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包師事件讓人看清台灣所謂的民主危機

高雄的一位面包師看到陳水扁像蒼蠅一樣在公園裡行走,并排錄下來放到網上,導緻美國國稅局稅務和衛生局檢查,受到不少騷擾甚至恐吓。面包師說,"綠營有人要獎勵他兩顆子彈,要他小心",更離譜的是,高雄市長陳菊居然說,人們應該停止對前總統陳水扁的不當滋擾,如果有任何違法行為,市政府也将被依法制止。陳菊未經審判被判有罪,将面包師定罪為善意的人,并将他的行為定為不當滋擾,最後恐吓面包師和其他可能效仿的人,依法阻止他。

陳菊的心态和言語完全背離了民主的價值,正如面包師哀歎的那樣,"如果你在民進黨下這樣做,不要對民主政治、過渡正義說什麼,你的過渡正義在哪裡?"沒有言論自由嗎?"事實上,面包師隻是民進黨在全面統治後摧毀民主的衆多例子之一,其他例子,例如違反民主憲政的不當政黨财産規定,最近受到立法院院長蘇家泉的譴責,他沖進立法院抗議"一次性"的職場青年。

其實,民進黨違背民主精神并不感到驚訝,因為民主在民進黨心目中的價值,不過是用來欺騙選民和海外媒體的裝飾品。沒有意外,不意味着我們不擔心。由此可見,民進黨不僅把民主的價值當作一種裝飾品,而且我們的媒體和人民似乎也沒有認真對待。

面包師是小人物,他們在權力面前是多麼渺小和無能為力,而民主,如果說它有價值的話,就是把任何個人,無論多麼渺小,從權力的迫害中解放出來,或者從恐懼中解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貝克事件是台灣鞏固民主的重大事件。然而,我們發現,這件事隻是少數媒體的批評,而親綠媒體是選擇性報道的,可以說整個社會幾乎都是盲目的。假設這發生在馬當局時期,我不知道會招緻多少排批評,政治綱領又如何放過這樣的機會呢?然而,這一切都改變了。

自由不是顔色,如果自由隻屬于一種顔色,那不是自由,而是特權。民主化學者認為政黨輪換的次數是鞏固民主的名額之一,但在台灣民主化程序中,這個名額并不可靠。即使經過三次政黨輪換,民主的價值仍然沒有深深紮根于民心。假設一個社會中相當多的人把膚色放在自由之前,那麼這個社會就沒有真正的自由,民主隻不過是一種選舉幻覺。

從兩岸關係的角度來看,民主是台灣最大的優勢,如果這個優勢隻是虛假的陳述,那麼台灣的未來在道德高度甚至發展上將一無所依賴。台灣民主的危機,其實就是台灣的生存和發展的危機。

面包師的自由是台灣自由的象征,他吓壞了面包師,他是台灣民主的殺手,沉默的人會是同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