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前後的鴕鳥精神和誇大主義

文章是語音輸入法輸入。如有段落文字各種錯誤,敬請了解,筆者對兩種态度的人進行了評判,但是對疫情的觀點在開頭就寫出來,平常心,習慣和個人防範,沒有什麼是不可以談的,隻要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

文章是防疫科學愛好者書寫,必然有很多不成熟的觀點,望請指正,筆者從不抄襲任何人的文章,但防疫科學必須是資料廣泛化之後的結果。

資料引用:

筆者寫作文章以科學為依據,文中引述的一些資料,如有異議,請向作者提出。有關柳葉刀雜志中關于r20值的2020年的判斷文章以及柳葉刀雜志中有關病毒毒性是強弱的文章,作者在前幾篇文章中有所叙述。

有關病毒r0值的問題,我引用的資料是,

xbb 1.5 26

Ba5大概是18.6

Ba2 13.3

德爾塔是5~8

初代病毒是3.2

如資料和你引用的不一緻,純屬正常現象,r0值的判斷沒有一個定值,隻要大概接近,我們就應該互相認可。

這裡筆者提出一個觀點,并不是說R0值越大,疫情越嚴重,這個我有專門的文章進行一程序度的判斷,這裡醫學觀點的認可是必須的

3有關CT标準,有4個概念,

确診患者,無症狀患者( CT小于35)

确診感染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初篩CT35~40)

4有關抗體檢測IgG和igm

5,同系列的病毒株和不同系列的病毒株之間的交叉疫情

文章共有兩篇,其中一篇是實踐的認識問題,比如說呼吸道直接傳染還是觸摸傳染的問題,這很重要。

正文:

鴕鳥精神繼承者

鴕鳥精神是什麼?把頭埋在沙子裡,然後心裡面想的問題是,我看不到,我看不到,你不要告訴我,你不要告訴我。

這種人特征是什麼呢?你不能談疫情,其實我們誰都知道,談到疫情就能想到這三年的艱苦狀态,但我們一定知道的問題是,你以為就是你經曆了這樣的狀态,咱們國人哪一個沒經曆過呢?

中國做了對得起全世界的事情,但是某些國家做了對不起中國的事情,鴕鳥精神主義者,他們從來不明白,新冠從哪裡來,也決定了我們當時實作了什麼政策。

當時的新冠初代是在咱們這裡發現的這個事情屬實确确實實是咱們先彙報的,其實我一直認為我們當時并不應該首先彙報,三年來我一直壓抑着這個話題,不講這個事情,實際上當時國際上對我們的譴責,使我們的國際環境受到了空前嚴重的威脅,一些國家的國民對我們不友好,如果你稍微有點記憶力,就能反映出當時的各種情況。于是我們搞了一個,全面的嚴格防疫政策,從國際環境和社會健康安全方面,我們必須考慮這樣的問題,我們把自己封起來了,那麼他們一直瘋狂的指責我們的時候,後面發生的那些變異株,難道還和我們有關系嗎?事實上三年以來我們的疫情全部都來自國外,從病毒初代,到德爾塔,一直到奧密克戎,咱們每個國人都經曆過這樣的日子,甚至發生了一些讓我們終身難忘的。

我們本以為大陸的科學工作者勇敢地發現病毒彙報,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是造福于全人類的事情,偏偏有些國家就搞出一些陰謀論來侮辱我們,我們對他們負責的時候,他們對我們負責過沒有?我們尊敬大陸的醫學科學工作者,但是這件事也證明了另外一個問題,有了新的病毒株的時候,在其他國家産生了以後,我們再彙報,沒有多大的差別,我們沒有義務替他們做好事。

美國流感最泛濫的時期,全世界對他們都采用了包容的态度,諸如新冠來源于哪裡?我個人覺得就是美國,可是美國會說謊呀。臉皮厚不承認你能奈人家幾何?

我們也看到了,當我們宣布放開的時候,國外是怎麼對付我們的??很多國家緊緊張張對我們這樣那樣的限制,因為在他們心目中一定想過這樣的問題,人口大國中國會不會再産生新的變異株??

