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蘋果CarPlay、百度CarLife們,想要從車企手中搶過主動權

蘋果CarPlay、百度CarLife們,想要從車企手中搶過主動權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雷科技leitech

2013年,蘋果汽車尚未立項,就已在為入局汽車行業做準備,釋出了極為關鍵的車機系統CarPlay。在2022年WWDC大會上,蘋果公開表示,美國98%的車輛支援CarPlay,79%的消費者隻會購買支援CarPlay的汽車。

汽車行業發展到現在,早已不是簡單的出行工具,除了安全、便捷等方面的追求,汽車的娛樂功能也越來越豐富。為了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許多汽車安裝上了七八個音箱、配備了超大的螢幕,然而傳統車企在娛樂方面的經驗較為匮乏,依然在使用做汽車的思維做車機系統,這就給了一些專注智能出行的企業機會。

車企推出的系統過于簡陋,那就自己做系統取代它,給使用者更完善的體驗。海外的蘋果CarPlay,國内的華為HiCar、百度CarLife+、小米CarWith就是此類産品,這些第三方車機系統可以通過手機或專業裝置連接配接到汽車,并取代汽車原有的車機系統。

按照蘋果官方的資料,CarPlay在美國閱聽人廣泛,甚至接近80%的人要求汽車支援CarPlay,難道說第三方車機系統,真的能完全取代車機原有的系統?

生态優勢加持,蘋果擁有過去的輝煌

CarPlay、HiCar、CarLife+等第三方車機系統,實際上是在手機或專業裝置(如華為智能行車記錄儀、度小鏡)上運作系統,然後映射到汽車,可以将iOS或Android的部分功能特性帶到汽車上,這也就意味着汽車将擁有更豐富的生态功能。

目前HiCar和CarLife+的功能相對簡單一些,CarPlay因入場時間久,功能較為豐富完善,iPhone的基礎功能,基本都可以通過車機螢幕實作。

爆料稱,将于今年底上線的下一代CarPlay将支援更多品牌的汽車,而且還能夠讀取汽車的氣溫、車速、剩餘油量等資料,可以通過Siri控制汽車的空調、收音機等功能。當然,僅靠這些功能,第三方車機系統與汽車自帶系統體驗難以拉開差距,CarPlay、HiCar、CarLife+等還有殺手锏。

導航、汽車控制、輕度娛樂之類的基礎功能,傳統車機做的不會比蘋果、華為、百度差。小雷曾體驗過百度CarLife+,手機下載下傳App,用資料線接入汽車,如果汽車支援,就可以使用。導航之類的基礎功能,與汽車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差別。

相較于CarPlay、HiCar、CarLife+,傳統車機系統最大的缺點在于生态。蘋果公司進階營運副總裁高管Jeff Williams曾表示,汽車是移動裝置的終極形态。在萬物互聯與物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汽車毫無疑問也是智能生态的一環,再加上自動駕駛技術逐漸商用普及,未來我們甚至可以通過語音助手遙控汽車,接送我們上下班。

憑借豐富的生态CarPlay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這并不是說第三方車機系統沒有缺點,車企對其的适配就是一個大問題。不是說汽車開放對CarPlay、HiCar、CarLife+的支援就行,許多汽車需要根據自身的軟硬體配置,對第三方車機系統進行适配,才能達到完美運作。

首先我們要明白,蘋果、華為、百度可不會主動為汽車進行适配,這些工作都需要車企來做,而且蘋果的CarPlay還需要額外付費,安裝MFi晶片。第三方車機系統的存在,已經威脅到了車企的利益,開放接口、安裝專用晶片,還需要付出成本,車企自然不樂意。

智能汽車時代到來後,許多車企推出了訂閱付費功能,2020年廣汽蔚來汽車甚至曾表态,硬體綜合利潤不會超過1%,主要靠軟體賺錢。第三方車機系統勢必會影響到車企的利益,面對CarPlay、HiCar、CarLife+的威脅,車企必然會拿出方案反擊。

傳統車企的反擊,未來不屬于蘋果

就小雷的體驗而言,傳統汽車的車機性能和App生态問題較為嚴重,尤其是中低端車型。中低端汽車大多搭載高通、Intel等廠商的入門級晶片,性能甚至比不上1500元以上的主流國産手機。高端車型好一些,通常會配備高通、Intel、NVIDIA、AMD等廠商的旗艦晶片,特斯拉的Model S/X車型算力不遜色索尼PS5。

