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長文:“趕潮女”現象——論大陸80~95生人的兩性關系危機

題記

我今天,想要做一個萬字剖析,關于目前婚戀市場上廣受熱議的大齡未婚女性問題。

從80年開始到95年結束,這15年之間出生的女性,她們在婚戀上出現的問題都非常明顯。

這是其他任何時期的女性都沒有經曆過的。

為什麼在社交媒體上我們看到大量的案例在婚戀上碰的頭破血流,受盡情傷?

為什麼這些單身精英們可以處理各種工作上的棘手難題,卻獨獨在婚戀上栽了跟頭?

為什麼大城市相親機構女多男少的問題一直存在,甚至還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問題的答案,都在這篇文章裡。

這篇文章,會徹底颠覆大多數人對當今婚戀的認知。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你就會知道,在大齡未婚女性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80-95這一代女性的婚戀危機到底是如何醞釀,如何産生,如何發展,以及最終會走向何方。

以及,這一代女性,到底在婚戀上該如何脫困。

衆所周知,在中國的婚戀市場上存在着很大一部分女性,父母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在她們身上,她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父母的教導裡,滿足着父母的期待。

她們也很争氣,小時候好好學習,大多考上了不錯的大學,找到了體面的工作。

就當所有人都覺得她們的人生會繼續順利下去時,她們卻在婚戀市場上經曆了驚濤駭浪般的挫折。

擇偶時,她們極難碰到合适的人,哪怕碰到合适的人,也很難進入婚姻。眼瞅着青春一點點過去,拖成了大齡未婚女性,她們和父母更着急了,慌不擇路地想要抓住身邊的男人,有些經曆比較悲慘的甚至碰到了殺豬盤。

她們在事業上的順利和婚戀上的波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不管是在大城市的相親角,還是每年過年回家,家族聚餐的飯桌上,我們都能看到這些女性的焦慮和落寞。

工作的蒸蒸日上無法掩飾她們在婚戀上的沒着沒落,她們對婚戀的期待與現實有着嚴重的脫節,這裡面相當大一部分女性對于擇偶有着非常嚴重的認知問題。

像她們從小遇到困難時一樣,父母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過她們在婚戀上的難題,通過自己的人脈尋覓合适的對象也好,催促女性去相親也罷,但效果并不好。

她們從小到大學習了很多東西,卻從來沒有人教她們來如何面對日趨複雜的擇偶現狀。

可以說,大齡未婚女性的問題,已經成為了兩代人的問題。

而這一切,從她們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

這一點,她們的父母沒有想到,她們也沒有想到,甚至有可能她們這一生都很難意識到到底發生了什麼。

而她們自己也是無辜的,是背後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操控着這一切。

那,讓我們從這雙“無形的手”說起吧。

我們先把眼光投向上個世紀的歐美發生的經濟危機:

隻要是學過中學曆史的人,在教科書裡,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歐美經濟危機的問題,我記得我們老師很形象地告訴我們:

經濟危機來的時候,失業人數多到什麼樣的地步呢?簡直無法想象。連博士學曆的人,也隻能找到份看電梯的工作。

那麼,是因為這些博土和經濟發達時期的博士們相比起來不夠努力,成績不夠好,能力不夠強嗎?

肯定不是,是供需關系發生了改變。

在那個時候,國家不需要那麼多學曆高的精英了,大家卷來卷去,把學曆的價值卷下來了,博士能有一份看電梯的工作就已經很不錯了。

很不幸地說,這樣的供需失衡導緻的現象,在中國的婚戀市場上,也發生了。

出生在1980-1995期間的女性,就是趕上了中國婚戀市場上的供需關系問題,在這裡我給她們起個特殊的名字:“趕潮女”,具體為什麼叫“趕潮女”,我将會在後面的内容中詳細展開。

在正式開始分析之前,我先分享幾個來自背景的真實求助,基本上,每天都會有十幾個女性投稿類似的内容到我的平台:

【女性A】:33歲,相親結識了身高、身材、長相、家庭背景均優且為人謙遜的另一半,女性稱對方為自己的相親天花闆,雙方父母非常滿意,可男性一心向佛,對結婚生子沒什麼想法,對女性并不主動。女性自己很糾結,問:要不要主動?

