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這輩子,最怕中年才讀懂《步履不停》

2007年,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暫緩下手裡繁忙的工作,陪伴在重病的母親身邊。

這是他成年以後,為數不多的可以與母親相處的時光。

數月後,母親溘然長逝,是枝裕和卻久久無法走出悲傷和悔恨。

他意識到,過去的歲月裡,自己實在是錯過太多。

是枝裕和檢討了前半生,以自己為藍本,将所有的思念和遺憾,寫進了小說《步履不停》。

書裡描述了一個叫橫山良多的男人,因為長兄的忌日,特地趕回家與親人相見。

由于長久以來與家裡沖突頗深,他回家後,每天都如坐針氈,隻想馬上逃離。

直到數年之後,良多才知道,那竟是全家人的最後一次團聚。

如今,那些後悔與不甘,都化作了再也無法彌補的遺憾。

這是個平淡而瑣碎的故事,卻是每個人都會經曆的悲傷。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可也總會敗給世事無常。

我們隻顧着埋頭向前沖,等到停下時,才發現有太多的來不及。

人這輩子,最怕的是我們步履不停,而歲月也腳步匆匆、從不回頭。

人這輩子,最怕中年才讀懂《步履不停》

1

心有枷鎖,家成囚籠

四十年前,橫山良多出生在日本一個小鎮家庭中。

他的父親是個嚴厲的男人,一貫主張男人以事業為重。

由于能力所限,父親一直沒能進入大醫院。但他也開了家小小診所,頗受鄰裡尊重。

和所有望子成龍的父親一樣,他期盼兒子能學醫有成,然後繼承自己的衣缽。

良多的母親是全職太太。一輩子除了料理家務,就是偶爾繪畫插花陶冶情操。

和全天下的母親一樣,她任勞任怨,把三個子女照料長大。

然後就盼着兒女們早早成家生子,擁有自己的幸福。

這是無數個普通家庭的縮影。

可身處其中,橫山良多隻覺得窒息。

因為幾十年來,他從來沒能達成過父母的希望。

小時候,良多想争取父親的歡心,在作文裡立志要做一名醫生。

可事實是,他既沒有天賦,也沒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努力多年,成績依然平平。

無奈之下,良多隻得去學習唯一擅長的科目——美術。

可畢業出來,他依然找不到好工作,隻能四處打工,一度還要靠老師的施舍才有職位。

這次回家之前,他又一次失業,投遞出去的所有履歷也都沒有回音。

父親例行問起,現在還能不能糊口。良多狼狽不堪,隻能編出謊言掩飾。

除了工作失意,良多的婚姻也無法令家人滿意。

大學畢業後,良多一直單身。

母親頻繁催婚,甚至說出了“就算結了再離婚也行”。

可直到四十歲這年,良多才娶了一名喪夫再嫁的女子,還帶着十歲的繼子。

初次見面的時候,母親禮儀周到地表示了歡迎。

可一轉身,她就背地裡勸說良多離婚。

神經大條的父親,更是當面表達了對“拖油瓶”的嫌棄,弄得良多夫妻尴尬不已。

重重積怨之下,良多隻想遠遠逃開,再不回來。

哪怕他明知道,姐姐正謀劃着搬回父母身邊,改建老宅,這可能會威脅到自己對老宅和土地的繼承權。

但隻要能擺脫父母,他覺得失去财産也十分值得。

良多身處的困境,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中年人的日常。

生而為人,誰不是背負着家人的指望

可惜世事艱辛,大多數人打拼半生,依然庸庸碌碌。

人到中年,無顔面對家人的失望,更無法正視自己的無助。

隻能用逃離躲避内疚,用不耐煩掩飾軟弱。

當心捆上一層層枷鎖,一直渴盼的家,反而成了自己最畏懼的牢籠。

人這輩子,最怕中年才讀懂《步履不停》

2

别等來日方長,因為餘生無常

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橫山良多就痛苦的意識到,也許他這一生,都不得不生活在哥哥純平的陰影下。

還在學生時代,純平就成績優秀,而且人緣極佳。

老師們談起純平,全是喜愛。偶爾提起良多,就輕描淡寫稱其為“橫山家的弟弟”。

在家裡,純平更是最耀眼的存在。

母親以他為傲,處處看重誇獎。父親則把純平視為傳人,在他身上寄予厚望。

失落的良多,在十八歲那年,沒有與任何人商量,決定放棄學醫,轉去學習美術。

因為這是哥哥唯一不擅長的科目。

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憑努力在家人面前揚眉吐氣。

可惜良多還沒等到自己功成名就,先等來了哥哥的噩耗。

那一天,純平一時興起去海邊散步,發現有個孩子溺水。

他奮不顧身跳進大海,救出了孩子,卻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十五年來,母親無數次埋怨自己,當天應該阻止純平去海邊。她遷怒那個被救的孩子,要求對方每年都來祭拜,一次又一次表達謙卑和愧疚。

