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常罕見,外資車企被中國車企逼得無路可走,竟然也開始刷單了

媒體報道指出某外資電動汽車企業由于全球衰退,傳出它的銷售人員被迫采用刷單的方式完成KPI,随着消息的傳播已引發美國媒體的關注,導緻股價連續暴跌2天,它的高層開始進行整改。

非常罕見,外資車企被中國車企逼得無路可走,竟然也開始刷單了

據一季度全球電動汽車銷售排名資料顯示,曾經領軍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某外資車企,今年一季度的銷量同比下滑8%,環比暴跌20%,是它近4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衰退,這與諸多電動汽車企業加劇競争分不開。

首先是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的激烈競争,中國市場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2023年中國市場銷售了680萬輛電動汽車,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六成,而這個市場恰恰是競争最激烈的市場。

從年初以來,由于1月份和2月份電動汽車銷量的暴跌,國産電動汽車企業大幅降價促銷,某國産電動汽車強企大舉降價4萬至7萬元,它随即取得銷量的猛增,月銷量再次沖高至30萬輛,國内電動汽車占新車市場的比例也突破五成。

非常罕見,外資車企被中國車企逼得無路可走,竟然也開始刷單了

其次則是全球市場的激烈競争,一季度的資料顯示寶馬、大衆、奔馳等傳統燃油車企業的銷量猛增,他們都已跻身全球前七名,而且前七名之中有五家都是傳統汽車企業,顯示出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時候開始選擇傳統汽車企業的電動汽車。

消費者選擇寶馬、大衆等傳統汽車企業的電動汽車,在于他們的電動汽車更安全,優先考慮了汽車的安全問題,特别是寶馬、奔馳、大衆這些傳統汽車企業的使用者忠誠度極高,他們更信任品牌而不是先進科技。

電動汽車企業曾強調自動駕駛隻有電動汽車更适合,然而奔馳已比其他電動汽車企業更早推出了L3級自動駕駛,并承諾由自動駕駛技術導緻的事故損失将由它承擔,這是全球所有汽車企業之中率先推出L3級自動駕駛的汽車企業,證明燃油車同樣可以做自動駕駛,并且更安全。

非常罕見,外資車企被中國車企逼得無路可走,竟然也開始刷單了

在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和傳統汽車企業加強進攻電動汽車市場的時候,這家外資電動汽車企業卻開始不思進取了。

中國的電動汽車企業紛紛推出20萬以下的車型,寶馬、豐田等大舉降低燃油車的價格,近期寶馬一款車型更腰斬價出售,而這家外資電動汽車企業卻降價有限;它自己的新車款遲遲不見蹤影,那款低于20萬的車型一直隻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導緻市場競争力流失。

産品競争力不足,企業不反思自己的經營政策和産品政策,他們開始将壓力轉移到一線銷售人員身上,要求一線人員完成他們強加KPI名額,甚至出現某中層管理人員肆意責罵一線銷售的情況,于是一線銷售人員就出現了自掏腰包1000元定金刷單,制造假的試駕資料等等,成為全球醜聞。

非常罕見,外資車企被中國車企逼得無路可走,竟然也開始刷單了

可以說這家外資電動汽車企業淪落到如此地步,完全是它的管理層不思進取,沒有深入了解市場導緻的結果,面對市場的變化不是改變自己的政策,加快車型更新,而是試圖通過壓迫一線銷售人員實作預定的銷售目标,最終變成了如今的刷單醜聞,長此下去,這家外資車企将會迅速衰落,就如曆史上諸多曾經知名的企業一樣,成為一閃而過的流星,迅速消失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