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扈俊麗。
一個陪媽媽們科學育兒的家庭教育創業者。
※除了原創文章,每天精選3篇學習筆記。
學習筆記内容來自:書籍、公衆号、知乎、微網誌、付費社群、群聊、朋友圈等,不代表個人觀點,也不清楚原始出處,是以大部分沒有注明摘自哪裡,侵删。
這是第387篇學習筆記:既親密又獨立。
以下為學習筆記正文。
一,關系好的技巧
維持親密關系的技巧:
1.多誇、少管;
2.保持松弛感,不糾結小細節;
3.保持距離感,不要把對方對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
4.及時解決問題,不要消耗情緒;
5.見面,永遠适用所有關系 。
以上5條,也适用親子關系。
二,如何學好曆史
現在學生們的曆史教材,基本上都是各種戰争線。
雖然戰争的本質是經濟利益,目的是主權之争(權力),但無論如何都得通過軍事政策來達成。
而這塊又恰恰是課堂上、以及教材裡面不會寫的。
我對于這方面知識都是自學的,比如,想攻占一個地方,大機率先打發電廠、切斷橋梁、鐵路、堵住港口……
再比如,想要全面侵略,就得先占領港口,因為它是樞紐,以此為點,全面向内陸輻射。
在這個過程中,大機率會有一條主要進攻路線,直奔内陸樞紐城市地區;
再搭配幾條輔線,攻占能供應糧食、物資的地區。
把這幾個地方串聯成一個閉合循環,再呈輻射狀對外擴散。
是以學曆史的時候,可以試試先弄懂底層邏輯。
這樣再背題的時候,就會輕松很多。
以前我上學的時候,老師根本不給講,就是填鴨式教育。
以至于畢業後很多年了,看到曆史還是想吐。
曆史想分數考得好一些,必須兼修經濟、地理以及軍事。
三,既親密又獨立
在青少年看來,與父母相處的理想狀态或許是:
你們租一套房子讓我單獨住,别來打擾我、指揮我,但如果我遇到解決不了的麻煩時,希望你們能及時出現,為我提供我需要的幫助。
但是,從父母的角度來說,要完全不管孩子顯然是不可能的。
此時,雙方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就彼此相處的規則進行反複“談判”,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新協定。
這個協商的過程讓家庭的邊界變得更開放、更有彈性。
這樣,孩子才能在想要發展自己時自在地跨出家庭的邊界并探索外面的世界,也能在受挫時回家尋求家人的安慰和幫助。
這也是許多子女和父母終其一生都想努力達到的“既親密又獨立”的最佳相處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