父親同時失去了血脈和事業的繼承人,變得越發孤僻。

即使退休以後,他也常常獨自待在診室内。雖然他知道,這裡再不會迎來下一任主人。

而良多感受到的,除了悲傷,還有慚愧。

當初他是仗着哥哥能繼承家業,才放肆出去追求自我。

結果在這條路上打拼多年,還是一事無成。人到中年,他也不敢為了家業放棄美術,從頭再去學醫。

自卑的良多,對父母的态度變得越發敏感。

看到自己的房間變成雜物間,哥哥的卧室卻一直被打掃得幹幹淨淨時,良多在心中暗自惱火。

聽見母親把自己兒時的趣事記到哥哥身上,良多也忍不住鄭重向父親糾正。

他心中積攢了太多的不忿,以至于雖然察覺到了家裡的改變,也并沒有将這些變化放到心上。

他知道浴室已經增加了防滑的扶手,父親行走已不再靈便,母親心中更加偏執。

可良多隐隐覺得,死亡和别離,都還遙不可及。

他強忍着不耐,與家人一起聚餐、合影、掃墓,然後匆匆離去。

卻沒有料到,這次相見,竟是全家人的最後一次合影。

第二年,外甥因病沒來。第三年,姐姐一家去了夏威夷。

再後來,就是父親逝去,母親病重……變故接二連三,令人措手不及。

那個全家人齊聚一堂歡聲笑語的午後,永遠成為了腦海裡漸漸發黃的記憶。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以為人生很長,自己有大把時間恣意成長。

于是急匆匆張開翅膀,頭也不回地奔向遠方。

掙紮半生,卻發現目标依然遙不可及。

可父母已經老去,等不及兒女功成名就再從容盡孝。

家人亟待撫養,等不及你我羽翼豐滿再為他們遮風擋雨。

歲月最殘酷之處,就在于流逝的速度常常快過我們攀爬的腳步。

别去等來日方長,因為餘生,從來不長。

珍惜正在身邊的每一次相守,因為每一分鐘都是無法重來的珍貴。

人這輩子,最怕中年才讀懂《步履不停》

3

歲月步履不停,且珍惜且前行

父親逝去後,母親繼續獨居在老宅。良多和姐姐各自為生活忙碌,隻能偶爾打電話問候。

有一天,良多突然夢見父親。

父親托夢說,母親可能在二十八日那天出事。

醒來後,良多很是挂心。

但殘酷的現實是,今年的工作,他要忙到二十八日才能收尾。

他還有同僚需要應酬,還有小家需要照顧。

身為中年人,良多沒辦法将太多的精力和體力都投入給母親,隻能繼續每天發短信問候。

但好在,母親每天的回複一如既往,隻是絮絮叨叨關心兒子的身體。

松弛下來的良多,打算按照原計劃,三十一日回家陪母親過年。

卻不料二十九日一早,姐姐就打來電話說,母親摔傷,被送往醫院。

她倒下的時候,沒有一個子女陪在身邊。

良多猛然意識到,他實在是虧欠了母親太多。

他直到四十歲那年,才第一次給母親零花錢。

母親收下錢後滿臉愉悅,可他再沒讓母親享受過第二次歡悅。

他還承諾開車帶母親出遊。可一轉頭就将這事兒忘到腦後,至今還沒學好駕照。

他還沒能讓母親看見自己有出息的樣子,沒能讓母親見到自己的血脈。

他想讓母親能活着看到所有心願一一實作,可再高明的醫學手段,也擋不住生命的流逝。

母親的病還是一天比一天重下去,直到她變成了植物人。

醫生再三表示,病人已經沒有知覺,所有治療都是在增加苦楚。

可良多還是要求醫院為母親上了呼吸機。

因為他想讓母親堅持到自己的女兒出生,讓母親看到自己後繼有人。

這是自己唯一能稍稍彌補的遺憾。

然而無論有多麼不舍,母親還是無可挽回地逝去了。

良多突然意識到,從此以後,自己不再是某個人的兒子,而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他需要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成為妻子兒女的依靠。

他考了駕照,買了車,帶着家人四處兜風,實作了當年未能給母親兌現的承諾。

他還計劃明年帶着子女回家掃墓,講述母親曾經講過的故事,傳承親人一代又一代的思念。

這就是生活,總有意外不期而至,總有缺憾來不及彌補。

與其等到在失去以後,才在痛徹心扉中悔不當初。

還不如從現在開始,用心去回報當下的每一分溫暖。

此刻你能多一刻陪伴,未來就會少千百次遺憾。

歲月從來步履不停,那就讓我們在命運的道路上,且珍惜且前行。

人這輩子,最怕中年才讀懂《步履不停》

書中,作者借良多之口沉痛地感歎:“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

人到中年,你會發現,生活裡撲面而來的都是失去。

失去兌現承諾的對象,失去彌補遺憾的機會,失去慰藉人生的陪伴,失去照亮生命的悸動……

無數珍而重之的人和事,都要在歲月的沙漏裡無可挽回地簌簌流下。

沒有人能停滞住時間,我們唯一都能做的,就是緊緊握住當下。

珍惜每一個相擁的日常,善待身邊的每一位家人。

往後的每一天,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我們用力去愛,用心去呵護。

點個贊吧 ,餘生,多一點陪伴,便少一點遺憾。

作者:洞見·舒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