許多汽車支援下載下傳App,但考慮到車機的性能問題,汽車平台的App通常都是簡化版。比如小雷自己駕車出行經常使用的高德地圖,手機端App像是家具太多稍顯擁擠的精裝房,車機端則是有床有茶幾的毛坯房。

高端車型的性能和生态發展不錯,以特斯拉為例,Model S不但搭載了AMD高性能晶片,還支援暢玩3A遊戲。在萬物互聯層面,車企也在研發,以現在的情況看,萬物網際網路的核心與控制中樞是與我們密不可分的手機。

車企有兩個選擇,第一,與手機廠商合作,融入手機廠商的智能生态之中,絕大多數車企選擇了這種方案;第二,自己做手機,蔚來選擇了這種方案。

之前馬斯克也曾在Twitter直言,有進軍手機行業的計劃。不過手機行業早已固化,新廠商想要成功太難了,買車送手機或許是他們提高手機銷量、增加使用者黏性的最佳方案。

至于第三方車機的威脅,車企的應對方案很簡單,直接不給适配就行了。若是顧忌消費者的口碑,也可以支援适配,但向消費者車主收取費用。2019款寶馬汽車就曾推出過CarPlay選裝+訂閱方案,加裝CarPlay需要支付300美元,使用CarPlay每年需要80美元(首年免費)。

在是否支援第三方車機系統的問題上,車企擁有絕對的主動權。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曾表示:

這好比一家公司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它成了靈魂,上汽成了軀體。對于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此可見,車企并不希望自己的汽車使用第三方車機系統,而且認識到了車機系統存在的巨大商機,不斷增加相關研發投入。在這種背景下,CarPlay、HiCar、CarLife+不要說取代原有車機系統,尋找生路都會有難度。

第三方車機系統的求生之路

自動駕駛時代即将到來,車主對于車機系統的依賴度會更高,即使CarPlay、HiCar、CarLife+等加入了對自動駕駛的支援,大機率也會收費。第三方車機系統支援自動駕駛,必然需要擷取汽車雷達、攝像頭收集到的資訊,還有可能引發資訊危機。

存在種種沖突,還有利益沖突,未來第三方車機系統的生存空間将會非常少。事實上,早已有車企意識到了問題,例如福特旗下的銳界汽車,2016~2018款車型支援CarPlay,2020款就取消了對CarPlay的支援。

易車研究院資料顯示,2021年大陸80.58%的車主開車出行時會使用手機導航,其中老年使用者使用手機導航的占比為92%。但在年輕人中,尤其是新能源車主,使用車機的頻率較高。AITO資料顯示,問界M7車機導航使用率為93.1%。

車機使用率不斷提高,車機系統能夠發揮的功能與商業價值将水漲船高,傳統車企大量研發經費砸下去,體驗與網際網路大廠開發的CarPlay、HiCar、CarLife+也會越來越接近。是以,小雷認為未來第三方車機系統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必須尋求生存的方向。

第三方車機系統廠商有兩個選擇,第一是自己造車,蘋果、小米在走這條路,付出的成本雖高,但若能成功,等同獲得了一隻下金蛋的母雞;第二是與車企合作,為車企提供車機系統。從陳虹的發言來看,部分車企并不願意接受這種方案,甯願自己開發系統。

考慮到萬物互聯與智能生态,小雷認為網際網路車機企業與車企合作才是最好的方案,前提是前者沒有自己的産品,不會對車企造成威脅,後者同時與多家企業合作,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華為、科大訊飛等就是第三方車機企業的代表,主要研發車機系統和自動駕駛,承諾隻做供應鍊廠商。

吉利則是車企眼光較為長遠的企業,與華為有合作,部分車型搭載鴻蒙智能座艙,收購了魅族79%的股份,二者也達成了深度合作,部分車型會搭載FlymeAuto,自己的車機系統研發團隊也沒有閑着。

即使産品搭載鴻蒙智能座艙、FlymeAuto,也需要兩家聯合适配,吉利依然掌握控制權,不會完全“失去靈魂”,各種OTA更新功能和付費訂閱的收益,同樣是合作企業協商處理。利益合理配置設定,避免與車企站到對立面,才是第三方車機系統的生機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