【女性B】:34歲,男朋友負債創業,她追随男友來到對方的城市,發現他經濟狀況并不樂觀,生活環境艱苦且經濟非常緊張,女性想要孩子,可男性的生活環境并不适合生孩子,也看不到男性的賺錢能力,自己年紀大了也不好另外再找,問:是要閉眼結婚還是要分手?

【女性C】:32歲,一線城市海龜碩士,年薪三十萬,沒有談過戀愛,打遊戲網戀五個月,對方和自己借款6w,至今未還債,問:怎麼把錢要回來?

【女性D】:34歲,已婚,老公在去年查出來身患惡疾,大概還有三五年時間,倆人還沒孩子,女方懷孕困難,問:要不要和老公試管要孩子?

這四位求助者有一個共同點:她們都出生在同一個年代。

女性A: 33歲,90年出生。

女性B: 34歲,89年出生。

女性C: 32歲,91年出生。

女性D: 34歲,89年出生。

實際上,在前些年,我們接到的咨詢年齡,還要更小一點,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過來求助的女生年紀增加,但依舊還是這一代人,時間的推移并沒有改變她們在擇偶上的窘境,卻讓她們的問題越來越棘手,就像個篩子,四處都漏。

而比她們更小的女生擇偶,甚至比她們大得多的女性再婚,都沒有像她們一樣的心态,也沒有遇到她們這樣的困境。而且其他國家的同齡女生,也并沒有像她們的問題那麼明顯。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來提問的這些人,有着怎樣的共性?

為什麼是這一代人遇到的情感問題更多?

為什麼偏偏是這一代女性出問題? 以後的女性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嗎?

到底是現代人的情感問題越來越多了?

還是由于網際網路的發展給大家提供了更多表達自己想法的管道?

或者,其中另有蹊跷?

曾經有一款梳子上市的時候,用過一句廣告語:“不是你的頭發不好,是你梳子選得不對”。

在這裡,我想套用這句廣告語,對這些在婚戀市場上處處碰壁的女孩說“不是你們不好,是比對你們的男生太少了”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接下來先看一組枯燥的資料,建議留神看,這些資料和我們後文要詳細展開講的大齡未婚女性的處境息息相關。如果你實在看不下去的話,可以直接跳到下文關鍵字“回聲嬰兒潮”的位置,那裡做了紅色的标注。

新中國成立後,大陸一共出現過三次嬰兒潮:

✧ 建國後不久出現了第一次嬰兒潮。由于解放後的新中國實行鼓勵生育的政策,那時一個家庭四五個孩子很正常,人口增長率将近300%。但當時中國人口隻有約5.4億,基數小,戰後嬰兒潮人的絕對數量相對不大。

✧ 第二次嬰兒潮是自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結束後開始的,這一波高峰出現在1963年前後,持續至1973年,是大陸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對後來經濟影響最大的主力嬰兒潮。這10年全國出生近2.6億人,占了當時全國總人口數的約20%。

✧ 進入1986~1990年,中國上一次“嬰兒潮”新增人口已經成家立業,進入生育年齡,又産生了第三次嬰兒潮,也稱作回聲嬰兒潮。其中1990年是這5年中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作為主力嬰兒潮的下一代,回聲嬰兒潮,亦撐起了一個代表性的名詞——“80後”一代。

我所定義的“趕潮女”,就是在婚戀上受到回聲嬰兒潮影響最大的這一批女性。

那麼問題來了: 女性脫單、結婚和嬰兒潮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對此,我的個人觀點是:

80後95前這一部分的女性,在婚戀上的艱難處境,是由嬰兒潮決定的。

嬰兒潮的出生人口多,對婚戀市場意味着什麼?

