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物皆可繡!《新生萬物》探訪蘇繡技藝,楊瀾單霁翔上演“無實物表演”

作者:江蘇衛視
萬物皆可繡!《新生萬物》探訪蘇繡技藝,楊瀾單霁翔上演“無實物表演”

穿過江南水鄉的氤氲,聆聽吳侬軟語的細膩,本周《新生萬物》來到了“人間天堂”蘇州。在蘇州的木渎古鎮,發起人楊瀾和單霁翔将繼續聯手亞洲知名設計組合1983ASIA MUA混沌亞宙主理人蘇素、楊松耀,以及新加盟的設計師、民藝創作人、慢物質品牌主理人曾令波,通過深度體驗“四大名繡”之首蘇繡,深入了解吳地文化,将蘇繡技藝結合當代設計傳播到千家萬戶。

萬物皆可繡!《新生萬物》探訪蘇繡技藝,楊瀾單霁翔上演“無實物表演”

兩千五百多年的曆史讓蘇州自帶人文氣息,美輪美奂的蘇州園林,詩意唯美的水榭歌台,無數文人騷客都對這座千年姑蘇城流連忘返。木渎古鎮,更是傳說中的“吳中第一鎮”,有着“秀絕冠江南”之美譽。伴随着船娘的歌聲,吃着美味的船點,楊瀾和單霁翔蘇州之旅也正式拉開帷幕。

一針一線,皆是匠心與情懷

楊瀾和單霁翔甫一登場,便被節目組“套路”了:他們被要求在六幅作品中找出最不可能做成蘇繡的作品。有的作品光影綽約,一看就是攝影圖;有的作品水墨天成,看着就像藝術家的畫作。其質感之細膩逼真,可謂讓人難以辨識,楊瀾和單霁翔能否分辨得出呢?随後楊瀾一行人見到了蘇繡非遺傳承人張雪,他的“詩意繡”作品都來自于中國的古詩詞。而在蘇繡非遺傳承人姚蘭的帶領下,大家向專職勾稿師吳永忠學習了勾稿這一技藝,即在設計好的繡稿上覆一張半透明紙,用鉛筆或墨筆描下繡稿的單線輪廓。這項技藝極其考驗定力,稍有分神便影響畫面。面對大家的幹擾,楊瀾說了什麼話機智地轉移了焦點?

萬物皆可繡!《新生萬物》探訪蘇繡技藝,楊瀾單霁翔上演“無實物表演”

論“上頭”程度,劈絲則毫不遜色于勾稿。聽聞一根絲線要劈成128分之一,在場嘉賓都直呼“怎麼可能”?但最終楊瀾成功劈出,她開心的像個孩子,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但這樣嚴苛的标準并不是炫技,而是為了讓蘇繡的每一個細節都能更加精緻。當絲線越劈越細,人的肉眼甚至都難以觀察,大家手裡都仿佛空無一物,于是《新生萬物》便上演了“無實物表演”的有趣畫面。

萬物皆可繡!《新生萬物》探訪蘇繡技藝,楊瀾單霁翔上演“無實物表演”

一步一印,書寫中華之魅力

随後一行人見到了蘇繡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姚建萍,在她的帶領下,欣賞到了精微繡作品《秋郊圍獵》。精微繡的特點就是尺寸很小,但元素極多。蘇繡講究絲光效果,充分考慮對光的折射和反射,是以不同紋理的明暗對比也是不一樣的。其技藝之精巧,心思之繁複,叫人歎為觀止。同時,蘇繡又是在不斷發展的一項技藝。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蘇繡誕生了一種新的刺繡工藝,這就是亂針繡。亂針繡用亂針技法制作“針畫”,适合制作油畫、攝影、素描作品,堪稱各種針法和不同文化的融合藝術。學過了精微繡,再看“大亂炖”針法,楊瀾忍不住開玩笑道:“您應該讓我們學這個的!”

萬物皆可繡!《新生萬物》探訪蘇繡技藝,楊瀾單霁翔上演“無實物表演”

從絲綢之路時起,蘇繡便是對外交流的重要貨品。随着時代的發展,蘇繡不但作為中國外交史上常見的國禮,更是吸引了不少海外的年輕人深入了解中國文化。一位來自法國的蘇繡愛好者,來到蘇州後,用法國刺繡和蘇繡進行融合,制作了一把扇子,創造了全新的藝術。經過短暫的探讨後,擁有豐富國際交流經驗的楊瀾用全英文向交流生們介紹了四幅蘇繡大師的作品,每一幅作品的背後,都是蘇繡大師經年累月的鑽研和積累,更是曆史的積澱和文化的融合。介紹的最後,楊瀾改寫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一首詩,解讀了蘇繡這項包容萬物的技藝:一絲一世界,一線一天堂,指尖繡無限,轉瞬即永恒。

一代一代,“心”與“新”傳承

見識了蘇繡的巧奪天工,在設計師作品展示環節,蘇素和楊松耀用兩個字诠釋了設計靈感:觀·音。他們将《牡丹亭》裡懶畫眉的唱段變成了一幅畫,同時用色彩呈現出來一張聲波圖。聲波暈染出來的紋樣設計,結合中國的雲肩和挽袖,最終會呈現一個怎樣的産品并結合在生活用品中?而曾令波的設計靈感也不遜色。他提出了“用光線做刺繡”的設計概念,将歐普藝術以及光和彩線藝術進行融合,結合雙面繡的原理,可以做成燈也可以結合在衣物上,聽完他的創意,楊瀾立即發出預訂申請:“第一件就做給我吧!”究竟這些設計理念有多驚豔,節目中一探究竟吧。

萬物皆可繡!《新生萬物》探訪蘇繡技藝,楊瀾單霁翔上演“無實物表演”

當科技和藝術同時臻于化境,二者便能在巅峰相遇。匠心,腦洞,韌力,蘇繡能取得如今的成果,這些精神元素缺一不可。而非遺傳承人也從來不止是一個名字,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大型非遺煥新紀實節目《新生萬物》,每周五晚20:20江蘇衛視播出,見證非遺煥新,一切偉大皆由雙手創造!