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俞白眉談《中國乒乓》:中華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作者:光明網

大年初三上映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取材于上世紀90年代國中國男子乒乓球隊身陷低谷而絕地反擊,在較短時間内奪回斯韋思林杯,創造體壇奇迹的故事。

和春節檔的其他影片相比,《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是一個相對小衆的體育題材影片,但該片編劇、導演之一俞白眉認為,電影希望表現的絕非體育本身,而是通過體育來表達我們對生命的看法。片中中國男子乒乓球隊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恰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俞白眉談《中國乒乓》:中華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曆史上發生的80個球,沒有一個是虛構的”

記者:拍攝《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的緣起是什麼?

俞白眉:我是一個超級體育迷,一直以來,我都希望能拍一部體育題材的電影。乒乓球在中國有悠久的曆史,尤其是1995年世乒賽上中國男子乒乓球隊奪回斯韋思林杯的那場絕地反擊,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至今仍然認為那是中國體育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幕。加上我父親也是一個超級乒乓球迷,是以我從小對乒乓球就比較熟悉,是以遇到這個題材的時候,我就非常開心地加入了。

記者:大家常常說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大多數中國人都對乒乓球有着很深的情愫。為了創作這部電影,您在拍攝前都做了哪些準備?

俞白眉:拍攝前我們進行了很充分的采訪和調研,通路了中國乒乓球隊老中青三代運動員,整理出了七八十萬字的素材。無論從賽事還是技術技巧上,我們都極力做到真實可信。

我們選用的演員都不是運動員,是以訓練都是從零開始,練習了8個月,每天都有18位乒乓球高手作為我們的技術指導跟攝制組在一起。懂乒乓球的觀衆會發現,片中每一位運動員的打法都不一樣,有的是左手,有的是右手,有的是正面反膠,有的是反面正膠,每個人的打法都代表了時代中的一個潮流性的打法。

我們總共拍了80多個曆史上真實發生過的球,沒有一個是虛構的。我們的演員把他們各自分到的要表演的球存在自己的平闆電腦裡,所有的技術指導在8個月時間裡每天幫他們打磨這80個球的細節,就是為了做到讓這80個球和曆史上出現的一模一樣。

“讓每個人在他有限的出場時間裡爆發出屬于他自己的特殊能量”

記者:人物塑造是每一部電影的核心,《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可以說是一部群像戲,在人物的塑造上都下了哪些功夫?

俞白眉:群像戲是比較難的,這部電影裡類似主角的人物加起來有十幾個,包括教練、運動員、記者、上司,還有他們的家庭。要在100多分鐘裡刻畫這些人物,這裡邊還包含了大量的比賽時間,其實留給每個人物的時間是非常少的。但是我們希望每一個人在他有限的出場時間裡能爆發出屬于他自己的特殊能量,是以電影裡的每一個人都有專屬的情感線。我們希望這些情感線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能做到每一個點都能像一個爆破點一樣,能夠讓人物豐滿起來,并且能夠讓觀衆記住。

記者:對于一部體育題材電影來說,如何很好地表現故事的起承轉合,表現賽事的精彩,都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俞白眉:是的。我們這個故事的優勢在于這段曆史本身是非常好看的,它正好是中國男子乒乓球隊從最低谷實作絕地反擊的那一段曆史時期,這個時期的中國男子乒乓球隊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奇迹,是以它本身就具有非常強的戲劇性,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個戲劇性有效地展現出來。

但是創作對我們來說确實有難度。難就難在曆史上發生的這些比賽我們不能虛構。與此同時,這個電影不僅要拍給懂乒乓球的人看,更要拍給更多不懂乒乓球的人看。比如說乒乓球的賽制,尤其是團體賽,是非常複雜的,可能很多觀衆并不了解,是以就要把賽事拍得明白易懂。尤其難的是,這些真實發生過的賽事中,有的時刻雖然重要,但它并不刺激,如何吸引觀衆來關注這些時刻,這是非常考驗人的。是以我們在編劇過程中想了很多叙事政策去讓比賽跌宕起伏,去讓整個故事跌宕起伏。

俞白眉談《中國乒乓》:中華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通過體育來完成一個比喻”

記者:體育電影是一個比較小衆的類型,有的時候甚至不太被看好,為什麼還要堅持拍這樣一部體育電影?

俞白眉:的确是這樣的。很多人會說,我不喜歡體育,是以我應該不會去看體育電影。還有很多觀衆說,我看比賽就行了,比賽不是比電影更緊張更激烈嗎?但其實體育電影是通過體育來講人、講故事,最終通過體育來表達我們對生命的看法。

記者:這部電影的宣傳語是“獻給每一個不被看好的人”,應該如何了解這句話的含意?

俞白眉:對我們來說,《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不隻要展現比賽和訓練,更要展現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個體。在把整個電影的劇本寫完的時候,我對鄧超說,我覺得雖然我們拍的是一部體育電影,但我們希望這個電影不隻是給喜歡體育的人看的。我們希望通過體育來完成一個比喻。

我覺得頂級的運動員是人類最傑出的一批人,他們對我們最大啟示性就是他們是如何戰勝失敗的,如何戰勝自己的。我們在生活中永遠面臨着各式各樣的困境,而在這些時候,那些最頂級的運動員是有示範效應的,他們會跟我們在精神層面上形成一種交流,就是人遇到困境的時候到底應該怎麼辦。

我們在最開始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就在想,《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到底要表達什麼,其實說到底就是要思考人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一個人做一點事總是會遇到千難萬阻,我覺得失敗是永恒的,勝利反而是昙花一現。但是我們就是要擅于面對失敗,這個世界終究是要變化的,如果不能适應就得倒下,是以還得咬着後槽牙往前走。這是在乒乓之外,在體育之外,我們希望和觀衆交流的東西。

“勤奮是中國人手裡的底牌”

記者:也可以說,這部電影所展現出來的精神也是中國人精神的一種寫照。

俞白眉:是的。在寫劇本的過程中,當寫到“中華民族是最勤奮的民族”這句台詞的時候,我真的流眼淚了。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是完美的,但是說到勤奮,我相信全世界任何一個民族都沒法跟中華民族相比。就像電影裡所說的那樣,别人滑雪的時候我們在練,别人喝下午茶的時候我們也在練,别人練了一千次,但我們練了一萬次。就是在比賽最焦灼的時候,内心最容易動搖的時候,我們的運動員這麼一想就會給自己力量。是以我覺得勤奮是中國人手裡的底牌,是我們最相信的東西,是我們骨子裡的東西。這部電影裡中國男子乒乓球隊所展現出來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作者:劉陽

來源: 人民日報政文微信公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