當女性面臨很嚴重的嬰兒潮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我們知道一個常見的擇偶傾向:

一般男性更願意找比自己小一點的女性,而女性更願意找比自己大一點的男性。

這是因為在适齡女性中,年紀越小的女性,相對而言生育力更強,更年輕也就意味着雌競更強;

而年紀稍微大一點的男性,與比自己小的男性相比,他的雄競能力強的可能性更大,這就是男性和女性擇偶時的本能選擇。

這也是David.Buss根據來自37個不同的文化和地區/國家的調查,顯示的一緻性結論。

在其他的時期,男男女女都在按照自己的本能來擇偶,但也正是因為這一本能偏好,到了嬰兒潮時期,會出現這樣一個現象: 嬰兒潮之前幾年出生的男性,明顯不夠嬰兒潮時期出生的女性用。

舉個簡化的例子:

有個村子叫幸福村,村裡以前每年都出生50男50女。

但嬰兒潮來了,連續五年村子裡都出生100男100女。

這意味着什麼?

假設女生都喜歡大自己一歲的男生,那就約等于嬰兒潮第一年的100個女生,要去拼搶前一年的50個男生,因為當女生20歲進入法定婚齡(擇偶池)的時候,同年出生的男孩還要等兩年,直到22歲,他們才到法定婚齡。

嬰兒潮第二年出生的100個女生雖然要好一點,但她們要面對的競争依然大于我們父母輩的女孩,因為前一年的女生還沒有被市場消化完畢。

以此類推,幸福村嬰兒潮帶來的一次爆發,光考慮法定婚齡,就至少整整兩年出生的男性在婚姻市場的缺失。

這些多出來的女性,也許需要好多年才能被市場消化掉。

又或許很可能始終消化不掉。

現實中,這種情況隻會更嚴重。

這就是為什麼,處于嬰兒潮時期的這一批女性,有着和以前的女性擇偶完全不同的一些特殊現象。

比如說:在擇偶時姐弟戀的組合明顯變多了一一因為年齡大的男性不夠用,女孩們開始逆本能操作,去選擇年齡比自己小的男孩子了。影視和傳媒裡,也很明顯察覺到了這一風向。

由于男性不夠用而導緻的現象,并不僅僅隻有姐弟戀。

在嬰兒潮時期,女性在擇偶上更“吃虧”,因為這時候的适齡男性更少,男性更金貴了,以前“一家有女百家求”的擇偶習性改變了,變成了“一家有女十家求”甚至“一家有男十家求”。

用行話來說,就是供大于求,從幾千年來的賣方市場,突然變成了買方市場,由此行生出了很多嶄新的兩性相處的方式,姐弟戀隻是其中之一。

伴随嬰兒潮還有明顯的性開放浪潮。因為男性不再需要付出那麼多的代價去追求女性,也可以擁有另一半了。那麼,付出短擇的男性就多了,付出長擇的男性就變少了,這就容易導緻獨身主義和不婚主義暢行。

這不是我們獨有的,在此前m國的嬰兒潮時期,也出現了幾乎一模一樣的現象。

是啊,當男性發覺短擇變得容易,覺得自己随時都可以擁有後代,到處都可以擁有後代時,他們為什麼還要急着通過結婚的方式繁衍後代呢?對男性來說,當他們不一定非要在婚姻内才能擁有一個孩子時,“丁克”就出現了。

總之,當本來就少的男性選擇不婚,女性也就結不了婚,這正是造就80後95前這一部分女性,在婚戀上的艱難處境的基本原因。

除此之外,嬰兒潮還導緻了其他很多現象。比如說,在嬰兒潮前幾年出生的男性不夠嬰兒潮時期的女性挑選時,就會有一部分女性必須要自己獨立養育後代,于是大女主人設日嚣塵上。

這也是非常顯著的,我們普通人就能觀察到的現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第三次嬰兒潮還有三大特點:

第一點是計劃生育的實行

導緻這一代嬰兒潮中出生了很多獨生女,她們和計劃生育實行之前的男性一樣,接受到了家裡大部分的親職投資,是以她們需要承擔家裡大部分的責任。

可以說“女權”的發展,不僅僅是因為可選的男性減少,讓她們不得不更加獨立;此外家庭的後代數量不夠,也進一步催化了她們既要做女人又要做男人,來擔起家庭的重任。

第二點是網際網路的發展

80年到95年出生的這一波人雖然不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但是他們大多從青春期開始上網,在他們人生中的大多數時間中,都是通過網絡擷取資訊,這和以前的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截然不同。簡單來說,網絡讓大家擇偶的難度更新了。

