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工智能軟體,為何讓百度谷歌如臨大敵,國内廠商能追上嗎?

作者:咨雲君

視訊加載中...

如果從文明發展的曆史角度來看的話,2023年2月份的這個時間點,人類,已經毫無疑問又一次站在了産業革命爆發的前夕。

2022年11月30日,美國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對外釋出了公司的最新産品,ChatGpt。

該産品一經釋出,便迅速在全世界火速傳播,其使用者體量在一周内突破100萬,兩個月後,OpenAI正式宣布Gpt使用者規模突破一億,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快突破1億使用者規模的産品,在此之前,該記錄由位元組跳動旗下的抖音app保持,其在釋出9個月後使用者規模突破1億,這是Gpt面世後所帶來的第一個颠覆。

一個人工智能軟體,為何讓百度谷歌如臨大敵,國内廠商能追上嗎?

面對GPT的誕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向對人工智能持負面态度的馬斯克,在GPT面世不久後便表示:這款産品強大到令人恐懼,我們離危險強大的人工智能不遠了。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則認為,GPT的誕生,其意義不亞于網際網路。

而全球市值第二高的科技企業谷歌對Gpt的誕生則更為重視,其在産品釋出後的第一時間便拉響了公司内部的紅色警報,以存續危機為由再次召回了公司兩位聯合創始人拉裡和謝爾蓋,讓他們重回一線崗位主持類GPT産品研究工作。

這,将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生産力躍升,無數人的工作與生活都将因它的誕生而出現颠覆性變化,在這場變化來臨之前,你做好應對他的準備了嗎?亦或者,你意識到一場變革即将到來嗎?

一個人工智能軟體,為何讓百度谷歌如臨大敵,國内廠商能追上嗎?

01

ChatGpt,簡單點了解的話,就是一款聊天機器人軟體,在這款産品上,你将與機器進行一場基于文本資訊的溝通對話,而與以往的聊天機器人所不同的是,你可以通過祈使、詢問等語句要求GPT幫你處理或完成一些指定目标,比如幫你草拟一段通知文本、處理一份資料表格,或者編寫一段代碼。

這些以往必須要依靠人力來處理的工作内容,如今依托于Gpt就能快速的執行完成,而且完成度并不低。

根據有關媒體的報道,谷歌曾對GPT進行過一次内部測試,結果顯示其能力足以通過谷歌L3級軟體工程師職位的測試,而該崗位在谷歌内部的年薪範圍約為122萬元人民币。

一個人工智能軟體,為何讓百度谷歌如臨大敵,國内廠商能追上嗎?

現在,你可以明白為什麼這段時間全網都在熱議ChatGpt了吧?谷歌的L3軟體工程師,在人類社會工業體系中,毫無疑問是一份高門檻的職位,當這種需要依托人類腦力才能完成的工作被人工智能輕松替代以後,這是否又意味着其門檻之下的所有崗位與行業,同樣能被Gpt取代呢?

再牛的技術,若無法跟人們的生存現實連結,那也就很難成為社會熱門話題,GPT在當下的爆火,其根源就在于,它引發許多人的「生存危機」和「失業焦慮」,與此同時,它也正在摧毀并重建人類社會構築已久的商業邏輯!

02

“兩年後,ChatGpt将徹底摧毀谷歌和搜尋引擎,就如同當年搜尋引擎摧毀電話黃頁那般。”

這是谷歌前高管保羅·布克海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出的一句話。

作為21世紀的主要資訊擷取管道,搜尋引擎目前所使用的算法還是誕生于上個世紀末的PageRank:根據關鍵詞與搜尋内容關聯性的高低,對相關資訊進行排序整理後,再将結果交由使用者自己去甄别。

這就是百度、谷歌等一衆搜尋引擎的運作機制,而Gpt的方法則與之截然不同,它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整理歸納,直接将可能性最高的答案,以一則表述清晰邏輯完整的文本語句呈現出來。

除了在效率上對原有資訊擷取模式的碾壓之外,GPT的出現,産生的一個最為直接的後果就是,搜尋廣告将會沒有任何的生存餘地,而前者目前是各大搜尋引擎廠商的主要收入來源。

市值近1.3萬億美元的谷歌,其搜尋廣告業務收入占比近50%,國内搜尋領域的一哥百度,根據其2021年财報顯示,廣告收入占比達65%。

一個人工智能軟體,為何讓百度谷歌如臨大敵,國内廠商能追上嗎?

