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有風的地方》是一部用來治愈的劇,那麼“有風小院”裡,居住的就是一群失意的人。
首先是女主許紅豆,作為五星級酒店的管理人員,因為閨蜜的離世,她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于是來到了大理,住進了“有風小院”,想要用短暫的躺平來治愈自己。
其次是大麥,她是一個十八線的網絡小說作家,本來想通過寫作實作自己的理想,卻不想讀者的惡評如雪花般紛紛飄來,收入也大大降低,她越來越寫不出來,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還有胡有魚,這樣陽光開朗的男孩,讀書的時候,為了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被父母反對,最後父親被他氣病了,他自己也很後悔。
然後是上海姑娘李娜,她性格謙和,溫柔美麗,因為以前遭遇過“網絡風暴”,為了逃避,她決定離開以前的地方,來到了這裡。
不過相比他們四人,最神秘的還數馬爺。
首先,他年齡最大,“村裡像他這麼大的人,娃娃都上國中了”。許是因為這個原因,跟年輕人沒有多少共同語言,是以許紅豆住進了好久了,他們之間也沒有說過話。
其次,他最為神秘,白天喜歡打坐,一坐就是一整天,誰叫他都不出聲。就算偶爾說話,也是“茶否”“飯否”“粉否”,好像多說一個字,都會把他累着了一樣。
其三,他的經曆最傳奇。後來我們知道了,曾經的馬爺也是風雲人物,在商場上大有作為,獲得過高回報,後來他破産了,就躲到了這裡。

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截圖
隻是我無論如何都沒想到,這樣一個把“修仙”當成人生追求的人,竟然被沒讀過多少書的阿桂嬸給喚醒了。
那天,許紅豆坐在小院裡寫員工手冊,阿桂嬸來打掃院子,一邊打掃一邊跟貓說話,實在忍受不了阿桂嬸的“聒噪”,打坐中的馬爺睜開了眼。
看到馬爺睜眼了,阿桂嬸瞬間就發現了新大陸——“哎唷,不得了了,你已經練成睜眼大作了嗎?馬爺,修仙要成功了?”
滿腹經綸的馬爺,瞬間被打敗了,隻要回應阿桂嬸,問她“茶否”。
喝茶的時候,阿桂嬸開始開導馬爺。
首先,阿桂嬸一針見血地指出“懶惰就是病”——
許紅豆告訴阿桂嬸,自己之是以給謝之遙幫忙,并不是想要留在這裡,隻是為了給自己找點事做。聽了許紅豆的話,阿桂嬸斜了馬爺一眼,說出了“懶惰就是病”這句點睛之筆。
因為沒讀過多少書,阿桂嬸看問題非常直接,許紅豆說馬爺泡的茶很香,她馬上就來了一句“不就是個茶嘛”。
想想也是,無論多好的茶,對于口渴的人來說,并沒有多大差别,香與不香,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馬爺因創意而成功,也因創意而失敗,他整天打坐,就是為了凝神靜心,讓自己不胡思亂想,但是在阿桂嬸看來,這樣的逃避,就是懶惰,就是不負責任。
不得不承認,那些寫在書上的文绉绉的道理,遠沒有勞動人民的口語來得直接。本來很簡單的道理,硬生生被文化人給整得雲裡霧裡了。
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截圖
其次,阿桂嬸告訴馬爺,人生必須承擔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人吃五谷雜糧,打嗝、放屁、磨牙,活一天就要幹一天的活,一輩子都閑不下來,上邊要孝順老人,下邊要養育娃娃,辛苦得很。除非你死了埋在土裡,那個倒是真的休息了。”
第一遍聽阿桂嬸的這句話,我感到了一陣悲涼,覺得人生就是為了受苦,實在太沒意思了。
就連許紅豆也覺得像馬爺這樣,隻要不給别人添麻煩,不做傷害别人的事情,倒也算不得什麼大錯,畢竟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
但是阿桂嬸不這麼看,在阿桂嬸看來,除非是孤兒,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你在外邊肚子餓了呢?外邊誰會管你們啊?你的阿爸阿媽年紀大,生了病,你自己有個什麼三災五難,可是都需要錢?……現時去要飯都來不及了。”
雖然不喜歡道德綁架别人,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生而為人,我們享受了權利,就該承擔一定的義務。因為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孝順父母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父母還在為我們辛勞,而我們自己卻選擇了逃避,這不是自由,而是不負責任。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自由的生活,當我們把生我們的和我們生的都安頓好了,無論我們做什麼選擇,别人也都不好說什麼了。
換個角度來看,很多時候,我們之是以能夠一遍又一遍滿血複活,何嘗不是因為身上背負的這些責任?對他人的責任,對自己的責任……
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截圖
其三,阿桂嬸告訴馬爺,“躺平”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标,“折騰”才是。
為了給自己找台階下,馬爺說了自己的理由——
“世上任何事情,二八定律,很多事你苦心經營,鞠躬盡瘁,到最後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既然都是一場空,那又何必瞎折騰呢?”
