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胡镤心
編輯 | 張睿
【億邦原創】在“工業元宇宙”、“虛拟電廠”、“智慧礦山”等熱詞背後,2022年的中國工業正在發生什麼?
在硬體端,工業機器人銷量預計達到30.3萬台,AR頭顯從安防行業轉戰能源行業;軟體端,工業軟體國産替代加速,以EDA、CAD為代表的設計軟體站在C位;随着5G專網部署,虛拟電廠、數字孿生工廠、AR巡檢、AI質檢等解決方案在不同行業複制。
藍馳創投投資合夥人石建平認為,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已經在賦能整個工業界的每一個環節,我們看到非常大的趨勢:工業會轉向實時協同,跨部門、跨崗位、甚至跨産業鍊,最終産生平台級機會。
億邦動力董事長鄭敏認為:産業網際網路在交易流通環節成效顯著,接下來能夠進行降本增效的主要環節是工廠,産業的深處是工廠。
這背後,既有國産替代、“雙碳”轉型的驅動,又有産業鍊整體上雲帶來的系統性機遇,智能制造長坡厚雪,國産替代空間廣闊,大陸工業領域将迎來一輪平台級機會。
01
智能制造2022:
長坡厚雪,持續升溫
2022年,盡管資本市場整體下行,但智能制造仍然是資本“寵兒”。
據e-works不完全統計,2022年中國智能制造産業投融資交易數量高達531起,其中融資事件364起,并購事件41起,成功上市和已進入上市流程事件126起(32家企業已成功上市,94家企業已經進入上市流程)。
32家上市企業中,除從事公有雲客戶聯絡中心的天潤雲在港股上市,其餘31家企業均在科創闆上市。
在融資金額方面,IPO融資約達352.18億元,戰略融資約為21.29億元,股權融資約為2.2億元,定向增發融資約為2.15億元;其中企業應用軟體及服務、通用智能裝備及內建解決方案、專用智能裝備及智能産線內建領域的融資金額較多,分别占總體的34%、21%和12%。
智能制造産業鍊涉及的主要細分行業包括工業軟體、通用/專用智能裝備及內建服務、工業網際網路等,分别占總體的36%、17.3%、14.3%。
02
智慧工廠:
告别菜鳥互啄,加速國産替代
智能制造,以智慧工廠為中心。
在最新一批全球燈塔工廠名單中,全球“燈塔工廠”增至132座,大陸“燈塔工廠”增至50座,持續排名全球第一。
“燈塔工廠”由世界經濟論壇(WEF)和麥肯錫咨詢公司共同遴選,旨在選出具有榜樣意義的 “全球工業4.0”示範者,在業内有較高認可度和美譽度,入選工廠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代表全球制造業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的最高水準。
2022,在政策導向、疫情隔離、央國企投入的背景下,大陸工業領域的軟硬體企業都有了高速發展。
丨國産機器人硬核突圍
在硬體端,2022年機器人投融資一騎絕塵——全年融資項目數達275起。其中工業機器人相關領域發生融資事件企業數量最多,其次是醫療機器人領域,再而是服務機器人領域。
工業機器人主要包括焊接機器人、真空(潔淨)機器人、民爆物品生産機器人、物流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移動操作機器人等。據IFR綜合調研資料測算,2022年大陸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将達87億美元,到2024年這一數字有望超過110億美元。高工機器人董事長張小飛估算2022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整體銷量将達30.3萬台,其中,國産工業機器人銷量13.2萬台,國産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有率約在40%左右。
編輯
搜圖
同時,人形機器人也在2022年10月面世。特斯拉推出首款人形機器人Optimus原型機,第一批産品計劃主要用來填補勞動力缺口,執行危險、無聊、重複和人們不願意做的工作。而在特斯拉之前,國産廠商科大訊飛、優必選科技等已開始在此領域布局。
相較于人形機器人還處于探索期,四足機器人已經進入商業化場景中發揮作用。2022年7月,雲深處科技與寶鋼股份達成合作,四足機器人絕影X20機器狗在皮帶機通廊巡檢中登場。宇樹科技的四足機器人也将目光瞄準工廠巡檢、園區安防、勘探救援、快遞物流等B端場景。
丨國産AR頭顯加速落地
傳感器、機器人搜集的是工業場景中的裝置資訊,AR頭顯則補足了工業場景中的員工資訊。