在許多朋友正為Gpt的誕生而充滿着失業焦慮之時,搜尋引擎行業的一衆廠商們,已經先一步的感受到了生存危機,谷歌已經宣布近期将在其官網的一級界面加入聊天機器人功能,百度不久前也宣布将于近期推出中國版ChatGpt文心一言。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百度在2022年9月就以上馬研究該技術方向,不過就技術層面來看,其與OpenAi的差距并不小,ChatGpt所采用的語言模型,與此前業内主流的BERT、T5等語言模型的差別,幾乎等同于飛彈和弓箭。

且由于Gpt并不開源,國内廠商們短時間内想要追上,恐怕并不簡單。

根據華西證劵釋出的GPT深度報告顯示,GPT的應用場景極為廣泛,其目前能夠從事的工作範圍就包括:代碼編寫、語言翻譯、廣告設計等49個工作崗位。

一個人工智能軟體,為何讓百度谷歌如臨大敵,國内廠商能追上嗎?

随便任何一項,都是對一個行業的徹底颠覆,以其中的語言翻譯為例,GPT除了能夠直接對多語言進行互譯之外,還能夠根據相應的名額進行文法層次的修調,這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動搖到了整個翻譯行業存在的根基,如果更進一步的接入語音輸入與輸出端口,其極為快速的處理能力或許能夠将電影流浪地球中存在的同聲傳譯軟體直接搬進現實。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類似于财會、法律、程式設計、金融等工作内容相對标準化的行業,被Gpt替代的機率會更高一點,當然有部分已經體驗過Gpt的朋友可能對此會有所質疑,因為在實際的應用中,Gpt所呈現的結果有時并不完美,比如讓他提供一個策劃方案和執行細則,它隻能給出大緻的方向架構,很多時候也總是在輸出一些廢話文學。

但是,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還是歸因于相應領域的資料内容欠缺,參考已經在圍棋界一騎絕塵的阿爾法,你就能想象到,當相對應的業務經驗被逐漸完善後,類GPT軟體對人類工作能力和成本上的碾壓了。

那麼,在多長的時間内,我們會面臨這種困境呢?

03

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工作終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你别擔心,至少這個取代的程序不會是近十年。

GPT或者說是人工智能的疊代和知識積累速度,确實比人類快的多得多,但其功能的爆炸性發展,還是要依賴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革新和算法技術的優化。

人工智能的發展主要有三條賽道:文本處理、圖像處理和音頻處理,原本三條賽道之間的模型互不關聯,難以跨賽道串聯并用,但2017年谷歌團隊開發出的Transformer模型,能夠被同時運用于文本和圖像領域,這讓人工智能領域中橫跨文本、圖像和音頻的多模态模型成為了可能,Transformer亦是以被稱為大統一模型。

一個人工智能軟體,為何讓百度谷歌如臨大敵,國内廠商能追上嗎?

而Gpt就是基于該模型研發的,但截止目前,它也隻能在文本資訊領域實作智能處理,尚不具備實作圖像與文本結合處理的能力,更不用說加上音頻的多模态處理。

換句話說,它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發展,ChatGpt的誕生,隻是讓我們看到了智能革命的希望,僅此而已。

現在全網對Gpt的過熱炒作,或者說營銷,其實翻看一下相關産業鍊的股價走勢就能明白個大概。

回想起一年之前的元宇宙浪潮,馬克紮克伯克親自下場将公司名稱由FACEBOOK改名為META,微軟、谷歌、蘋果、騰訊、阿裡等頭部網際網路企業先後進場布局元宇宙,而今一年多過去了,市場上能夠找到的相關産品,無一例外都是充斥着廉價的頁遊質感。

圍繞元宇宙的泡沫很多,但元宇宙本身不是泡沫,隻不過,距離落地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而ChatGpt同樣如此,對于人類個體而言,它的落地注定将是一個長期而又漫長的過程。

一個人工智能軟體,為何讓百度谷歌如臨大敵,國内廠商能追上嗎?

但從人類文明的角度來看,歲月史書春秋筆法之下,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不過是一橫一豎、一撇一捺的筆畫更替,從Gpt誕生的那一刻,人類就已經點燃了智能革命的火柴。

1969年10月29日,在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的一間研究室内,網際網路之父倫納德.克蘭羅克敲下了鍵盤上的L鍵,這個占位僅為1位元組的英文字母,經由通信線路的傳遞迅速呈現在20公裡外的另一台伺服器的熒幕之上。

當傳遞成功的聲音經由長途電話響徹于實驗室後,倫納德起身對着身邊二十多位助理說:歡迎來到網際網路時代。

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網際網路絡通訊實驗。

五十多年後,當人類在輸入框中敲下一句又一句的陳述、詢問、祈使的文本資訊後,GPT将以一組占位21位元組的資訊,宣告新時代的降臨!

一個人工智能軟體,為何讓百度谷歌如臨大敵,國内廠商能追上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