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淨利潤下滑超70%,龍芯CPU今年能走向開放市場嗎?

上市前業績連續創下新高,上市後首份年度成績單卻大幅下滑,龍芯中科新年沒有給投資者“報喜”。

日前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龍芯中科預計2022年營收同比下滑30%以上,歸母淨利潤的下滑幅度則超過70%,扣除大幅增加的地方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龍芯中科五年來首次虧損。

回望龍芯中科去年6月登陸科創闆時的輝煌,投資者們不禁心生疑問,這個過去營收一年上一個台階的“國産CPU第一股”,業績為何會急轉彎?

淨利潤下滑超70%,龍芯CPU今年能走向開放市場嗎?

2022年6月,龍芯中科登陸科創闆

相比業績,更多人關注的其實是龍芯CPU的發展。在一衆國産CPU中,龍芯以“自主化程度最高”著稱,但龍芯的商業化落地同樣難度最高。

兩年多前,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說過,基礎補課完成後,龍芯處理器2023年可以走向開放市場競争。那麼,今年能在國内開放市場上看到龍芯CPU和英特爾、AMD一較高下嗎?

受業績等因素影響,兔年首個交易日(1月30日),龍芯中科收跌4%,同行海光資訊的跌幅不到2%。市值方面,業務面更廣的龍芯中科目前在380億左右,而專注伺服器CPU的海光資訊市值則接近千億。

淨利潤下滑超70%,龍芯CPU今年能走向開放市場嗎?

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視訊截圖)

資訊化業務收入大幅下降

在龍芯中科登陸科創闆前一年,也就是2021年,該公司實作營收12.01億元,同比增長10.99%,實作歸母淨利潤2.37億元,同比增長229.82%,規模雙雙創下曆史新高。

但到2022年,龍芯中科預計營收隻有7.8億元-8.2億元,同比下滑32%-35%;歸母淨利潤在0.5億元-0.7億元之間,同比下滑70%-79%;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虧損1.4億元-1.6億元,同比下滑182%-194%。

不難看出,龍芯中科的業績增速和規模,相比2021年出現明顯下滑。

在讨論龍芯業績下滑的原因之前,為了友善了解,還是要簡單了解一下該公司的基本情況。

龍芯中科有着鮮明的中科院背景,20多年前中科院就開始研發龍芯處理器。但目前上市公司龍芯中科的實控人是胡偉武和晉紅夫婦,二人分别擔任龍芯中科的董事長和投資總監。

成立10餘年後,龍芯中科的産品目前主要有三類:資訊化類晶片、工控類晶片和解決方案。2021年,龍芯資訊化晶片的收入占比為55%,工控類晶片占25%,解決方案收入占20%左右。

淨利潤下滑超70%,龍芯CPU今年能走向開放市場嗎?

龍芯處理器(資料圖)

2022年之前,龍芯資訊化類晶片的毛利率一直不如工控類晶片,但從營收占比上可以看出,資訊化業務對龍芯的業績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

在此次業績預告中,龍芯中科在解釋業績下滑時提到,2022年,受行業周期波動和疫情的共同影響,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具體來看,政策性資訊化市場處于項目調整期,新的市場還未大規模開啟,因而資訊化業務收入大幅下降,但工控市場收入基本保持平穩。

另外,龍芯根據市場情況積極布局,加大研發投入。但市場布局及産品結構的變化,導緻龍芯中科整體毛利率同比2021年出現階段性下滑。

實際上,兩個月前,龍芯中科在接受機構調研時就曾提到,資訊化業務方面,政策性市場2022年處于兩期項目交接期,再疊加疫情的影響,前三季度同比萎縮;工控業務前三季度同比增長,漲幅比較顯著。

從這些說法中可以看出,龍芯中科資訊化業務仍然依賴政策性市場,另一方面工控業務的增長并不能扭轉整體業績下滑的态勢。

如果分季度來看,龍芯中科的業績其實從2022年初就已開始下滑。2022年前三季度,龍芯中科營收同比下滑37.55%;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38.60%;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290.61%。以此來計算,龍芯中科四季度業績有所回暖。

對此,龍芯中科在行業調研和業績預告中提到,四季度國内資訊化政策性市場已經能看到一些行業回暖的态勢,另一方面,該公司集中力量結合特定應用需求形成解決方案能力,積累開放市場競争優勢,并在四季度初見成效,年度解決方案類産品收入占比大幅上升。