在工業端,AR落地處于加速過程,主要聚焦于石油、煤炭、電力以及高端制造業。杭州靈伴科技聯合創始人向文傑表示,當行業滲透到30%時,工業級AR将迎來行業拐點。
2022年消費級AR集中爆發,工業級AR也在新品不斷。杭州靈伴科技打造X-Craft防爆頭盔;瑞歐威爾打造輕量級工業AR頭戴計算機moziware cimo;谷東科技釋出5G防爆頭顯C2000S;亮亮視野也計劃在2023年釋出更新版AR頭顯。
2022年大陸AR/VR産業共有158家企業融資,已披露金額高達21.58億美元。其中的AR硬體主要融資如下:
編輯
搜圖
丨工業軟體繼續聚焦國産替代
2022年,工業軟體領域投資活躍。據大東時代智庫(TD)不完全統計,1月到12月,共有近200家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在該領域開展布局,共發生投融資事件70起,同比增長25%。其中,EDA、CAD等設計軟體工具方面的投資較為頻繁,内控與安全軟體具備剛性需求,也備受關注。(點選“吸金260億!今年最賺錢的賽道竟然是它……”檢視更多精彩内容)
1 設計軟體,站在C位
EDA 作為晶片設計軟體,是晶片産業鍊的戰略基礎支柱之一。2022年中國内地EDA賽道繼續爆發,華大九天和廣立微在一周内先後在深圳創業闆上市;同時2022年有24家公司完成28次融資,融資金額超過20億元,融資次數比2021年的43次減少了15次。
2020—2021年間,大陸EDA公司數量從20多家增長到50多家,EDA領域亦開始進行并購。
在設計軟體方向,CAD也備受重視。據億邦動力不完全統計,2022年共有15款工業設計軟體獲得融資,融資總額超22億元人民币。
2 安全軟體,剛性需求
據億邦動力不完全統計,2022年國内網絡安全相關企業融資事件約110起,涉及約100家網絡安全企業,其中,工控安全和零信任分别融資11起和7起;随着自主可控的進一步深化,開發安全備受矚目,共融資9起。
3 虛拟電廠大火,數字孿生找到新場景
數字孿生的發展基礎是底層資料的統一,以曆史資料、實時資料為基礎,通過多種模型,實作對實體世界的數字化表達。以前,算力有限隻能做一些小小的仿真。現在,算力大幅提升和雲計算繁榮發展,可以提供覆寫全生命周期的實時互動協作工具。
比如2022年大火的虛拟電廠,通過聚合海量分布式資源,參與電力系統運作與電力市場交易,對外表現為一個可控電源,起到提供電能、調峰調頻等電廠所具有的作用。
虛拟電廠總體處于試點示範階段,仍在探索商業模式,更多通過價格補償或政策引導來參與市場。代表案例有國網冀北泛在電力物聯網虛拟電廠示範工程、廣東深圳自動化虛拟電廠等。
根據國家電網的資料測算得到,虛拟電廠可調負荷資源庫的投資成本約為914元/千瓦,由此預計2025年、2030年虛拟電廠投資規模将分别達到718、998億元
03
智能制造2023:
投資密集,水大魚大
2022年,智能制造享受着市場的熱度,也毫不避諱地向外界展示它的難度。
智能制造的熱度與強政策導向有關,也與疫情催化、技術成熟有關。大型企業——尤其是國資企業對政策風向較為敏感,典型行業包括金融、重工業、科技等,回顧其數字化程序,都存在政策引導下的周期性資産投資。
艾瑞咨詢測算A股大型企業财務報表中的“購建固定無形和長期資産支付的現金”一項,如下圖,大型企業的投資周期與五年規劃為代表的政策周期存在一定關聯。
圖檔來源:艾瑞咨詢
2022年是大陸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大陸首次釋出聚焦數字經濟領域的五年規劃。2023年有望成為“十四五”期間大型企業在智能制造方向的密集投資期。
智能制造的難度,則與基礎薄弱有關,也與“雙碳”目标、市場需求有關。對于流程制造來說,如水泥、鋼鐵,表現比較明顯的是能源使用率的提升問題——特别是進入雙碳時代後,制造業的環保需求逐漸加大。對于離散制造來說,突出問題是需求側市場變化太快,工廠的投入和産能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阿裡雲行業線産品解決方案部總經理曾震宇分析過流程制造、離散制造等一系列的問題,提煉出六大痛點:裝置的能耗優化/預測性維護、生産線的自動控制/工藝優化/排程優化、産品的品質檢測、供應鍊管理、營銷與銷售預測、産銷協同。
痛點同樣意味着機會。天鷹資本創始合夥人遲景朝分指出,IT和OT在制造業的融合、資訊流和工業大資料、新型工業數字技術、自動化和生産優化、算法和人工智能、反哺數字消費的數字制造,以及工控安全等都成為智能制造方向主要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