌先天處于追趕地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随着自主品牌競争力的提升,以及造車新勢力的崛起,如今已經赢得了難得的先發效應,在全球能源革命蓬勃推進的當下,中國汽配企業更是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新舊勢力集聚的汽配行業,與會的展商希望借助展會拓展契機,讓沉寂許久的業務回歸正規,“随着全球疫情的緩和與供應鍊問題緩解,早一天出去,就意味着多一份商機”。上述江蘇汽配企業負責人說。

2.慣性失效,如何找尋更多可能性?

刹車後重新開機,但汽配過去的增長慣性已經減弱甚至消失,汽配企業需要在當下重新踩下油門、加速,在特殊的2023年重新抓住增長的動力。

除了在展會尋找商機外,跨境電商平台給了擁有汽配外貿經驗和供應鍊能力的企業更多機會。在深圳特展上,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元素正在出現。

有汽配賣家向雨果跨境表示,汽車本身就是“标準化”産品,而長尾的全車件又天然适合網際網路平台打法,是以跨境電商管道正收到越來越多賣家的關注,“傳統貿易時代絕大多數的中國汽配生産商都是給國外品牌做代工,沒有多餘的管道參與。”

汽車零部件根據其進入汽車整車的不同時間階段可以分為整車配套市場(OEM市場)和售後維修市場(AM市場)。巨大的汽車保有量,是建立在豐富産業鍊基礎上,而與厮殺激烈的整車配套市場不同,售後維修市場給汽配行業也留下了更為豐富的想象空間。

eBay大中華區銷售和品類管理總經理龐濤向雨果跨境介紹道,與展會等傳統管道不同,電商管道讓中國品牌可以接觸更多的賣家群體,以eBay為例,國外的買家群體可以劃分為四種:普通車主,會開車但是不修車;改裝車主,喜歡玩改裝車的玩家;發燒友,這類人不光改造整個外觀,也改造各個系統;汽配修理廠或汽配店,也是非常主要的購買源。“在這些裡面,除了普通車主以外的左邊的三類統稱為專業的買家,這些專業的買家占比平台的購買額的大部分。”

目前汽車零部件行業的下遊市場需求更加趨向于小批量、多批次,而通過電商平台,将讓賣家能接觸到更多的資訊與需求,“電商平台的價值,就是供貨商直接就消費給終端的消費者,整個的價值鍊體系非常的清晰。”龐濤表示。

對此,聯科的品牌負責人黃成偉深有體會,從業跨境電商以來,對行業面臨的困境的體會不斷加深:一是傳統外貿的市場空間被嚴重擠壓,二是缺少自有品牌和核心技術,貨源和供應鍊上比較被動。

在2015年, 黃成偉成為聯科 eBay 平台業務的負責人,并帶領公司逐漸從找貨、鋪貨的模式轉向,從2018年開始,專注打造汽配垂直品類的自營品牌。現如今,公司以高貨值産品+精品化營運路線,靠診斷儀、紅外感應器等爆品,實作年營收的倍速增長。

在傳統貿易中,海外市場相對分散,不同國家地區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要求差異巨大,對計劃出海的企業而言,如何下好這局棋也是挑戰重重。“汽車出口的複雜性遠高于其他産品門類,僅以各個國家的認證标準體系為例,歐盟的EEC、海灣國家的GCC、俄聯邦的GOST認證,都将成為汽車出口到當地國家的一個巨大的門檻,通過跨境電商平台,賣家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标準化的産品适合跨境電商平台的發展,但汽摩配産品同一個SKU能夠适配幾十種甚至上百種車型,高品質的适配性資訊就顯得至關重要。

為此,電商平台紛紛在适配性上苦下功夫,“首先我們要建立一個完整的資料庫,

其次我們有很多的這些目錄和工具,要把這些工作後期變得更加簡單。最後,我們希望給買、賣家提供更好的更簡便的操作,讓他完成這樣的一種體驗。”2022年8月,eBay還收購了汽摩配使用者分析工具myFitment集團,該工具能幫助買家快速精确地找到适合其車輛的零部件。“由于汽車配件繁多又外觀相似,使用者很容易買錯。對于賣家而言,myFitment也利于其優化産品詳情頁中的裝配資料。”

在經曆三年疫情後,線上線下的雙向互動越來越頻繁,“在疫情期間,外貿企業逐漸向跨境電商推進,但在後期,也有越來越多的買家通過跨境電商平台接到2B訂單與客戶。”黃成偉說。

經受住了煎熬的中國汽配玩家,正在迎來更多的可能性。

封面/圖蟲創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