但是我們應該聰明起來,我們都知道德爾塔來發現與印度,奧密克戎呢大概來自于南非相關的地區,但是每當發現這些重要的變異株的初代的時候,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重要的新冠病毒的變異株分支,很難在美國出現,是發現了不報道,還是等着其他的國家發現了再報道,我對這個事情心存疑慮。不要把他們想的太好,有了他也不會告訴世界,這就是我對西方某些國家的認識。

在這個前提下,鴕鳥精神又在一些人的身上重制了,那就是不談論就不會有新冠,不報道就不會有新冠,可是一個國家的醫院是不會說謊話的,當病人存在,病毒株變化越來越多的時候,你以為把頭埋在沙子裡就完事了??

我讨厭把疫情誇大的人,但我更讨厭那些明明發生了,卻不敢承認的人。一個地區發生疫情的時候,醫院的擠兌現象,你以為是你不談就沒有的嗎?什麼時候我們的國人能做到,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疫情結束的标志是什麼呢?就是形成不了規模化的疫情感染人群,死亡率降低,達到了平衡點,将來不會像第1次這麼大,我想這就足夠了。就像流感一樣,每年都會形成一段時間的流行,你也不會覺得他有什麼事兒,這純粹就是一個心态改變的問題,其實筆者對待疫情一直就是很樂觀的态度。不樂觀又能怎麼樣?

中疾控是我們必須要信任的科研機關,作為大陸預防科學的最高機關,我們沒有理由不信任他,但是我們必須清楚這麼大的疫情跨度這麼時間長,他也有失誤的時候,要了解這個問題。别說是中國的專家了,中西方的專家都一樣要帶着發展的角度去看待他們。

前幾天中疾控的發言人說這一波疫情已經接近尾聲了,這是資料統計的結果。但是根據RNA病毒的特性到底是什麼特性呢?就是無限的變異性,這一波疫情和下一波疫情到底隔了多大的距離,我們沒有必要回避,比如日本是8輪左右的疫情,美國也是多輪左右的疫情,包括那個荷蘭,其實他們都搞了全民免疫的政策,他們的未來就是中國的未來,我們在跟世界同步的時候,沒有必要回避這個問題。

中疾控和專家,本着為本國人民負責的态度,适時公布患者的情況,沒有任何問題,人民據實描述自己的疫情,也沒有任何問題。

在這裡我們必須有一個定論,這條定論也許你聽着很不舒服,但這是事實。

作為RNA病毒的新冠病毒将長期伴随人類長期伴随我們,一句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那就是26個英文字母在對待新冠病毒的命名面前是不夠的。你可以選擇看不到他,你也可以選擇不談論他,但是這種病毒的特征就是便意沒有便意,這個病毒根本就無法生存,這個作者做過一些模型去證明這個問題,前期的文章大家自己去閱讀,這裡我們用肯定式的口氣直接了當的告訴你,将來新冠病毒将是人類的一個常态病毒。

但你可以往好的一方面想,同樣作為RNA病毒的流感跟我們伴随了100年了,你現在的心态是什麼?其實你沒有什麼心态,無非就是到了流感季節的時候,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防疫問題,新冠也一樣發展到現在,既然它已經成為乙類乙管的病毒,隻能如此。

如果我們不能實事求是的描述新冠病毒株的各種特性,并且給本國居民予以預警,你覺得可能嗎?大陸政府對本國人民的健康負責。

一句話,我想告訴鴕鳥們,實事求是描述是對待疫情的不二法則。

誇大主義者現狀

什麼叫做誇大主義者:發燒了,疼痛啊,自我感覺就是新冠,連檢測都沒有,他就能判斷自己是新冠,發帖的時候說什麼呢?陽了!

在這裡我已經在多篇文章下批評了這種現象,多個人發帖的時候連抗原檢測都沒有,直接就說自己是新冠,我不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定義。之是以很多人把流感和新冠混為一談,那就是兩者在症狀上是有相似表現的,比如很多人在抗原檢測過程中,認為自己感冒,但是你需要知道他是怎麼斷定自己感冒的呢?最早的時候有很多人不承認自己是新冠,認為自己是感冒,這個我就不多說了,但是我們在這裡做一個總結。

這裡我們隻能用機率概念做一些總結

新冠抗原檢測的時候,如果你是兩道杠,并且是多個廠商的不同抗原,得出的結論都是兩道杠也或者是多次檢測是兩道杠,那麼你有99%以上的機率是新冠患者,也就是說兩道杠的時候準确率非常高。

