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積電2700億在美設廠遭質疑:“一個糟糕的商業決策”

全球最大的先進計算機晶片制造商台積電正在更新和擴建亞利桑那州的一家新工廠,這有望幫助美國走向更加自力更生的技術未來。

但對公司的一些人來說,這個 400 億美元的項目是另外一回事:一個糟糕的商業決策。

根據對台積電 11 名員工的采訪,這家台灣晶片制造商對其美國工廠的内部疑慮正在增加,這些員工因未獲授權公開發言而不願透露姓名。許多員工表示,該項目可能會分散長期以來幫助台積電戰勝競争對手的研發重點。一些人補充說,由于潛在的文化沖突,他們對移居美國猶豫不決。

他們的擔憂凸顯了台積電的棘手處境。作為最大的晶片制造商,為從手機到汽車再到飛彈的一切提供動力,該公司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擁有令人垂涎的技術訣竅。但陷入美國和中國之間圍繞技術上司地位的不斷加深的鬥争中,台積電試圖對沖其賭注——卻發現其行動正在制造新的緊張局勢。

它在鳳凰城北郊的工廠擴建旨在使先進的微晶片生産更接近美國,并遠離與中國的任何潛在對峙。然而,這項努力引發了内部憂慮,高昂的成本和管理上的挑戰表明,将人類已知的最複雜的制造技術之一移植到半個地球的另一端是多麼困難。

亞利桑那工廠要取得成功的壓力是巨大的。失敗将意味着美國培育幾十年前主要轉移到亞洲的先進晶片制造業的努力受挫。台積電可能會花費數十億美元建造一家無法生産足夠可行晶片的工廠,以使其值得付出努力。

“從商業角度來看,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毫無意義,”私募股權公司 Kirkland Capital 董事長、前科技分析師柯克·楊 (Kirk Yang) 以高昂的成本為由表示。他補充說,台積電可能出于政治考慮被迫在美國設廠,但“到目前為止,鳳凰項目對台積電或台灣的收益微乎其微。”

亞利桑那項目是台積電對近年來全球對晶片生産地緣政治日益增長的擔憂做出的第一個重大讓步。這家長期以來幾乎所有工廠都在台灣的晶片巨頭現在也在日本建廠。兩位知情人士表示,歐洲決策者已經推出了吸引台積電建廠的計劃,而該公司正處于對該工廠做出決定的最後階段。

台積電發言人 Nina Kao 沒有直接回應内部對亞利桑那州投資的擔憂。但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她表示,美國工廠選址的決定是基于多種因素,包括客戶需求、市場機會和挖掘全球人才的機會。

Nina Kao補充說,台積電正在加強教育訓練,将海外人才融入其企業文化。她說,該公司将“積極傾聽并在需要時提供改變”。

台積電于 2020 年 5 月宣布在亞利桑那州建廠,最初承諾向其投資 120 億美元。去年 12 月,該公司将投資增加到 400 億美元,并計劃用更先進的——但不是最先進的——晶片制造技術更新工廠。預計該工廠将于 2024 年開始生産微晶片,該公司表示稍後将在該地點增設第二家工廠。

該項目具有挑戰性。在上個月的财報電話會議上,台積電表示,受人工費用、許可證、合規性和通貨膨脹的推動,美國的建設成本可能至少是台灣的四倍。台積電首席财務官 Wendell Huang 表示,美國的投資可能會損害台積電今年的盈利能力。

“台積電認識到台灣晶圓廠與海外晶圓廠之間存在成本差距,”Nina Kao說,她使用的是制造廠或工廠的簡稱。她補充說,公司仍預計長期毛利率強勁。

台積電還需要附近的供應商為亞利桑那工廠提供原材料、裝置和關鍵部件。然而,一些試圖在那裡加入的供應商表示,他們遇到了勞動力挑戰和高成本。

Chang Chun Arizona 是一家化學品供應商,該公司在亞利桑那州卡薩格蘭德投資了 3 億美元的工廠,距離菲尼克斯約一小時車程,其總裁 Calvin Su 表示,其工廠建設成本是台灣成本的 10 倍。他說,由于不熟悉美國法規和建築許可,以及生産材料供應不足,導緻成本上升。

