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讀者讓我寫一下考研經驗分享,但是距離我考研已經過去好久了,記憶有些模糊,正好小賀讀者群有一位今年上岸哈工大的學弟,是以就邀請了他為大家分享。
如果你身邊有人想要考研,可以轉發給他看看,希望對準備考研的學弟學妹有一丢丢幫助。
以下為學弟的分享
作者:RaymondG
整理排版:herongwei
筆者大學是江蘇省某雙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今年以初試400+(英語80+,政治80+,數學140+,專業課100+)考研上岸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計算機專碩。
受号主的邀請,寫下這篇文章給後來人一些參考以及分享自己的一些心路曆程。
初衷及擇校
大學的保研名額 200 多人最後不到 10 個,綜合了一下還是選擇考研。
是以大學前三年過得很浪了。
小賀寄語:大學階段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一定要好好珍惜規劃。
由于聯考考得由于一些原因考得并不是很理想,或許是為了追上曾經的自己又或是盲目自信。
一開始目标就定在北航或哈工深,由于我本就是深圳人,加上無法接受北方的大澡堂還是選擇了離家近的哈工深。
初試
我是從大概 3 月份開始準備考研的,正好碰上疫情爆發,上半年被困在家,直到 8 月底才去學校。
從 2 月份開始,我就在知乎有意無意的刷到一些考研經驗分享,現在看來大多是無用的。
純流水賬式的記錄第二天就會忘記,隻能是了解一些考研重要時間點及需要使用的書籍,是以本文也隻會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曆與一些自己的感悟。
這些感悟對考研初期的我必然是廢話,比如英語閱讀的“仔細讀原文”,這在對于考研初期的我來說就是一句廢的不行的話。
但我後期總結出來的經驗也确就是這句話,隻不過感悟更深罷了,對于現在處于考研初期的讀者現在記下這句話或許後期感悟得會更快也會更深。
我的經曆隻能作為參考,每個人的基礎、背景不同,對于經曆的生搬硬套隻能适得其反,提取一些适用于自己的模式融合進自己的學習生活才是切實可行的。
對于所有科目的一句核心總結就是“多做題”,我現在認為學生去考試就像是深度學習,學生(模型)多做題(資料),就能得到一個好分數(準确率)。
隻有多做題,不自覺的吸取到題目的特征(特征提取)獲得泛化能力,才能在新的題目(測試資料)面前有更好的表現。(這個比喻非常生動形象)
英語
英語的主要得分點是閱讀,“得閱讀者得考研”是絕對沒有錯的。閱讀的核心思想是“仔細閱讀原文”。

我一開始做真題閱讀時,每一張卷子都會固定錯5個,後來在知乎搜尋怎麼提高閱讀準确率。
大部分答案是讓對錯誤進行分類又或是對不同題型運用不同解題技巧,可我照做後感覺并不是很好,感覺并沒有什麼提升,遂作罷。
後來又看到一篇文章,将閱讀分為内功派與技巧派,于是嘗試對着答案的文章中文翻譯做了一遍,發現其難度甚至比不上國中的國文閱讀題。
得到的收獲便是閱讀技巧還是其次,你想一篇中文文章放你面前,做幾個那種難度的選擇題能有多難呢。
然後就是如何解決看不懂文章内容的問題呢?
一是背單詞,這個沒有巧可以取,隻能硬背,推薦按照艾賓浩斯記憶曲線進行背誦;
二是對長難句的了解,這個其實就是将句子分解為主謂賓定狀補,結構分析出來了即使有那麼一兩個詞不認識。
大意或是情感内容是不可能了解歪的,那麼做題的正确率也會大幅提升。
對于閱讀的步驟,我實踐下來的做法是先閱讀題目(包括選項),大概先了解本文講的是什麼,然後帶着你了解到背景知識再去仔細閱讀原文,這樣意思也不容易了解歪。
尤其是注意主語和謂語,要知道是誰幹了什麼,經常出現的錯誤選項就是A幹了B的事。
最後就是信心同樣重要,當然這個是通過大量閱讀之後積累出來的,當有了信心,閱讀時就不會浮躁,也就能靜下心來好好閱讀。
我在考場時有一篇閱讀其實第一遍是沒有太讀明白的,但我就是有股蜜汁自信,又不慌不忙仔細讀了一遍,現在想來如果沒有那股自信浮浮燥燥地讀完,結果應該不會太好吧。
政治
政治我是 8 月份才開始,慢悠悠的每天飯後看兩集徐濤老師的強化課程,權當飯後“相聲”,但還是要記住這不是主食,不可沉迷。
還是建議買一本配套的《核心考案》,跟着老師在上面圈圈劃劃,不過這不是為了以後友善複習,而是确定自己是有在聽課的而不是神遊在某處。
課上的筆記若是書上原話則沒有必要記,書上沒有的尤其是徐濤老師常會畫一些表格,這種還是應該記下。
由于時間比較緊張,我開始做 1000 題的時候都快 10 月份,是以到最後 1000 題也沒有完整的刷完。
現在看來 1000 題的必要性似乎也沒有那麼大,大到需要二刷甚至三刷的程度,因為考研政治選擇題的時效性比較強,出的内容大多與當年的時事相關。