但如果你有感冒,疼痛,流鼻涕等現象,隻是用新冠抗原檢測,一直多次,不同時刻是一道杠,那你就有可能是流感感冒或者是諾如病毒。

實際上每個患者應該知道這樣一個問題,新冠有它的抗原,甲性流感也有它的抗原,比如在淘寶上就有這種連接配接,你們自己去看,在一些神經比較緊張的人面前,我們不能談論這些東西,因為他們會告訴别人說,我是做生意的做核酸的,反正不知道他的思想是怎麼想的。

對于鴕鳥精神主義者,也或者是誇大主義者,兩者都嚴重的缺乏科學精神,說實話,兩者都招人恨。一個人以好和壞分辨世界觀的時候,你就不能再跟他辯論了,我跟一個網友講過這樣的事情,我們每個人的父親在我們心目中可能都是偉大和藹的父親,但别人對你父親的認識是什麼你是管不了的。

不檢測就不會有病,不報道就不會有病,像印度那種國家一樣,一切都是和諧美好的,可是因為新冠死去的人是存在的。誰占領的醫療資源比較好,誰存活的機會就比較高,誰的身體比較好随存活的機會就比較高,是典型的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我對他們沒啥可說的,隻要他們在感染以後,戴着口罩不感染别人這就夠了,至于他說什麼講什麼,這不重要,每個人都應該有對疫情的态度問題

還有那些動不動就想回到過去那種嚴格防疫時代的人。一些人不能工作,他便不能生存,這群人的數字可不是一個小數字,總是想着居家隔離,你想過人家的日子沒有?

我可以在這裡打保票,我們回不到那種嚴格防疫的時代了,不要認為在網絡上有輿論的時候,好像我們就能回到嚴格防疫時代,那是絕不可能的,你搞不清楚我文章中第1段話,你是不會了解這個問題的,我們的國家替我們抵擋了三年,但付出最大努力的人是你自己,真正的問題在于,我們其實是替世界抵擋了三年。我們是世界貿易組織國家,在貨物和人員的交流方面,我們做不到全面封閉,那個時代一去不複返了,不要再去想什麼居家隔離之類的事情了。

實事求是的面對是我們的唯一出路,筆者不是你們心中的自媒體。

我給這兩種人隻有一個建議,在你們有症狀的情況下,把口罩戴起來,盡量不要感染你周圍的人,做不到那是做不到的事情,你把事情做好就行了。那些沒有被感染的生怕接觸社會的人。,剛才我們已經講過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是長期化的病毒,你準備做多少年了?

當初放開的時候搞了一窩蜂的政策,我就提出了批評。我給他們講,我說我們可以一步一步的來分開開放,逐漸挺進,讓醫療資源不再産生擠兌,實際上作者的文章10月份和11月份都指出了這樣的問題,可惜我們人小事危别人是不會聽的,直到有一天,我打開一篇文章看到我的文章有100多萬人閱讀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當事情發生的時候才會有人重視。

作者在2020年年初的時候提出了R0值的概念,但是我當時并不知道我提的概念就是r0值,很多人問我,你當時為什麼提這樣一個數字,說句實話我是為了溯源,因為從當時患者的人數,結合每個人能感染幾個人,我們可以推算出到底幾月份發生的疫情,這樣就可以洗脫我們國家的冤屈。我是工科出身的人,并不是什麼醫學專家,三年以來我成了一個所謂的防疫愛好者。你更加不要認為我寫的文章是為了賺錢的,我在頭條拿的錢,我有各種各樣的截圖,可以給你都送給了網友們,這點錢對我來說沒什麼用處。我更加不想出名,因為我是兩個号,帶v的是不是更容易賺錢呢?我沒帶啊!别把你們自媒體賺錢的那套安到我身上,我談的是科學,你談的是鈔票,你可以不了解我,但我也未必能了解你呀。

如果一個科學愛好者不能為我們國家的榮譽感而戰鬥,那還寫個什麼破文章,就像前幾天有個孩子講到這樣的話,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我非常認可他的話,因為這樣的文章我已經寫過多篇了。

隻有一個問題,我充滿疑惑,當然是我個人方面的疑惑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是陽性還是陰性是以CT35為标準的,但事實上我們做志願者的時候就知道一個人感染是35~40這個區間範圍内的人,有的人也有症狀。2022年以前,我們是以CT40為标準的。改為CT35以後,那麼我們會出現4種人,确診患者,無症狀患者,确診感染者和無症狀感染者。我們國家新冠的死亡是以患者為标準的,我是這樣認為的,如果我們國際接軌,那就接軌吧,但是在判定一個人是否死亡方面,我們是否應該改一下?

