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爾街日報2月13日發文稱,美國雲廠商在東南亞被中國超了:在東南亞的雲計算可用區和雲基礎設施上,阿裡雲、騰訊雲等都超過了

作者:菲常視野

華爾街日報2月13日發文稱,美國雲廠商在東南亞被中國超了:在東南亞的雲計算可用區和雲基礎設施上,阿裡雲、騰訊雲等都超過了谷歌、亞馬遜和微軟,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雲市場佔有率岌岌可危。

外媒對中國企業的評價依舊陰陽怪氣,但事實就是事實:經曆了十幾年的發展,中國雲計算在世界範圍内有了足夠大的影響力,中國擁有的算力資源也在直逼美國。外媒語氣波瀾不驚,其實已經暗搓搓急了。

近年來,算力常被稱作是跟水煤電一樣重要的資源,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算力如今已與一國經濟深度挂鈎,資料顯示,計算力指數每提高1點,對數字經濟會有3.5‰的貢獻,對于GDP有1.8‰的推動。算力對國家傳統工業的數字化轉型也有着重要的意義,最近中國工程院院士、阿裡雲創始人王堅在一場AI電力排程大賽上發言,談到了算力對AI發展的助力,以及AI在電力排程、工業領域的應用。王堅認為,工業很适合新技術的使用,若AI能解決工業領域的問題,将會引領下一波AI浪潮,而要實作這一切,還要靠中國積累的算力資源來支援。

中國十幾年來的算力發展也經曆了諸多曲折。以最早開始做雲計算的阿裡雲為例,早年在坎坷與不信任之中起步,經曆了13年的虧損,經曆過幾度換帥,還需面對增速放緩的挑戰。但不得不說,阿裡雲創造過中國雲計算的高光時刻,是中國算力基石中的重要一塊。

未來中國雲計算或許仍會面臨新的困難,但困難也是磨刀石,過去頂着困難仍做出了令外媒警惕的成績,既已有了紮實的基礎,何愁啃不掉更硬的骨頭?

華爾街日報2月13日發文稱,美國雲廠商在東南亞被中國超了:在東南亞的雲計算可用區和雲基礎設施上,阿裡雲、騰訊雲等都超過了
華爾街日報2月13日發文稱,美國雲廠商在東南亞被中國超了:在東南亞的雲計算可用區和雲基礎設施上,阿裡雲、騰訊雲等都超過了
華爾街日報2月13日發文稱,美國雲廠商在東南亞被中國超了:在東南亞的雲計算可用區和雲基礎設施上,阿裡雲、騰訊雲等都超過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