過去的人擇偶的競争環境主要是線下,一個女性隻要比隔壁村的小花更漂亮更年輕,那麼她在婚戀市場的價值就會很高。女性的相親對象家裡隻要比上一個相親對象小虎家裡多一間房,那麼她就會格外滿意,更願意進入這段婚姻。正是因為資訊的不流通,導緻大家普遍沒有那麼挑剔。

但是80後90後,接觸了太多網絡上經過粉飾的資訊,打開一個社交軟體,就感覺可供選擇的男人無窮無盡地向自己撲來,發一些重度美顔過的照片,就會有男生評論“你好漂亮”,奉上虛無缥缈的高強度情緒價值。

網絡帶給了女性太多的選擇,雖然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短擇,但因為短擇太多,使得女性更期待高攀,也讓女性更挑剔。

這短擇就像啤酒上的泡沫一樣,是典型的幻覺。

作為第一代經曆網際網路沖擊的女性,她們并沒有得到過與之比對的情感教育,導緻她們根本無法區分長擇和短擇,很容易陷入到自己好像很受歡迎的錯覺中。而這是五零後,六零後,七零後所沒有經曆過的。在網際網路出現時,以前的嬰兒潮出生者大多已經結婚生子,确定了自己的擇偶觀。

他們的擇偶環境非常狹窄,在他們的認知裡,擇偶就是要從自己身邊的人找,和第三代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相比,他們更容易接納自己的生活。一個人的預期和他的比較水準呈現正相關。也就是說個人預期越高,他越樂于去比較。

而資訊環境改變了一代人的比較水準,改變了一代人的預期。不管是橫向還是縱向的比較水準,都被網際網路拉滿了。

這一代嬰兒潮女性,也就是“趕潮女”們,她們對另一半的要求,就高得離譜了,要男生身高180長得好家世好學曆高情商高,隻要網際網路上有一個實作了這種期待的女生,其他人就會認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沒有人會去考證過上大家期待中生活的人是不是粉飾甚至瞎編了自己發的内容。

就好像有的社交app上人手一台法拉利瑪莎拉蒂,有的社交app上每個人都身在美國剛下飛機一樣。很多網上的東西并不是真的,但卻誤導了那些本來就擇偶困難的女性,讓她們有了不合理的預期。

第三點是城市化的程序

五零後,六零後,七零後的活動半徑很小,他們的活動半徑大多隻能覆寫自己生活的村子或者小鎮,這是一個非常狹窄的資訊環境。

而最近這些年經濟發展,城市化的進展巨大,導緻中國出現了一系列的大城市,尤其是像北上廣深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更多的人有了車,高速、高鐵、機場的修建讓人們的活動半徑增加了很多很多。城市化導緻大家看似接觸的人多了,但實際上都是泡沫,多出來的隻是短擇,這些女孩和之前可以獲得的長擇,在數量上并不會增長太多。

嬰兒潮本身就造成了擇偶困難,在此基礎上疊加了計劃生育、網際網路、城市化,導緻這一代女性的擇偶預期畸高,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一代女性擇偶如此困難,為什麼擇偶、經營婚姻,要成為這一代女性永遠的修行。

時代的發展照進現實之後,我們會發現,過來求助的女性硬體條件都不錯,但就是找不到男朋友。

這個時代帶給女性的,就像鏡子的兩面:

一面讓她們的雄競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看到了更多的世界:但另一面也讓她們更加挑剔,更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擇偶期,也就更難在婚戀市場适配到合适的人選。

受影響最嚴重的,是哪一部分女性?

第二次嬰兒潮大概在86年左右開始至90年結束,往前往後各推五年,大約在1980年~1995年之間,在這個階段出生的女性,她們在婚戀選擇中都踩到了hard模式。

從歐美的前車之鑒來看,最終會從基因的角度出局一部分人,這部分人沒有伴侶,沒有家庭,沒有後代,即使他們有機會有家庭和伴侶,也很難持續。深究其本質,嬰兒潮的出現是我們人類中有一部分女性基因載體需要被自然淘汰,讓她們沒辦法有後代。

這是大自然發展的規律,不是中國的婚戀市場特有的,不是第一次出現,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出現。嬰兒潮時期出生的女性,進入适齡擇偶期的時候,我稱她們為“趕潮女”。因為如果她們如果想要順利擇偶,勢必要“趕上浪潮”。

說個輕松點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過“搶椅子”的遊戲?