下一波主力變異株是什麼?(僅供參考)

比較遺憾這個方法我是采用輸血方法判斷的,我們都知道BA5系列裡還有BA5.2BA5.1bf7bq等等。 BA2系列裡還有BA275BA276xbb等等。中國廣泛感染的地區是BA5.2和bf7,在6個月的範圍内,我們最有可能形成疫情感染的病毒應該是Xbb,而不是bq,原因很簡單同系列的病毒和不同系列病毒感染的特征。但是作者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作者認為,比如說在西藏和,沿海某地區(他們免疫的病毒是ba2系列),他們的特征和其他廣大地區有所不同,我比較傾向于bq。這個我專門送出了一篇文章,進行了相關的分析,讓防疫科學工作者予以指導。泰國新出現的那個病毒不我不了解,是以在這裡我不轉述。

也許我們隻需要一條規則就行了,自己有症狀的時候盡力不要去感染他人,這就夠了。如果你盡力了,我覺得就已經夠了

無論你願意與否,新冠病毒就在我們的周邊,我們人類能夠與流感病毒共存到現在這個時刻,當我們對 它無計可施的時候,我們隻能跟它共存,等待醫學科學技術的巨大發展,我們才能解決巨大的問題。

有人給我講了這樣一個問題,其實我是深有體會的,曾幾何時老太太去幹一些事情的時候,我深表鄙視,比如說他們買鹹鹽搶大蒜,這對我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在疫情期間,有人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當老太太老頭去搶貨的時候,你怎麼做?這個問題真的把我考倒了。因為疫情開放的時候,我沒有藥的時候我才想起這樣一個問題,他去搶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跟着照做也許是沒錯的,沒藥的時候可沒人給你。

但這個問題是怎麼造成的?必須引起我們的深思。我希望這輩子都不會再出現什麼醫療擠兌,在這個基礎上我才寫了這篇文章,因為我們隻有實事求是,我們才會波瀾不驚,現在兩種人的對立,搞得我們無所适從

疫情的難以預測是一個世界性公認的難題,沒有幾個國家能夠準确的判斷出下一波疫情的具體時間或者高峰隻能是一個大概的預估過程,在這方面專家做出什麼預測,咱們作為局外人要聽從。我曾經是最早批評專家,在開放以後采用嚴格防疫時代的資料去推算開放以後資料的人之一,但是在開放以後判斷下一波疫情以及走向方面,我認可部分專家的觀點。一個人不應該有非黑即白的思想,人家對着咱就支援人家不對的咱們就提出異議,這也是筆者倡導的對事不對人的讨論方法。

在我們形成自然免疫或者是因為疫苗形成免疫之後,因為每個人的抗體,減弱到能夠被感染的程度的時間是不一緻的,是以局部分散的疫情,是以後的主流。

其實我是很尊重某個疾控專家的,但是他提出春節的時候有疫情的想法,超出了我的想象。國際上公認的抗體減弱的時間段,大概是三個月到6個月之間。按這個推斷,我們大概在3月10号以後才會分批次有其他的疫情出現,而且這也是建立在我們的國門,有新的病毒株進來的基礎上。我不知道他這個結論為什麼要放在1月底2月初??但是這位同志已做了相關的更正,這是難能可貴的。其實這位專家是我比較敬佩的一名專家。

一個網友今天請教我怎麼對待病毒的問題,其實我怎麼可能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呢,但我認為隻有12字真言就夠了。

勇敢面對,不懼病毒,個人防疫。

你談不談它都在那裡,我們隻能跟 它習慣性的做鄰居了。在時間的推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根據各自的經驗學會自己的一套防禦方法。

而且我有一種期望,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專家的響應,是什麼期望呢?我覺得随着這種病毒r0值的越來越大,我的認識是這種病毒的毒性有可能下降到我們能接受的程度,當然這隻是一種願望,因為在柳葉刀的一篇雜志中有人證明了,比起初代病毒奧米克戎的毒性在下降,但這篇文章的附注上寫了另外一段話,有部分科學人物反對。

當我們習慣了跟它共存的時候,随着時間的推移,哪裡會有什麼恐懼,或者是自信心了,平常心就行了。

對于以後的疫情隻需一句話就可以代表了,無論它有或者沒有。那就是實事求是的描述今後的疫情狀況。隻有我們每個人都變成平常心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麼不能解決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