這家台灣晶片巨頭的工程和建築承包商 CTCI Corporation 的董事長邁克爾·楊說,亞利桑那工廠的建設成本“遠遠超出”他的客戶的預期。他說,除了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之外,這家晶片制造商還在與英特爾競争——後者也在亞利桑那州擴張——争奪熟練勞動力和建築裝置。

“當我們一開始報告我們的報價時,客戶回答說:'你瘋了嗎?' 但事實就是這樣,”楊先生說。

一些台積電工程師表示,他們擔心亞利桑那工廠将如何融合美國和台灣員工。他們說,在台灣,工程師工作時間長,周末輪班,開玩笑說他們“爆肝”為晶片制造商工作。他們說,這種犧牲對美國員工的吸引力可能較小。

去年離開台積電的工程師 Wayne Chiu 表示,他曾考慮過加入該公司的海外擴張計劃,但在意識到他可能不得不填補美國員工的空缺後失去了興趣。

“晶圓制造最困難的不是技術,”他說。“最難的是人事管理。美國人在這方面做得最差,因為美國人是最難管理的。”(“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about wafer manufacturing is not technology,” he said.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is personnel management. Americans are the worst at this, because Americans are the most difficult to manage.”)

教育訓練美國工程師的三名台積電員工表示,他們之間的做法很難标準化。他們說,當台灣勞工毫無疑問地按照他們被告知的去做時,美國員工向經理提出挑戰,質疑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亞利桑那州台積電的一位工程師說,一些美國人在配置設定多項任務時表現不佳,有時會拒絕接受新任務,而不是更加努力地完成所有任務。八名員工表示,台灣勞工認為在鳳凰城工作的人将承擔比美國同僚更大的責任。

台積電二十多年前的第一筆美國投資,也具有警示意義。

1990 年代後期,公司創始人張忠謀推行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海外擴張計劃,并在華盛頓州建立了晶片制造子公司 WaferTech。張先生去年在布魯金斯學會的播客中說,盡管承諾在那裡建立多家工廠,但在經曆了“一系列醜陋的意外”之後,包括高成本和熟練勞動力短缺,張先生隻好停了下來。

張先生質疑美國重塑全球半導體供應鍊的努力,他在 2021 年的一個公開論壇上表示,台積電成功背後的台灣優勢無法在美國複制。

在 Brookings Institution 播客中,他還争辯說,美國政府根據CHIPS 法案指定的 520 億美元補貼,這是一項旨在刺激國内先進晶片生産的聯邦資助計劃,不足以啟動該行業。他稱之為“徒勞的昂貴練習”。

但在台積電去年 12 月宣布擴建鳳凰工廠時,張先生似乎回心轉意了。他說,這一次,公司“準備得更充分”。

在給《紐約時報》的一封電子郵件中,張先生表示,他堅持他在去年的播客和 12 月在亞利桑那州舉行的活動中發表的言論。他拒絕進一步置評。(In an email to The New York Times, Mr. Chang said he stood by his remarks in last year’s podcast and at the December event in Arizona. He declined to comment further.)

對此,台積電回應稱,規劃晶圓廠選址時有許多考量,包含客戶需求、市場機會、成本效益以及營運效率等各項條件,而亞利桑那州晶圓廠計劃也是提供台積電招募全球人才很好的機會。

随著全球業務擴充,台積電積極強化内部教育訓練,以促進全球人才共融,并珍視其多元的觀點及背景為台積電帶來的價值。

台積電表示,在設立每個晶圓廠時,當地都會有著不同的特性與氛圍,包括台灣在内,台積電協助新進員工順利融入公司企業文化,來台受訓或是海外外派的項目皆持續進行中。據了解,台積電目前已有600多名外籍員工來台受訓并傳回美國,同時員工申請外派情況踴躍。

台積電強調,緻力創造開放、多元和包容的工作環境,為海内外員工安排許多跨文化溝通與合作的教育訓練及管理課程。台積電也設立多種溝通管道,以利員工分享關于工作環境的任何想法或疑慮,台積電重視員工的意見并帶來改變。

台積電指出,了解海内外晶圓廠之間存在成本差異,這也都在規劃考量當中,預測長期毛利率可達53%或更高。

來源:編譯自NYtimes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