一堆人根據鼓聲,搶數量不多的椅子,誰沒搶到椅子誰就要出局。當鼓聲的節奏突然加快的時候,大家就一定要提高警惕,趕緊找一張椅子坐下,如果在鼓點結束的時候還沒找到自己的位置,那處境就危險了。

“趕潮女”們需要每一次都精準地踩點,才會有順利擇偶,保住婚姻的可能。比如說,相親的時間要比同齡人更早,談戀愛的時間也不能過于長,該結婚的時候就趕緊結婚,到了該生孩子的時候也得早早生孩子。

“趕潮女”們,趕不上潮,就可能被抛下。有哪些不錯的“潮”呢? 比如說上學的時候,能挑挑揀揀門當戶對的對象,如果這一波沒趕上,那就得等到剛工作的時候,看有沒有機會抓住職場新人,這時如果有一雙慧眼,還能選到事業上發展比較不錯的男生。

如果這個階段還沒抓住,到了30歲,就得看有沒有結婚意願比較強的男生,此時對男生的事業已經不能要求太多了。要是30歲的機會沒抓住,到40多,可能連要孩子都很難,隻能幫别人養孩子。

越早開始,浪越小,難度也就越小。這一波沒趕上,下一波的浪,永遠比上一波更兇猛。

因為男人很少,“趕潮女”很多,那些不願意生孩子甚至少生孩子的“趕潮女”的另一半,更容易被遲遲沒有步入婚姻的“趕潮女”們盯上。取而代之也好,借種生子也罷,搶椅子遊戲中,沒有椅子的人對椅子的渴望,是有椅子的人無法想象的。

“趕潮女”們需要非常警惕,動作迅速,所有決策都快人一步,才有機會得到和父輩一樣好的結果。而且要打起精神來畢生守護。

說到這裡,你就知道,為什麼“趕潮女”的父母和她們之間有那麼多的不了解了。時代不同,處境不同,就算采用同樣的政策,結局也不同。

在“趕潮女”的父母那個時代,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就不用發愁結婚的事。因為婚戀市場的供需沒有出現問題,适齡女青年基本上都有男青年做配。可對“趕潮女”來說,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當然,這并非婚戀市場的特例,其他時期的部分女性也會短暫經曆類似的局面。

像我父母那一輩的老人,現在已經面臨的局面就很類似,因為男性的壽命比較短,有一部分同齡男性已經去世了,這個時候就剩下了特别多的單身的老太太。這些女性長輩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很期待可以重新組建一個家庭,安享晚年。可問題在于,留給她們的單身男性太少了,是以這些女性也陷入和“趕潮女”一樣尴尬的局面。

我媽媽的朋友,一位長輩阿姨,她沒有讀過什麼書,她就把這件事戲稱之為“公雞漲價了”。老年人話糙理不糙,簡簡單單的五個字,诠釋了這些女性在婚戀市場的現實。連老一輩的阿姨都知道,可選的男性少了,就要降低标準。

而“趕潮女”面臨的處境是,沒有“現在”和“過去”的差別,從她們擇偶開始,“公雞”的“價"”就在高位一直都不會下來,而且到老年的時候,情況還會加劇。

我們父母輩普遍認為:女人好好努力,可以找到一個比自己條件更好的另一半。這是因為在他們那代就是這樣的,而且過去幾十代人,都是這樣的。

但“趕潮女”們不一樣,她們面臨的處境是,好好努力隻能和父母一樣維持住婚姻,像父母一樣坐等的話,很可能結不了婚或者婚姻維持不下去。

再倒過來想想,之前舉的歐美經濟危機時博士看電梯的例子。

你想:如果“博士”都隻能找到“看電梯”的工作,那麼“碩士”應該做什麼?“學士”應該做什麼?

這種由供需關系失衡導緻的問題,在經濟上和婚戀上處理的結果,并沒有什麼差別,降低期待,是唯一出路!