即使1000題刷了幾遍也不過是強化一些基礎概念如時間點的記憶,成本效益實在不高。
而這些時間點或者概念的記憶完全可以通過時不時翻看精煉小冊子對照模拟題的題目進行記憶效率更高。
政治選擇題是有技巧的,此處推薦徐濤的做題班,當時跟着他刷完了他自己編的一些題。
由那以後不僅強化了一些基礎概念同時也知曉了一些做題技巧,這對于以後自己做題總結是大有脾益的。
是以總結下來,我的政治選擇題主要是靠徐濤做題班加後期大量的模拟題才得到強化的。
對于大題,肖四 yyds!考場上簡直就是默寫,此處不建議直接硬背,可以去找一些助記,比如 B 站的空卡以及一些公衆号的帶背。
數學
高數當時是聽的張宇基礎班,同樣是當相聲聽,聽了一遍下來依舊啥也不會,然後看了網上買了一本李正元全書,堅持寫了一章,太難了堅持不下去,換了880,也就做了一兩章,還是沒做明白。
時間已經到了7月份,我依然是沒做什麼題的狀态,當時可能積分還求不明白.心想:這不完犢子了嗎。
于是心一橫,就忒着18講硬刷,兩天刷一節咋的一個多月也刷完了,就這樣硬刷完了一遍,一做題還是一臉懵逼,前面又全忘了,于是再心一橫再刷一遍。
這次采取背英語單詞的政策,使用類似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的複習方法,刷完隔個幾天再刷一遍,就這樣國慶左右18講刷了個兩三遍。
期間還聽了武忠祥的強化班(強力推薦),這時候再去做題就順暢了些,不過一些地方仍不熟練,如最基本的微分方程當時還解不利索。
線代一開始聽楊超的線代班,聽誰的感覺不所謂主要是對線代的基本概念有一個了解,聽完就做了1000題,感覺做不明白。
正巧手頭有一本因為高數買的李正元全書,就跑去做那個,發現是真的好,全書的線代部分來來回回刷了三遍,再去做1000題就是勢如破竹。
機率聽的方浩,基礎和強化都聽了,依舊是刷李正元全書,又來來回回刷了三遍,再去做其他的同樣是橫掃。
總結一下基礎強化階段做的題,高數:18講,線代機率:李正元全書,得出結論題刷的不在多,在精,市面上的每一本書都涵蓋了該學科大部分内容,刷明白一本,其他不過是觸類旁通。
真正對于我數學提升最大的階段應是刷套卷,當時是國慶開始每天一套題,甚至有時候一天兩套,一開始做肯定是十分坎坷,一堆不會的,對于不會的錯題可以分類記錄下來。
每次做到不會的就想想錯題本上有沒有跟這個類似的題目,這個其實就是将你記錄的錯題再檢索了一遍,通過這樣一遍遍的檢索,不用刻意看,錯題也就全都浏覽了一遍。
到後來倆小時能做完一套,感覺到自己一步步的成長是愉悅的也極大提升了自己的做題幸福感。到考研後期時,每天晚上什麼都不想幹的時候就會戴上耳機放一首輕音樂做 660 題當作放松。
專業課
由于我專業課考的并不是很好,這裡就不給經驗以免誤導後人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哈工大專業課考 csapp,這本書哪怕是不考研也是十分推薦閱讀的,更是被評為 cs 專業神書。我想在我研究所學生階段應該還會重新閱讀這本書。小賀寄語:又看到了 csapp 神書,經典書籍永不過時。
複試
複試主要是考察對于計算機學科的每一門學科的把握情況,複試考綱給的也十分模糊,并沒有詳細指出考哪一門,是以對于跨考十分不友好。
資料庫、算法、編譯原理、作業系統、軟體工程、離散數學等都有可能考到,是以隻能是大學對這些課程掌握的比較好又或是複試恰好考上了你複習的内容。小賀寄語:平時專業課如果認真學習,複試隻不過是水到渠成。
收獲
對考研最大的感悟大概就是要學會孤獨、學會自娛自樂窮開心。
當時身邊也沒有研友,自己一個人去教室,一個人去吃飯,一天僅有的交談也就是晚上回宿舍與舍友講兩句話。
然後快國慶的時候恰好碰上原神開服,跑去玩了幾天算是放松了下心情。再之後又去玩了會公主連結,每天早上醒來的動力就是看看我的二次元老婆,還買了一個二次元的抱枕,現在想來那段時間可能是真的空虛吧,心靈上也沒有一個支柱。
在 12 月份之前我對于考上研究所學生的想法其實是沒有那麼堅定的,想着大不了再考一年,到 12 月份我就算是徹底破防了,這種孤獨對于心理的折磨實在是嚴酷,讓我直接放棄了二戰的念頭,要麼一戰上岸要麼找工作,打死也不會再來一次。
同時,我還要感謝蕪湖大司馬,陪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熬的夜晚,考研後期每天最開心的時間就是洗完澡坐在椅子上啃着蘋果看馬老師的下飯視訊。
願每個在閱讀本文章且在考研路上的人能找到你的心靈支柱,支撐你走完這剩下的半年,祝你一戰成碩,以後皆是坦途!
小賀寄語:考研備考的過程真的很苦,經曆過的人深有體會,越努力,越幸運。願努力考研的你們,都能成功上岸心儀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