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五篇文章,我都是在分享「時間管理」相關的内容:
第50号文章,我分享了一個小小的桌面插件,将我們的日、周、月、年、人生這五個次元的時間具象化、可視化,讓我們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目前”的時間所處的位置。
第51号文章,我們明白了,用一個簡單易行的小方法記錄一下我們的「有效工作時間」,這會殘忍地讓我們面對低效的事實,進而有意識地去減少那些非工作時間和非學習時間。
第52号文章,則是有效工作時間的高階用法:教會我們自制《人生月曆》,把一生、年月日、有效工作時間都結合成一個表格,把我們一生的時間都融入進去。因為看到,是以珍惜。
第53号文章,我們學會了番茄工作法和經常在事前問自己一個問題,來管理一整塊的時間,避免做那些無用的事情。就算真的要娛樂,我也提供了一個既能娛樂又能有收獲的方法。
第54号文章則與53号的一整塊時間對應,教會我們如何管理碎片化時間。也就是不要主動去把時間給碎片化,以及那些無法避免的碎片化時間,可以通過小小本記單詞法(适用于學生)、聽書和活動身體(适用于工作的人)等方法來使用。
而今天,我們繼續研究一下時間管理。
今天的話題是,把昨天文中提過的「聽書」,進行一個延伸擴充。
也就是「時間的複用」。
這個概念,其實非常非常簡單,簡單到我不知道該怎麼寫。
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有做到「時間的複用」。
時間的複用,說白了,就是同一時間,同時做兩件及以上的事情。
比如,
- 一邊學習一邊聽歌。
- 一邊吃飯一邊玩手機。
- 一邊上廁所一邊玩手機。
- ....
是吧?
很多人都做過類似的事情。
但是,這種做法,真的好嗎?
有人說,通過同時做幾件事情,我可以省下大量的時間,當然好呀。
也有人說,同時做幾件事情,往往什麼都做不好,而且效率也不高,因為我會分心。
那麼,「時間複用法」到底要不要使用呢?
▌ 01 不要用
先抛出結論:我不建議使用「時間複用法」。
為什麼?
1.是一心二用?還是注意力配置設定?
人,至少是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是無法做到一心二用的。
如果強行一心二用,帶來的隻能是低效的事實,最終摔得很慘。
那我們平時的一邊聽歌一邊學習,是怎麼回事呢?這難道不是一心二用嗎?
是的,這并非是一心二用,這種做法隻不過是把我們有限的注意力分開成兩部分,一部分用來學習,一部分用來聽歌。
有時候學到興緻上了,你實際上是不知道音樂在唱什麼;
同樣的,某一段旋律突然勾起了你的回憶,那麼你就很容易走神,進而不知道書本裡的内容在講什麼。
是以,在這個過程中,你其實是不斷地把你的注意力進行分割,并且在學習和聽歌之間反複橫跳。
那麼你想想看,這是不是跟我們昨天說的那樣,是我們自己人為地把時間給碎片化了再使用?
表面上是學習一小時,實際上你是學習1分鐘,走神幾分鐘,又回來學習1分鐘,又走神,就這樣不斷循環了一個小時。
再加上,我們需要進入學習狀态,才能認真地學習。那麼這個「進入狀态」,同樣是需要時間的。
最終,你的真實學習時間其實要遠遠小于一小時,而且吸收的内容數量往往不盡人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了就忘”。
越不認真、越不專注,自然就是忘得越多咯,甚至有可能一點兒都沒記在腦子裡。
是以,在同一時間隻專注于做一件事情,才是把這一份時間發揮出最大效率的方法。
2.人生處處是修行。專注,才能得道。
我們先來聽一個小故事吧。
▼
一位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麼?”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後呢?”
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愣住了:“那麼何謂得道?”
