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砸出100億,京東砍了拼多多一刀

作者:鳳凰WEEKLY财經
砸出100億,京東砍了拼多多一刀

劉強東最近手筆很大。

繼拿出31億買地,說要給兄弟們蓋房子後,近期又計劃于3月初正式上線“百億補貼”頻道,直接對标拼多多。目前已進入商品池標明以及競價系統上線前的沖刺階段。

與以往不同的是,“百億補貼”将在京東App内擁有一級入口,由以往的“大促”模式變為日銷模式。“百億補貼”的部分商品将做到全網最低價。一旦標明商品池内的商品價格高于外網,将實行雙倍賠付。

2月24日,媒體一封曝光的内部郵件顯示,京東“百億補貼”确有此事,已于2月23-26日面向内部開放衆測體驗。

砸出100億,京東砍了拼多多一刀

圖檔來源:網絡

一場惡戰,看似在所難免。

“低價是京東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後也是唯一基礎性武器。”2022年底,劉強東重申“低價”的重要性。

十多年前,劉強東曾經掀起過兩次著名的價格戰。2010年一筆8000萬,撂倒了圖書領域的霸主當當網。2012年在家電行業的一場惡戰,打敗了國美和蘇甯。

2023年,劉強東不僅重回京東台前,并且也在逐漸回歸至聚光燈下,回到公衆面前。

當百億補貼卷土重來之時,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次,劉強東恐怕要對拼多多砍上一刀了。

劉強東拿出了“看家本領”

在電商領域,百億補貼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大廠都玩過,其中,率先喊出該口号的是拼多多。

2019年6月1日,拼多多啟動了“百億補貼”計劃,以全網最低價,比京東低1400元的價格出售iPhone手機,入門款iPhone SE在拼多多隻賣2899元,連中産看了也直呼“真香”。

百億補貼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2019年初,拼多多的市值尚在200億美元上下徘徊,目前,已經超過1000多億美元。

有人戲稱,百億補貼是電商平台用來解決“流量荒”的引力場。

百億補貼的殺傷力肉眼可見。根據官方說法,拼多多補貼的商品SKU在1萬個上下,貢獻的GMV已經占到總GMV的10%左右。即便是在相對富裕的一二線中産人群中,完全沒有用過拼多多的人也比較稀缺。

2019年拼多多上線“百億補貼”後,京東也曾跟進,不過當時更多是以子頻道形式出現在大促節點。

而這次“百億補貼”很隆重,将在京東App内擁有一級入口。由以往的大促模式變為日銷模式,補貼覆寫全品類,京東自營和POP商家(Platform Open Plan,也稱第三方賣家)都參加。

據一份内部PPT顯示,經過規則&品池共建、上線競價系統、測試QA、稽核商品上線等階段,京東“百億補貼”将于3月初正式上線,部分商品将做到全網最低價。

針對此消息,《鳳凰WEEKLY财經》向京東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未得到相應回複。

縱覽當下的電商平台,京東的價格确實算不上便宜,特别是和拼多多相比。

有網友表示,在京東自營陸續買了不少東西,有電子産品、生鮮水果,都選在做活動的時候買。最後猛然發現,京東做活動時給出的優惠價,其實就等同于拼多多的日常價。

也難怪劉強東多次痛批京東高管,“京東已經讓一些消費者有了越來越貴的印象。京東應服務多層次的消費者,既要考慮有錢人,也要考慮普通人。”

砸出100億,京東砍了拼多多一刀

劉強東在回複内部郵件時稱,如果把零售業務的客戶體驗分成三要素 —— 價格、品質和服務,低價是 1,品質和服務是兩個 0,失去了低價優勢,其他一切所謂的競争優勢都會歸零。

“随着 3C 家電業務的成功,很多兄弟開始夜郎自大、沾沾自喜,絲毫不再關注我們的低價優勢,這樣下去早晚會成為第二個蘇甯!”

顯然,劉強東并不想讓張近東的遭遇發生在自己身上。

在去年年底的京東經營管理教育訓練會上,劉強東放出狠話,“如果你沒有反思價格,一味跟我抱怨流量,那你應該去反思,不是流量少了,是你的價格不足以吸引人!”