業績表現遠不如海光

截至目前,龍芯處理器産品主要包括龍芯1号、龍芯2号、龍芯3号三個系列,及橋片等配套晶片。其中,1号系列、2号系列是主要面向工控領域的MCU和SOC,3号系列是主要面向資訊化業務的CPU,多應用于桌面和伺服器,部分面向高端工控類應用。

但業務面較廣的龍芯中科,業績增速和規模卻明顯不如科創闆同行海光資訊。

據海光資訊披露,該公司預計2022年實作營收50.10億元-53.60億元,同比增長116.84%至131.99%;實作歸母淨利潤7.53億元-8.52億元,同比增長130.20%至160.46%;實作扣非後歸母淨利潤7.05億元-8.06億元,同比增長165.55%至203.59%。

簡單計算可發現,同為國産CPU廠商,海光的營收規模可以達到龍芯的6倍以上。

實際上,海光的業務領域還沒有龍芯廣泛。招股書披露,海光目前主要有CPU和DCU兩大類産品。其中CPU主要應用于伺服器領域,DCU作為協處理器,主要用于人工智能加速運算。

觀察者網就業績一事聯系龍芯中科投資者關系部,對方從業人員表示,龍芯和海光擁有不同的産品邏輯,不應該直接對比業績;另外,龍芯基于自主指令系統建設基礎軟體生态,投入較大,而海光的CPU底層架構是X86,背後還有伺服器廠商中科曙光的支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年增速也一直比較快。

淨利潤下滑超70%,龍芯CPU今年能走向開放市場嗎?

海光CPU(資料圖)

但業績較好的海光資訊,自主性一直遭到诟病。由于起步是從AMD處獲得的X86技術授權,海光這類國産CPU也被龍芯稱作是“就像在别人的地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

龍芯則以自主性較高自居。

在晶片設計上,龍芯在上市前推出了自主指令系統LoongArch;在晶片制造上,龍芯提到,該公司同時布局國内工藝和境外工藝,通過設計優化和自主設計IP核擺脫對境外最先進工藝的依賴。

自主性之外,國産CPU的另一個關注點是性能,這關系到處理器能不能用的問題。

有晶片業内專家告訴觀察者網,海光已經建立了一支1600人的研發團隊,在最初獲得的AMD Zen1 IP核上不斷改進,該公司最新一代伺服器晶片會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銷售,這款晶片的浮點運算性能已經獨立演進到最初Zen1 IP核的10倍,比AMD自己推出主流的晶片晚了1年多,追趕的速度還是很可觀的。

龍芯對産品性能也毫不諱言。在去年下半年的機構調研中,龍芯透露,該公司一直PC領域進行性能“補課”,最新産品3A5000性能已經逼近市場主流産品水準,3A6000研發已經結束,正在生産過程中,仿真結果顯示達到市場主流産品水準,但完全産品化尚需一定時間,3A5000仍是2023年主要産品。

與此同時,龍芯也在布局伺服器CPU。該公司透露,16核的晶片産品3C5000已經推出,32核3D5000也已研制成功,“伺服器市場是公司的增量市場,在未來會有比較大的機會”。

但先發者依然優勢巨大。近期,AMD和英特爾相繼推出采用先進制程的96核和60核的伺服器處理器。

今年能走向開放市場嗎?

早在2020年10月,胡偉武曾在一檔節目中稱,龍芯的發展是一個試錯過程,随着基礎補課基本完成,龍芯CPU性能跟市場主流比已經不差了,至少比AMD不差了,過去多年在關鍵裝置、電子政務以及更廣泛的領域完成試錯後,2023年龍芯CPU可以走向開放市場競争了。

但根據龍芯2022年底透露的消息,該公司的競争優勢目前還是在工控業務領域,部分産品在開放市場中的主要應用場景有跑步機、健步機、智能門鎖等。

實際上,在資訊化領域,龍芯乃至其他國産CPU想要在開放市場打開局面,完成性能追趕并不夠,最難的還是完成從“能用”到“好用”的跨越,這其中要解決的是生态建構的難題。

海光資訊在上市問詢時提到,2020年中國伺服器市場出貨量為353.4萬台,其中X86伺服器出貨量為343.9萬台,占比97.3%;X86指令集具有業界最好的産業生态支援,現有運作中以及開發中的絕大部分伺服器、硬體裝置、軟體系統均基于或相容X86指令集。

生态豐富加性能可用,海光CPU在各種伺服器集采中受到歡迎也不難了解。2019-2021年,海光資訊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46.88%。