對于經濟危機的人來說,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人有工作活下去,那麼自然可以挺到經濟危機結束,日子都會好起來。對于婚戀危機的人來說,進入婚姻,一直經營下去,不被出局,這也就是最好的結局,一切都會好起來。

為什麼在嬰兒潮時期是女性容易出問題,而不是男性呢?

男性的情況确實沒有那麼嚴重,一方面是因為:

男性進入擇偶期更晚,比如中國的女性結婚法定年齡是20歲,男性要22歲。而且不可否認的是男性的擇偶期更長,女性大多時候隻有在20-30歲這十年可以在婚戀市場挑挑揀揀,而男性從20-40歲都處于比較活躍的擇偶狀态,等待被慢慢消化。

甚至少數80後男性中的佼佼者可以積累資源,最終把手伸向95後甚至00後,15年的大跨度能消化掉不少嬰兒潮時期的男性。

另一方面,男性其實也一直在“出局”,并且比例并不低。

比如男性進監獄、殘疾和自然死亡的比例,一直都比女性高。包括雄競極差的男性,也一直都在被出局,例如以“三和大神”為代表的,處于社會底層和邊緣的男性,隻是他們并沒有被太多的人關注。

是以,保守估計,在1980年到1995年之間出現的女性,都更可能會處于婚戀危險區。她們遇到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前一代和後一代的女性都不能給她們提供任何經驗,這是專屬于這一代女性的婚戀挑戰。

而危險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男性不夠用,是以很多女性不得不選擇單身或是“共享"”男性。這裡的“共享”,并不一定是在同一時間段内的共享,也可能是一個男性先和女性A結婚,過了五年之後離婚,再和女性B結婚。這個在進化心理學上叫連續性一夫多妻制(連續性一夫一妻制),也就是少數男性拿走多數女性的黃金繁衍期。

這也就是婚姻“内卷時代”的特殊性:

困難和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共存。這也是為什麼在這個時代催生出了情感專家這一職業。

我有時候會忍不住想,如果适合結婚的男生的數量再多一些就好了。因為可供這一代“趕潮女”選擇的男性實在是太少太少了,甚至對于很多選擇權不是很高的女性來說,她們婚姻的最優解就是與她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真誠追求的男性結婚,而大多數“趕潮女”已經錯過了。

但這可不像大學還能擴招,出生男生實打實就是少了很多,真的是擴不了,也沒法擴的。

是以我今天要闡述的一個重要觀點,那就是,這一代女性90%以上的婚戀問題都是嬰兒潮導緻的。

可能有人要問了: wa姐,你以前不是說90%以上的婚戀問題都是高攀導緻的嗎?

是的,男性的數量太少,和高攀,本質上,是同一個問題。

還是老例子: 歐美的經濟危機中,博士才能找到一份看電梯的工作那麼,如果碩士找個看電梯的工作,很明顯就是高攀了。

把情感問題代入到經濟危機的問題裡面,我們就很容易了解經濟發展好的時候,讓一個碩士去看電梯,那必然是低就了,不能這樣對待碩士,這不是在浪費人才嗎? 這位碩士會覺得機關在侮辱他。

但是經濟危機的時候讓碩士去看電梯,大家都會覺得碩士“高攀”了這份工作,因為後面還有一群博士排着隊等着看電梯的工作。

同樣都是女性,像我們母親那一輩,找個普通男人結婚完全沒有問題,“趕潮女”這一代也是女人,但就不行了。因為在母親那一輩比對的男人,同樣的條件,放到供需失衡的市場上來說,那就是高攀了。

是以,在我們母親那一輩完全不能稱之為是高攀的關系,放到現在來,因為嬰兒潮的原因,那就是高攀。

“高攀”,本質就是供需關系改變,供大于求,具體到婚戀問題上就是女性的供應大于男性的需求導緻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就好像平時防y物資也好,蔬菜水果也好,都不貴,但是缺貨時期會被炒上天價一樣。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曾在淩晨5:59的上海搶過菜,相信你會對此有更深刻的了解。

注意,我說的這一切并不會隻存在十年,二十年,這些是貫穿這一代女性一生的修行和功課,是以如果你恰好處于這個時期出生,又看到了這篇文章,請務必打起精神來,好好守護自己的婚姻。

如果,你正好在嬰兒潮時期出生,該怎麼做呢?