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着擔水,擔水時惦記着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
這是一個頗有深意的小故事,當你看完前面的文章内容,想必能領悟到某些東西。
是的,「專注于當下」,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要專注于當下,但是精細度還不夠高,往往隻停留在“現在要做好眼前的事情”的表面,
我們其實還可以繼續細分,當你做“眼前的事情”的時候,就隻做“眼前的事情”,不要把其他東西加入進去。
- 吃飯的時候認真吃飯。
- 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習。
- 鍛煉的時候認真鍛煉。
- 睡覺的時候認真睡覺。
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是在修行,都是需要「專注」。
甚至你還可以進一步延伸:
- 焦慮的時候認真焦慮。
- 生氣的時候認真生氣。
- 悲傷的時候認真悲傷。
- 煩躁的時候認真煩躁。
當你真的做到了認真去焦慮、認真去生氣、認真去悲傷、認真去煩躁的時候,
你會發現,這些所謂的負面情緒,都隻是一些表象的東西,也就是佛學中講的“空”。
而這種「認真去焦慮/生氣/悲傷/煩躁」的做法,即是 正念的奇迹。
綜上所述,我不建議你使用「時間的複用」,而是建議你,
「認真,且專注」。
▌ 02 非要用怎麼辦?
有辦法。
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仍然是可以使用的。
比如,我前面提過的聽書。
但是并非什麼時候都可以一邊做某事一邊聽書的。
比方說,你不可能一邊學習高數一邊聽國文書。
這樣的效率将會大大降低。
是以,一邊做某事一邊聽書,這裡面的“某事”,最好是那種,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的、不需要耗費多少注意力的、真正無法避免的碎片化時間的事情。
➤比如,坐地鐵。
坐地鐵的時候,如果你擡起頭朝四周觀察一下,會發現很多的中年人、年輕人、甚至一些孩子,都在低着頭玩手機。
哦,差點忘了,當你真的要“擡起頭”然後去觀察的時候,說明你自己也是這樣在坐地鐵的時候玩手機的,哈哈哈。
像這種情況下,你就是在用别人玩手機的時間來聽書提升自己,悄悄地努力,然後驚豔所有人~
➤再比如,寶媽帶孩子。
寶媽帶孩子的時候,要一直陪着孩子。眼睛、手臂等都要留給孩子。但是聽覺可以拿出來用啊,
你可以打開音箱,一邊聽書聽課程,一邊帶孩子。
而且,孩子其實也是可以聽得到的,這樣也是順便給孩子一些類似于胎教的「幼兒教育」。
➤還有,做家務。
你可以一邊掃地拖地,一邊“聽”,這并不影響做家務。
當然,有些人是很喜歡做家務的,我就認識一些朋友,她們會喜歡通過「專注于打掃屋子」來獲得身心的放松。
如果是這種模式,就不适合一邊做家務一邊聽書了。
總之,一定要靈活運用。
說到靈活運用,我們還可以繼續深挖下去,
比如,我們可以利用「逆向思維」去思考一下:
既然,同一時間做好幾件事會讓我們分心。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利用這個規律,反其道而行,用來轉移痛苦?
對不對?
當你覺得痛苦、難受、焦慮、沮喪的時候,是不是可以主動去做一些其他事情,讓自己「轉移注意力」?
是吧?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讓自己忙碌起來,就不焦慮了。
一樣的道理而已。
▌ 03 結尾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差不多結束啦。
看完今天的文章,或許你還有疑惑:有時候我也想專注啊,但是總是容易思緒飄忽,一不注意就走神了,怎麼辦呢?
明天的文章,就是關于這個内容的主題:如何讓自己做到專注。
如果你也感興趣,記得關注我噢,明天我們不見不散~
好啦,既然都看到這裡了,
那就祝你,活用「時間複用法」,想用随時能用,不想用随時能保持專一。
共勉。
全文完,如果覺得本文不錯,歡迎點個贊嗷~
最後,再次拜謝您的閱讀。
原文連結,排版更好些:55-時間管理之六:時間的複用——如何把一份時間發揮出好幾份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