龍芯的境遇完全不一樣,尤其是推出自主指令系統LoongArch後,“将自主進行到底”的龍芯可以說進入了一個“生态孤島”。要想打破生态壁壘,龍芯一方面要反向适配其他軟硬體,解決相容性問題,另一方面還要做到“自主”,建構基于LoongArch的軟體生态。

商業化落地難度大幅增加的背景下,龍芯選擇的道路是否真正适合中國CPU行業的發展,也充滿争議。就連龍芯背後的中科院,也在支援龍芯的同時押注了開放指令集标準RISC-V。

有業内專家向觀察者網表示,中科院選擇RISC-V是因為這是技術發展的新一輪浪潮。RISC-V的出現,有可能颠覆掉過去幾十年英特爾、ARM的模式(雖然不是完全替代),這是發展模式上的颠覆——指令集不再屬于一個公司。而龍芯和英特爾、ARM都還是在同一個浪潮中,包括已經消失、衰敗的Alpha、SPARC、MISP等等,都采用的是指令集公司私有化的模式。

淨利潤下滑超70%,龍芯CPU今年能走向開放市場嗎?

三大主流CPU設計架構

多重困難疊加之下,去年伴随着龍芯業績下降,一些市場傳言稱,龍芯産品在信創領域計算機采購中面臨着近乎出局的局面,在上半年稅務系統信創計算機采購中,龍芯僅占2%。

針對此事,前述龍芯投資者關系從業人員向觀察者網表示,市場上關于龍芯的一些傳言并不準确,信創也有很多細分領域,不能一概而論,龍芯也會持續披露相關中标資訊。

就在今年初,龍芯官方披露,2022年至2023年,龍芯存儲伺服器在某營運商重大項目中得到驗證并在其生産系統中大批量投入使用;龍芯入圍某通信營運商桌面筆記本電腦及桌上型電腦電腦産品集中采購項目;入圍中國石化桌面終端裝置架構協定采購;入圍中交集團國産終端電腦采購架構協定招标項目,占有50%采購份額。

很明顯,這些領域仍然是政策性市場。

國産CPU要想走向開放市場,自主性、性能和生态等考量因素外,成本和成本效益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觀察者網查詢某電商平台上發現,清華同方在預售搭載龍芯3A5000的桌上型電腦電腦,在512GB固态硬碟、1GB獨顯、統信UOS系統、23.8英寸螢幕等配置下,這台電腦标價13999元。

淨利潤下滑超70%,龍芯CPU今年能走向開放市場嗎?

電商平台截圖

作為對比,聯想搭載英特爾i5-9500(據稱單核性能略高于3A5000,多核性能明顯高于3A5000)處理器、1TB機械硬碟、2GB顯示卡和23.8英寸螢幕等配置的電腦,售價為5999元。

甚至搭載蘋果最新處理器M2系列的筆記本電腦和平闆産品,也有不少售價在萬元之下。相比之下,搭載國産CPU的PC在消費級市場可以說完全沒有成本效益優勢。

對于國産CPU的發展,胡偉武其實有很清醒的認知。他之前提到,英特爾已經發展了50年,我們不可能很快追上,“在英特爾幹到60年的時候,我們幹到30年了,我們跟它水準相近了,這是有可能的。”

“到2030年的時候,我們可以展望一下,比如你買電腦的時候你會想,我是買一個英特爾的還是買個龍芯的?你主要比較的可能是它的成本效益。”胡偉武表示。

龍芯高管在前述調研中提到,2022年起的2到3年,是龍芯把自主研發的優勢轉化為成本效益和軟體生态優勢的重要轉折點。目标是在2025年基本建成龍架構軟體生态體系,能夠流暢運作X86/Linux伺服器、X86/Windows桌面和ARM/Android移動終端應用,自主程式設計架構應用逐漸豐富,部分應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在這一目标實作之前,龍芯可能仍然需要依賴政策市場和補助。該公司在本次業績預告中提到,2022年非經常性損益金額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由于2022年确認的研發項目補助和地方補助較2021年大幅增加。

對于國内資訊化政策性市場領域CPU招标,龍芯高管透露,“2022年四季度已經能看到一些行業回暖的态勢,但是明顯回溫是在上半年還是下半年不太好預測,畢竟國際局勢的不确定性再疊加疫情影響,更加大了不确定性。但是我們預計,整體回暖的趨勢不可逆轉,具體什麼時間回溫以及回溫到什麼程度不太好預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