1、如果你現在依然單身,要把原本的擇偶标準大幅度降低

嬰兒潮時期,女性更卷了,不能再用擇偶“優等生”的待遇來對标自己的待遇,你要知道:能上車就比上不了車強。這個時代注定了有一部分女性需要“拼單”,如果真的很難擇偶,就要接受另一種“拼單”的可能性離異帶孩的男性也可以選擇.

如果你屬于單身的“趕潮女”,現在需要大幅度“降低”标準。你的擇偶處境艱難并不是你帶來的,是因為婚戀市場的需求出現了倒挂。你們和你們父母那一輩面對的婚戀市場截然不同。

以前你作為一個學曆還不錯,家境還不錯的女性,在婚戀市場上還可以挑挑揀揀,但是現在這樣的女性在婚戀市場上一抓一大把,你的出生年份導緻了你被迫要去更激烈地競争,這一切是你不可改變的,但是是你一定要面對的。

務必不要用父母那一輩的标準去要求自己,要用“趕潮女”的标準去要求自己,早點趕上你這個時代女性的末班車。那雖然不多,但是對于早早意識到這一點的女性來說,還有那麼一點機會,再拖下去,可能真的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除此之外,男性紮堆的地方,現在還有撿漏的機會。如果你是雄競還不錯的“趕潮女”,趁早到這樣的環境中去。不要以提升雄競為目的,要以改善婚戀處境為目的。現在圈外還有很多女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像是這種男性紮堆的地方,身處其中的男性對婚戀市場的感覺沒有其他行業那麼強,他們還沒來得及認識到自己生在這個時代的幸運,哪怕你的選擇權稍微低一點,他們也願意對你主動。

2、如果你已經進入了婚姻,還有了自己的孩子,首先要恭喜你,但也請務必珍惜珍惜再珍惜。

因為你已經是這個時代的幸運兒,有很多和你同時期的女性,她們有可能一輩子都沒辦法步入婚姻,也沒法擁有自己的孩子。甚至她們哪怕不求婚姻,隻求短擇有一個自己的孩子都很難。因為并不是每一個女性,都有獨立撫養後代的能力。而你不僅存在于婚姻中,還有另一半和你共同撫養後代,這已經是一件非常幸運且幸福的事了。

是以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守護婚姻,因為有很多沒有婚姻的女性在考慮“拼單”。她們一般會尋找那些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男性,求短擇,隻求能擁有一個自己的後代,并且可以得到對方經濟上的支援。正是因為這一代人的婚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處于僧多粥少的時期,是以如果你手裡正好有粥,就得把碗端緊點,别被别人搶了去。

這一代人,就算你很幸運進入了婚姻,但這個時代的婚姻脆弱程度,相對于之前和之後的女性來說,都是更脆弱得多的。是以建議最好趁這幾年盡可能多生幾個孩子。

等到95後00後女性進入擇偶期,她們的擇偶意願會比80後95前這一代人強很多。升學壓力的降低,嬰兒潮時期過去後擇偶壓力的降低,在原生家庭裡得到的親職投資不多(這一代人裡面有不少是非獨生子女),這些都會導緻了95後00後女性更渴望婚姻。再配合國家的生育政策,等到95後00後女性進入擇偶期後,可能會出現出生人口激增的現象。

也就是說,這幾年,是讓自己的孩子進入負嬰兒潮最後的視窗期。已經嘗到了嬰兒潮苦頭的女性,應該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出生在嬰兒潮了吧?這幾年在負嬰兒潮時期出生的孩子,他們能享受到更多的社會資源,更少的競争,升學壓力、就業門檻會降低,擇偶期更受優待一一他們能更輕松地走在前人已經拓寬的路上,享受到被争搶的機會。

但再晚幾年出生的孩子,她們很可能就會重蹈覆轍,進入和這一代女生相似的擇偶困境裡。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提早感覺它、了解它、尊重它,同時行動起來,積極學習情感理論,盡量不要讓它落在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後代的頭上。

真心祝願每一位看到本篇文章的“趕潮女”,都能成為幸運的弄潮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