聽到這裡,阿桂嬸當即就樂了。
“人啊,光着屁股哭着來,兩手空空哭着走,很辛苦的,你不能因為反正是要死的,你就不活了嗎?除了呼吸新鮮空氣不要錢,吃喝拉撒睡,什麼不要?你還坐得住嗎?既然你坐不住,那就出去打工嘛,為什麼一定要當老闆呢?”
馬爺選擇躺平,是因為自己以前太“折騰”了,現在他靜下來,就是為了讓自己不再“折騰”。
表面看來,馬爺的做法确實沒什麼問題,但是他卻忘了一件事,人生不是隻有當老闆這一條路,隻要願意努力,無論做什麼事都能重回巅峰。
看到這樣的馬爺,再想想自己,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每次遭遇失敗的時候,就在那裡自怨自艾,卻忘了隻要我們換一個思路,就能找回真正的自己。很多時候,困死我們的不是失敗,而是自己的認知局限。
畢竟一千多年前,陸遊就曾經在詩裡寫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前最喜歡一句話,“最難不過讨飯,不死總會出頭”,現在看來,這句話真的很有道理,隻要我們還活着,我們就該去“折騰”,隻要我們開始“折騰”了,人生就有希望。
當然,這一點對馬爺并不适用。
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截圖
最後,阿桂嬸還告訴馬爺,人生的作為,并非隻有财富這一個衡量名額。
“就算你當了老闆,億萬富翁,賺了很多很多的錢,那個錢多得連這個院子都放不下,花都花不完……有一天你走了呢,這些東西你可帶得走。”
“人死了,好打發得很,紙糊的東西,車子、房子、别墅、金童玉女,天地銀行幾千幾百個億,你的後輩花不了多少錢,全部制備齊,統統燒給你。”
聽到這裡,馬爺悟了,許紅豆悟了,就連一直不願出門的大麥悟了,坐在電腦前追劇的我也悟了。
人生在世,我們都得有一番作為,但是這作為到底是什麼,從來都沒有統一的答案。是賺很多錢嗎,好像不是的,畢竟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基本夠用就好;是有很大的權勢嗎,好像也不是,這世上多的是“人走茶涼”的事情,等到“茶涼”那一刻,帶來的将是更深的失落。
仔細想來,人生最大的作為,那就是完成自己該完成的使命,不要讓自己帶着過多的遺憾離開,這就足夠了。
電影《後來的我們》結局的時候,有一句台詞是這樣說的——“感情這事,不負彼此就好,不負此生太難了。”
其實這句話并不僅僅适用于愛情,我們這一輩子,就算無法面面俱到,也要盡量不負家人,不負青春,不負自己,就算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但是隻要我們盡力去做了,就比什麼都不做的好。
也許,這就是阿桂嬸這番話真正的意義吧。因為人生,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截圖
(原創不易,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