“低價是我們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後也是唯一基礎性武器。”曾經用低價打敗了當當、蘇甯、國美的劉強東,用這幾乎是最後通牒般的警告,又拉開了京東步入下一個時代的程序。

守住“最後的陣地”

京東的增長,确實已經到了瓶頸期。

根據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截至2022年9月30日,過去12個月京東的活躍購買使用者數為5.88億,增速為6.5%,創下三年來最低。在3C品類,京東2022年三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長僅8%。而同期,拼多多當季營收355.04億元,同比增長65%;歸母淨利潤105.89億元,同比增長546%。

過去幾年,京東零售主營的家電3C闆塊強調品質與服務,自建物流、完善售後。消費者特别是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也更加關心品牌的真僞,産品的品質與售後,總而言之看重的是京東的品質。

但京東的獲客成本已呈走高趨勢:2021年京東營銷開支同比暴增42.7%,達到387億元。

除了自身增長瓶頸,消費大盤疲軟、疫情影響、物流成本高企,都令京東承壓。

麥肯錫和貝恩近期釋出的消費者調研報告顯示,在疫情影響下,消費者對價格也更加敏感。他們降低了購物頻率,比以前更加積極地尋找折扣和促銷,例如社群團購、直播帶貨。

直播帶貨的崛起,讓京東被動地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在傳統電商上買東西,人們都是買完即走。但直播電商不同,它是一種應激性的銷售。本來沒有這個需求的消費者,因為主播繪聲繪色地描述,價格又實惠,不由自主就會去下單。

況且,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刷了抖音,就沒空逛京東和淘寶。

從2022年雙11開始,天貓、京東已經不再披露具體的GMV資料。用業内人士的話說,被直播電商沖擊,已經沒有戰報可以發了。

蛋糕就這麼大,分食的人卻越來越多。

從拼多多的經驗來看,“百億補貼”以全網最低價和正品保障為錨。不僅是更便宜的價格,也是一份來自官方的背書。

這也讓市場意識到,持續強調低價的習慣性輸出,敢拼敢砸,就有可能再造一個現象級的産品。

有業内人士告訴《鳳凰WEEKLY财經》,劉強東希望借助百億補貼去撬動人們的購買欲望,哪怕隻是單純來京東比個價。當使用者在京東嘗到甜頭後,自然而然會形成複購。

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對《鳳凰WEEKLY财經》表示,能否獲得下沉市場使用者的認可,還需要看補貼的品類和商品是否符合下沉市場的消費需求。另外也要看京東百億補貼在下沉市場的推廣力度和影響力。

京東的下沉戰事

低價戰略隻是一方面,京東更希望做到的是供應鍊下沉,提高效率。

在去年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下沉市場”一詞被反複提及,也被京東CEO徐雷視為最重要的增量市場。

徐雷稱,京東将在下沉市場繼續做寬使用者的廣度,同時布局同城零售,并持續不斷增強供應鍊能力。

長期以來,供應鍊能力是京東為中小商家和個體商戶賦能最有力的籌碼之一。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京東供應鍊基礎設施的資産規模已經達到了1267億元,同比增長65%。

而在收購德邦後,目前京東物流營運的倉庫已經超過1500個,總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米。這種實體化的能力,可以讓京東差別于那些抽成的流量平台。

但挑戰也很明顯。

砸出100億,京東砍了拼多多一刀

與拼多多“百億補貼”以經銷商貨品為主不同,京東“百億補貼”要兼顧自營和POP生态(開放平台)的商家。有網友表示,京東第三方店鋪對客戶的保障遠不及淘寶和拼多多,物流也比較慢。是以,隻會選擇京東自營商品“薅羊毛”,POP商家則不納入考量。

品質、送貨快、便宜這三個展現京東價值的要素,前兩點京東已經做到了,單純做到第三點也不難,難的是如何在低價的同時,還能兼顧品質與配送品質。

解答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京東還有多少錢可以燒?

從京東2022年第三季度财報來看,業績延續了前兩季度的正增長,實作總收入2435.35億元,同比增長11.35%;經營利潤87.28億元,同比增長239.35%。雖然京東的收入保持穩健,但其利潤的大幅增長主要源自“降本增效”。

整體政策收縮之下,京東願意投入多少資源給百億補貼還難以判定。

投資者們似乎不太願意陪着京東一起燒錢。百億補貼的消息一出,京東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就大跌11%,創下近四個月來的最大跌幅。

拼多多則顯得較為緊張。《鳳凰WEEKLY财經》了解到,京東百億補貼一出,拼多多就圍繞IP位址,屏蔽了很多京東員工的拼多多賬号。

但這不會動搖劉強東的信念。

一位接近京東的人士告訴《鳳凰WEEKLY财經》,劉強東說一不二。曾經的京喜項目就由劉強東親自帶隊、拍闆,一切都是劉說了算。

“如果百億補貼短時間内有成效,京東大機率會加大投入去做。如果效果一般,那麼最後可能就會淪為下一個社群團購,直接放棄。”該人士說道。

在下沉市場成為兵家必争之地的今天,劉強東揮出的這一刀,注定又要帶來一場惡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